第276章 伐元(五)播州亂起(1 / 1)

大明元輔 雲無風 2284 字 2個月前

高務實要打一場以力造勢的滅元之戰,這意味著他放棄了兵貴神速的突襲,選擇在寬大正麵緩緩逼近,形成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排山倒海無人能擋。

不過,這勢雖然造得宏偉,也的確達成了他欲使此戰“中外矚目”的目的,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從宣布出兵至今一月有餘,他本人也隻是從京師抵達大寧,並且在大寧一停就是半個月,至今沒有新動向。其餘三路大軍看來也隻是按部就班地進軍,四條戰線均不曾有過交戰。

但“一月有餘”這麼長的時間,在改革之後的驛站係統運行下,早已將消息傳遍天下,各地都知道大明朝最能打的大帥和最能打的軍隊都已經開往塞外。一些人期盼這一消息猶如久旱而盼甘霖,比如播州宣慰使楊應龍便是首當其衝的一位。

播州楊氏曆史悠久,唐末鹹通十四年(873年),南詔入侵並攻占了播州,而當時的唐朝早已不複盛唐之強盛,在朝廷而言有藩鎮割據,觀民間之狀則起義蜂擁,指望中樞派兵去播州這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收複失地著實困難。

然而地盤也不能就這樣丟了,於是在乾符三年(876年),唐熹宗就廣募天下勇士前去收複失地,有太原人楊端應募而往,聯合當地豪強將南詔擊敗。此後楊氏就盤踞在了播州,並世襲了下來,長達七百餘年之久。高務實此前說播州楊氏的土皇帝史甚至超過黃芷汀她們家,便是由此而來。

一個半獨立的政權能存在這麼久當然是有原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楊氏善於抱大腿,抱朝廷的大腿。

唐朝滅亡後,楊氏就抱了宋朝的大腿。宋廷要出兵,楊氏就出兵;宋廷要糧,楊氏就出糧;宋廷要進貢,楊氏就進貢。總之朝廷需要什麼,楊氏絕對義不容辭。麵對著這樣一個聽話的乖寶寶,宋廷考慮到那旮遝也不是個動兵的地,自然也就聽之任之,讓播州楊氏一直存在了下去。

宋朝能容納播州楊氏的存在,一方麵固然是因為楊氏很聽話,但另一方麵,也和高務實此前和劉馨討論的“統治成本”問題直接相關。

任何朝廷直接統治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一定會有統治成本的,如果一年到頭收不上多少稅,統治的地方還經常鬨事,要不斷地軍隊到地方平叛,那麼統治這個地方就反而就會出現虧損。

畢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就算不用大炮,大軍征剿光是消耗的糧食軍餉也是天文數字,對於這種地方而言就更是一個字可以概括:虧。

比如楊氏所在的西南邊陲,向來都是貧瘠之地,朝廷就算直轄也收不到多少稅,但民族成分卻異常複雜,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銳,三天兩頭就有衝突,統治那樣的地方,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就是最典型的賠本買賣了。

因此曆朝曆代,對於西南邊陲之地就經常采取土司管理的製度。說白了就是把一片地劃給土司,讓他“承包”下來,隻要按時向朝廷繳納承包費就行,當然也可能會要求其出兵隨征。

這樣一來,不但朝廷省去了治理的麻煩,還能定期收到承包費,也算是一舉兩得。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相互利用,朝廷有需要土司的地方,土司也有需要朝廷的地方。

楊氏也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宋朝滅亡後很快就投靠了元朝,元朝滅亡後很快又投靠了明朝,如此楊氏才在播州有了七百多年的基業。

可播州楊氏在傳到楊應龍這一代的時候,卻突然不明白這個道理了。剛開始的時候,楊應龍還是很聽話的,也幫助明廷平定了幾場叛亂,因軍功被明廷封為了“驃騎將軍”——這可是正二品。

此時的楊氏已經在播州盤踞了七百多年,在當地絕對稱得上是根深蒂固,而楊應龍是實實在在的富N代,二十歲就繼承了家業,後來又成了名義上朝廷高官、地方大員,自然是春風得意。

春風得意的楊應龍就開始恃功驕蹇、狂妄自大了,居住的地方用龍鳳形象作為雕飾,還在轄區內自稱“千歲”、“半朝天子”,有了僭越的舉動。但好在他那地方著實偏僻,朝廷一般也不會特意派人去查,倒也落得個相安無事。

