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密奏(1 / 1)

大明元輔 雲無風 1688 字 2個月前

南寧著粵繡,燕京服貂錦,大明神京已籠罩在漫天飛雪之下。

朱翊鈞剛剛吩咐司禮監,賜輔臣及日講官鹹肉、核桃、棗、柿餅、栗子、乾菱角米等臘八節熬粥之物有差,回到乾清宮西暖閣之後,還沒來得及坐下,便有陳矩跟了過來,手裡拿著一道奏疏,躬身道:“皇爺,有廣西高直指密奏。”

“密奏?”朱翊鈞微微一怔,立刻伸手道:“拿來。”

陳矩連忙遞上密奏,朱翊鈞拿過來,一邊檢查火漆,一邊問道:“上次聽黃孟宇說,務實調了幾千家丁去欽州,那地方被倭寇禍亂得這麼厲害麼,建個港口和兩個廠子需要這麼多人守著?”

陳矩道:“聽說是被糟蹋得不像話,說是港口沿海二十裡人跡全無。”

“哦,看來務實這筆投入不小啊。”朱翊鈞笑了笑道:“就不知道他這點金手能不能把欽州港做起來,要真是能成,廣西倒也多了個進項,總省得連年都要朕減賦……朕記得今年他們一共隻有十五萬八千多兩的實收,結果後來內閣算了算,又給他們減掉了一萬七千兩,有這回事吧?”

“有的,有的,皇爺記性真好。”陳矩笑著應道。

“是好,所以有人上疏說朕心裡就記得錢。”朱翊鈞哼了一聲,沒好氣地道。

“嗬嗬嗬,皇爺何必理這些閒話,當初高文正公不是就說了麼,洪範八政,首諸食貨;禹謨三事,終於厚生。足見古聖賢極重言利;後世迂腐好名之人,倡不言利之說,遂使俗儒不通國體者轉相傳習,甚有誤於國事,以致無為國理財者。”

“這話高先生能說,你卻要少說。”朱翊鈞擺擺手,道:“高先生也好,務實也罷,他們說這話,人家可罵不回去,但若是你說出這‘俗儒’二字……嘿嘿,被外廷知道了,明天通政司裡,就會有比你人還高的一摞折子要朕砍了你的腦袋,你信不信?”

“奴婢自然是信的,所以奴婢隻敢引用一下高先生的原話啊。”陳矩做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逗得朱翊鈞哈哈一笑。

打開高務實的密奏,朱翊鈞本來還笑著看,看著看著,就變成了一臉嚴肅。

陳矩自然是不敢主動開口詢問的,不過沒多久,朱翊鈞就對他說話了,道:“務實在廣西遇刺了。”

陳矩大吃一驚:“遇刺了?”一瞬間臉都嚇白了。

朱翊鈞皺著眉頭一擺手:“我沒說清楚,他是遇刺,但人沒大事……可能受了點驚嚇。”

陳矩這才鬆了口氣,有些後怕地問道:“誰這麼大的狗膽,連高直指都敢下手?”

“奇怪就奇怪在這兒。”朱翊鈞思索著道:“他說是安南莫茂洽的人乾的,而且不光是對他動手,當時他身邊還有一大堆土司,莫茂洽的人居然想將他們一網打儘,不僅動用了毒火甩手炮,還用了蠱毒。”

“莫茂洽?”陳矩目瞪口呆地道:“這廝瘋了?”

“瘋了?沒瘋,清醒得很呢。”朱翊鈞哼了一聲,道:“務實說,莫茂洽自襲職以來,軍權和政權分彆掌握在他的兩個叔爺爺手裡,一個叫莫敬典,一個叫莫敦讓。前不久那個掌兵權的莫敬典死了,安南南朝黎朝蠢蠢欲動,莫茂洽擔心我大明會趁機取他的北安南,所以想出這一手,打算把廣西的水攪渾,等他們對黎朝打贏一仗,穩住局麵再說。”

陳矩仍然一臉莫名其妙,詫異道:“可咱們沒想打安南吧?奴婢記得朝中最近甚至根本沒人提起過安南。”他也是司禮監秉筆之一,當然是知道朝中動向的。

“咱們是沒有,不過務實推測,莫茂洽應該是誤判了形勢。”朱翊鈞也有些無語,很沒有皇帝範的翻了個白眼,道:“務實到廣西之後,連續平定了思明州和泗城州兩處內亂,威望正盛。恰巧他又因為要在欽州開港建廠,調了幾千家丁過去,再加上需要海路運輸各項物資,現在珠池那邊千帆競展、百舸爭流。在莫茂洽看來,這就是所謂水陸大軍雲集,倒像是咱們要對他動兵似的,所以才會做出這檔子蠢事。”

陳矩哭笑不得,道:“嗨,真不知道說這莫茂洽是膽小還是膽大,說他膽大吧,這不過是高直指自家一些家丁調動,居然把他嚇成這樣了;可說他膽小吧,他倒敢行刺一省巡按!犯下如此大罪,豈不是逼著朝廷發兵打他?”

朱翊鈞微微眯起眼睛,道:“理是這麼個理,不過務實勸朕不要出動大軍,他有更好的法子。”

陳矩一愣:“更好的法子?莫非高直指要效當年張嶽故事?”