但同時,楊氏和播州境內其他家族也是勢同水火,多有糾紛和爭鬥。楊應龍在位期間,在播州奢淫無度,作奸犯科,橫行霸道,肆意掠奪他人田產,其播州宣慰司所轄五司七姓的百姓也不堪其擾。

而說來令人無語的是,引發楊應龍叛亂的直接導火索,竟然是一場由通奸而引發的血案。

楊應龍的正妻叫做張春花,她是江西龍虎山張天師家族的人,不過楊應龍並不喜歡這個妻子,結婚後沒多久就對張春花失了興趣。後來他又看上了田氏,這個田氏本是他族弟楊端龍的未婚妻,楊應龍看到田氏後就一見傾心,強行奪了弟媳。

後來楊應龍發現妻子張春花跟屬下私通,一氣之下就要殺了張春花,幸得其老母出來求情,才繞過了張春花一命,之後楊應龍就把張春花許給了他的另一個弟弟楊勝龍。

不知道是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後來有次楊應龍喝醉了酒,竟然覺得田氏也跟人通奸,就想殺了田氏。田氏在生死關頭就重提了張春花的往事,楊應龍當場氣昏了頭,命人殺了張春花。

張春花也不是盞省油的燈,呼喊其母官氏為其報仇,楊應龍又把張春花的母親官氏給淩遲了,這就徹底得罪了張氏的母家。龍虎山張氏作為道教領袖之一,在大明朝一貫是頗有地位的,“天師”之稱可不是自號,常常是朝廷冊封,由此可見其特殊性。

萬曆十六年,張氏族人頭領帶著其他飽受楊應龍欺壓殘害的五司七姓代表到川、湖兩地告狀,並大膽揭發了楊應龍的種種不法事跡,播州之亂的序幕算起來該是由此開端。而這一年,也正是高務實開始關注播州之肇始。

彈劾楊應龍的奏疏很快就送達了朝廷中樞,朝廷便委派川貴兩地撫按官詳查勘處。聽聞此事的楊應龍勃然大怒,對五司七姓展開了殘酷報複,還勾結了苗人以為外援,同時出兵劫掠周邊各州縣、土司。

當時朝廷對於楊應龍的事情,內部也分成了兩派,時任貴州巡撫葉夢熊認為楊應龍罪無可赦,而四川巡按李化龍這個時候正在抵禦鬆藩,需要楊應龍的播州兵幫忙,便建議朝廷暫緩楊應龍的一事,意思是先讓他出兵幫我打仗再說,結果朝廷內部兩派意見相持不下。

後來高務實從遼東回京,稍稍乾預了一下此事,因此明廷要求楊應龍到重慶府聽勘,審問的結果是楊應龍其罪當斬。

不過這事後來出了意外,那就是高務實因為西北之亂而去平定孛拜了,由於重慶不是實學派的主陣地,最後不知道鬨了些什麼妖蛾子,總之楊應龍出了兩萬兩黃金贖命,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等高務實雷霆般的敉平寧夏戰事,一回京發現楊應龍居然如此輕鬆搞定了四川官場,當時雖然沒放什麼狠話,但手底下的動作毫不遲疑,很快朝廷便派宋良佐到四川擔任巡撫。

宋良佐是高拱的門生,不過不算最核心的一批,大抵算是“核心外圍圈”,去做這巡撫之前是大理寺右少卿,不過他的資曆實在夠老,擔任巡撫是不缺資格的。

宋良佐到任後便重提楊應龍的事情,要楊應龍再次接受審問。楊應龍一看連巡撫都換了個不認識的,知道自己這一去必然是凶多吉少,也就沒聽朝廷的詔令,好說歹說弄了一堆的理由,反正就是不肯出來接受審問。

事情到了這一步,宋良佐開始考慮如何引蛇出洞,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楊應龍一聽高務實領六十萬大軍出征伐元,立刻認為朝廷已無餘力關注自己。

甚至在他看來,此時此刻隻要自己跳出來表現得強硬一些,朝廷為了避免影響伐元大業,隻能選擇息事寧人,甚至做出重大妥協,將前事也一筆勾銷。

於是他選擇鋌而走險,下令將朝廷派到鬆坎(播州轄區內)的官兵二百餘人全部殺死。對此,楊應龍聲稱這是苗人做的,跟他楊千歲無關。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分明是要造反了。

曆代朝廷包括大明在內,能容納播州楊氏的存在,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播州楊氏很聽話,但一旦不聽話,甚至要造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尤其是對於自認要中興大明的萬曆天子而言,這種挑釁絕不能姑息。