他口中的所謂張嶽故事,是這麼回事:當初嘉靖帝登基時,安南政局動蕩,沒有前來祝賀,明朝宣詔到邊境也無人接應。因安南久不來貢,明使也不能至安南宣詔,嘉靖皇帝決定興師問安南不貢之罪。

嘉靖十五年,大明遣千戶陶風儀等勘問安南久不來貢的原因。十六年初,大明將議征安南的目標指向篡臣莫登庸,並令仇鸞、毛伯溫為統帥,集中兵力至兩廣、雲南中越邊界。

然而當時兩廣地方官員大都不主張對安南用兵,所以到了十六年五月,反對用兵的兩廣總督潘旦被調任,原山東巡撫蔡經代之。

蔡經上任後,廉州知府張嶽再上疏反對用兵。蔡經問張嶽:“空言罷兵,無以塞明詔,子能保毋用兵降登庸乎?”

張嶽回答道:“欲降之,必令納地,令貶號,且令匍伏詣闕,獻國中圖籍,聽上處分,夫國體固不可褻也”,並稱此“一檄之力足矣”。

此後毛伯溫見張嶽,嶽“連數日語”,陳述其“罷毋征為完計”,伯溫與蔡經被其說服,均認可了張嶽的計劃。於是,至莫登庸與張嶽私下通使時,“嶽用前言於經者要之”,登庸“初猶倔強”,嶽“懼以禍,令早自為計,於是登庸惟命”。

而此後嘉靖十八年二月,莫方瀛所上降書,並未提出上述條件。大明廷議及嘉靖帝本人的意見,是要求地方督撫及領兵大員將安南實情勘驗,如莫氏“有隱謀,則進兵以正朝廷之法”;如“其束身待命,果無他心”,則“朝廷待以不死”。

前線領兵的毛伯溫等人,一麵指揮大軍向邊境聚集“聲威張甚”;一麵遣王良輔等人正告莫登庸;“令毋求封,毋求貢,束身請罪,歸地納印,去王號,奉正朔,則大兵可止,而登庸可生矣”,並示以手書令其相信大明的誠意。

隨後莫登庸納降書,親赴南關請罪。莫氏在呈上的《安南耆人士人書》中寫道,“思念莫氏雖負重罪,實為夷情所歸……伏望陛下矜憐遠方生靈,俯順夷俗,賜以新命,查照曆代故事,或為總管,或為都護,俾得管攝國事,世世稱藩”。

他如張嶽所建議,提出貶號的要求。仇鸞、毛伯溫就此事上奏時建議,“倘蒙矜宥,或可彆以都護總管等項名色,如漢唐故事,此所謂以夷治夷者也”。

最後,嘉靖帝命降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以莫登庸為安南都統使,並指出“茲為交人永圖,革去王號,庶免亂賊接跡,相叛既去”。

莫氏負有篡立之罪、不貢之罪,明朝本應興兵征討,但為“矜憐遠方生靈”,以降其封號作為懲罰。

而這次降服安南,因為張嶽之計,最終隻以大軍壓境,引而不發,既使朝廷懾服安南,又沒有浪費兵力、物力、財力,可見其功,陳矩把張嶽故事提出來,便是以為高務實也打算這麼辦。

畢竟在陳矩眼裡,高務實的“說服”能力也是很強的。

不過意外的是,朱翊鈞哈哈大笑之後卻道:“張嶽當年乾得不錯,不過嘛,務實的胃口可比他更好——務實是要打的,但卻不打算讓朕破費。”

陳矩呆了一呆,心說不讓皇上破費是什麼意思?

朱翊鈞得意洋洋地道:“務實給朕算了賬,就拿去年平定八寨之亂來說,彆的什麼人力物力先通通不計,光是財力,你知道朝廷花了多少錢?折合五十七萬多兩銀子!八寨瑤民一共才多少,咱們就花了這麼多錢,倘若是去打個比八寨強十倍不止的安南,則朝廷要砸多少銀子下去?”

朱翊鈞歎道:“當年永樂朝,朝廷府庫豐盈,去打安南也弄得反反複複,花了不知道多少冤枉錢,所以宣廟後來才會乾脆不要這破地方了。如果現在咱們又去打,彆的且不說,戶部非得跟朕鬨起來不可。

所以務實就出了個主意,既然這次莫茂洽不光對他動了手,還對桂西、桂南一大票土司動了手,那乾脆就由土司們出兵,去教訓教訓莫茂洽!而務實自己也咽不下這口氣,打算把欽州的家丁調一部分跟著過去,同時支援一些銀錢物資給土司們……如此一來,朕就不必破費了。”

陳矩有些愕然,遲疑道:“高直指的想法好是好,不過奴婢有兩點沒有想明白。”

“哦?”朱翊鈞挑了挑眉:“什麼地方沒想明白?”

陳矩道:“一是,如果朝廷不出兵,土司們是否會聽從高直指的安排出兵南下,即便聽了,打不打得過安南?二是,高直指出錢出力雖說是因為被莫茂洽給激怒了,但這樣的話,他豈不是損失很大?”

----------

感謝書友“黑夜之箭”、“書友160808204222637”的月票支持,謝謝!安南之戰很快要開打了,繼續求訂閱,求各種票!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筆趣閣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