於是宋良佐的六百裡加急飛快報之京師,在高務實未曾來得及做出反應之時,皇帝禦筆朱批親自下達了最終指示:征討楊應龍。

四川巡撫宋良佐得到了皇帝的允許,以最快速度執行了聖意。立刻兵發三路:北路由郭成領兵5590人,從綦江、安穩、鬆坎一路進兵;南路由王之翰領兵11400人,從黃平、湄潭一路進兵;西路由副總兵曹希彬領兵9000人,從永寧、緝麻山一路進兵,三路大軍計劃合圍楊應龍。

這裡有個問題要說明:出兵的三員將領裡頭有兩個參將,一個副總兵,但是沒有四川總兵劉綎在內。原因是劉綎所部雖然在之前已經接受高務實命令轉調敘州並計劃為播州之事進行準備,但這其中發生了一些人力無法改變的意外:水土不服。

劉綎所部本來有很多人都是四川人,按理說不應該在四川水土不服,但水土不服這事並非那麼簡單。他所部人馬出征緬甸已經是數年前的事了,打完仗之後又一直鎮守在那邊不曾挪窩,事實上已經習慣了滇緬邊界地區的氣候和環境。

等到此次忽然長途跋涉到達敘州,雖然看似是從一片山區抵達另一片山區,但氣候環境依然有不小的變化,因此軍中仍然出現大量的水土不服,甚至不少人上吐下瀉失去了戰鬥力。

這個消息,同為實學派高黨一係的宋良佐自然是知道的。不僅如此,他更加清楚的是劉綎胞妹劉馨一直留在高務實身邊做“秘書長”。兩人之間有沒有其他關係不好說,但至少可以肯定她是高司徒身邊的絕對親信,推而廣之劉綎的身份自然也就不是尋常武將可比了。

在這種情況下,宋良佐當然不敢冒著危險把劉綎所部派出去帶病使用,因此隻給劉綎去了一封信,讓他早些穩定軍中疫情,儘早恢複戰鬥力,隨時補充戰線。

三路明軍將領也打探到了一些消息,知道劉總戎在四川不僅有其父劉顯的餘蔭(劉顯當年也做過很久的四川總兵),而且據說他家和高司徒、高經略走得很近,再加上他所部一貫號稱精銳,當初打緬甸那叫一個砍瓜切菜。所以,一旦他部恢複過來,這場仗沒準就沒咱們哥仨啥事了,因此三人心照不宣:兵貴神速,這場仗關鍵就是要快!

說起來,“兵貴神速”還恰好符合之前宋良佐定下的方案。當時新任四川巡撫宋良佐到任,召集一省四品以上官員集會,眾人參見過巡撫,宋良佐招呼落座後便說道:“本撫到任之前,便早已聽聞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常有狂悖作亂之舉。前任巡撫蓄意包庇,蜀中諸位也有一些曾收受播州賄賂,這些本撫都可既往不咎。

本撫亦知貴州那邊嚴勘楊應龍實則是想將播州劃入治下,在此敬告諸位,播州歸屬當各自力爭,自有皇上聖斷。但楊應龍狼子野心,為害一方如同割據自立,為萬世計,必在播州去除楊氏根基方可。黔蜀兩省一致,無需異議。

另外,自本撫到任以來便多次再提勘問,楊應龍竟然拒不聽令,已露反意,本撫已上疏獲得準許,可即刻進剿,且未免耽誤伐元大業,此戰須得從速。今劉總戎所部遠來,正逢軍中有疫,隻好坐鎮敘州恢複。餘者可兵分三路,各道進擊,諸位有何意見?”

有四川官員勸道:“撫軍還請稍安勿躁,楊氏久鎮一方七百年,根深蒂固絕非凡與,且播州素來悍勇,兼之占有地利……劉總戎父子昔年曾一戰蕩平九絲蠻,二戰絞殺都掌蠻,威震川貴,諸邊土民聞之戰栗不敢舉目,若有他出兵,此事濟矣。如今劉總戎既不便出,我等貿然進兵是否略有不妥?”

宋良佐答道:“爾等不知朝廷大勢,本撫也不怪罪。如今天下矚目者乃是伐滅殘元,而播州小事,豈能與伐元爭勢?故我等切需儘快敉平叛亂,以免誤了這天下大事。

我意已決,所謂兵貴神速,攻其不備,再說此番也無須占領播州全境,這三路大軍隻為占據險要,威懾播州而已。若楊應龍願出而待審,本撫仍留楊氏基業;若楊氏果敢造反,則等劉總戎安定所部,便是我大軍進剿播州之時,屆時當不留一絲後患與子孫輩也!”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麵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