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六十九章 募兵訓練(1 / 1)

神秘讓我強大 木恒 2268 字 2個月前

張飛一聽,頓時來了莫大興趣。

首先,聞人升是在誇他胸有誌向,卻又說到亂世將臨。

於是他壓下對二人體型的鄙視,立刻問道:「兩位壯士,家鄉何處?又為何說亂世將臨?」

此時的張三爺,還沒有起兵殺伐,也不會無故亂殺人。

尤其是他尊重這些能口說大言者,說白了就是敬重士人。

何況現在還不是亂世。

黃巾還沒有發動。

他還是能夠聽人話的。

聞人升則道:「最近時節,連年大旱,民不聊生,而土地又兼並過甚,這幾日,我看鄉鄰們四處逃荒。」

「朝堂之上,又是外戚宦官爭鬥不休,政務混亂,無心賑災。」

「不需多久,隻要有心人登高一呼,必然天下大亂。」

「先生大才,快快請進。」張飛一聽,是這個理,下麵人活不下去,上麵人又忙於爭鬥,不管死活,不造反可能嗎?

而且張飛天生就有造反的基因,演義中就是他說造反造得好,督郵這樣的貪官汙吏,該殺!

聞人升當然知道最大的禍害,其實是士族和世家。

另外就是地主豪強。

他們兼並土地,又不進行充分消費,將大量財富主要是糧食和布帛,堆積如山,放在糧倉和地窖中腐爛,也不在市場上流通,導致農業社會中大量勞動力,無法出賣自己的苦力而求生。

那隻有造反了。

如果市場經濟發達,就可以讓失地農民靠出賣勞動力而求生。

其實南宋是有一絲絲解決希望的。

他們城市化很厲害,可以吸收大量無地農民,又有大量外貿,靠市舶司征稅。

當然南宋百姓過得也很淒慘,主要是負擔了大量軍費,要抵抗北邊的入侵。

當時溺死孩子已經成為風潮。

生下孩子養不了。

但南宋最後滅亡也是因為蒙元攻滅,而不是農民起義。

就是因為南宋在懵懂中,碰到了商業經濟的門路,開始大量發展商業經濟。

可惜元明之後,商業經濟又被禁錮,再到清朝,徹底禁錮,於是失地農民,始終在這個圈子裡找不到出賣勞動力而艱難求生的路。

隻有自|爆一條路可走。

而真正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在加入了世界大循環後,老百姓才能有當耗材的幸運,或者是不幸,至少可以出賣勞動力來求生。

聞人升看得如此清楚,自然是心中有著韜略。

此時張飛就是一個地主豪強,他當然不會將亂世之因,歸咎於豪強世家。

他隻是將水平降低到當下中上層士人的水平,將矛頭對準那個所謂宦官和外戚。

這兩個的基本盤子,都比較小,打擊麵不廣。

其實鏟除了他們,也無濟於事。

士族上台就能好了?

不可能的,就是因為士族上位會導致各種問題,皇帝才提拔這兩者製衡的。

而張飛根本想不這樣深,他隻知道這兩位和農夫差不多的青年,竟然有著不亞於縣中士人的見識,自然不能錯過。

很快三人就進了莊內,張飛親自擺設酒宴。

那趙二當然是眼花繚亂,各種平日吃不到的好東西,好酒菜,都讓他口水下來。

聞人升自然無所謂的。

兩者一對比,張飛立刻對聞人升高看三分。

果然是隱居鄉野的大才啊。

沒想到俺張飛也能結交這樣的人。

總算不再是那些混吃混喝的遊俠弟兄了。

隨後三人又通了姓名,住址,很快就熟悉起來。

聞人升又說了一番,躬耕於田野之中,隻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廢話,再次抬高自己的身份。

這樣的話,對那些有著家世的士人來說,就是狗屁。

對方先看你出身,再看你以往有沒有名聲:

「四歲讓梨,臥冰求鯉,埋兒奉母……」等等。

兩者皆沒有,肯多看你一眼,就算他輸。

也隻有張飛這種急切盼望改變社會地位的鄉間土豪,才能和聞人升談得下去。

才能任由聞人升在他麵前裝。

聞人升其實還有選擇,那就是進深山開墾,附近有常山。

找個隱蔽山地混混,也能混過整個三國亂世,

問題是山林之中,萬一生病,就會缺衣少藥,那就麻煩了。

當然聞人升本身就懂得很多醫術,也認識很多草藥。

這倒是不怕。

主要是在山裡太哭。

他來三國又不是來吃苦的。

是要探索世界本質的。

一番暢談之後,張飛就說:「二位大才,請務必在我莊上住下來,彆的沒有,每日酒肉管夠,再給兩位華服若乾,一位美婢服侍。」

張飛也是人精,他平時結交豪傑,靠的就是一酒二肉三美婢……

三管齊下,不吃這一套的,十個豪傑裡才能有一個。

「好說,那就多謝張爺了。」聞人升一臉澹然。

趙二都聽呆了。

酒肉管夠,還有美女伺候?這是什麼神仙日子?

趙二一時非常佩服自己的兄弟。

進來就這麼幾句話,一忽悠,就換來每天白吃白喝白住……

相比之下,他以前天天下地乾活,那真叫一個傻字。

他自然不知道,這些見識的寶貴。

沒有這些見識,就隻能一輩子土中刨食,擔當彆人的耗材。

他哪晨知道,想要說出和聞人升一樣的這番話來,至少要先讀書一二十年,再去洛陽長安遊學三年,才能有這樣的功底。

此時整個天下,能說出這種中等水平話的人,不會超過兩三千士人。

想想吧,這兩三千人中的一個,過來投靠張飛的莊園。

張飛能不高興的要命嗎?

他還差這口夥食嗎?

這又算得了什麼?

他現在可是處於一個地方富戶地主,到士族世家的關鍵時期。

他就缺跳板和見識。

恰好聞人升滿足了他的需求,他自然舍得付出。

隨後聞人升和趙二兩人,就在張家莊園安穩下來。

兩天之後,聞人升讓趙二叫他一家老小,連同整個村子裡的趙家都請到張家來住。

張飛自然是舉雙手歡迎的。

兩天下來,他已經從聞人升這裡,得到很多見識。

每天都在期待著亂世到來,他好建功立業,封侯升官。

這年頭,打仗靠的就是宗族血脈。

指望啥信念的,能團結一部分人,但核心權力都是血脈分封製。

得等到到科舉盛行,才能靠著禮法和文官,建立起新的統治體係。

而張飛這家夥彆的沒有,就是豪爽。

莊客想讓一家子投靠過來,他怎麼可能因為對方吃得多就拒絕?

不可能的。

畢竟三國演義的設定,他這個豪爽人設是不會變的,豪爽,不在意錢財。

要知道他是見了劉備一

麵,聽了對方對時局介紹,知道將來是亂世,可以馬上取功名後,就把所有家產都拿出來捐助劉備起兵的。

在聞人升的估算,張飛的總家產,得有上千萬錢吧。

畢竟募集了300人馬,共有六屯兵。

漢朝規定,戰兵(前線殺敵的士兵)一個月能拿到九百錢,雜兵一個月能拿到六百錢。

那麼300人,一個月軍餉就得有27萬錢。

如果沒有千萬家財,這些士兵一年都養不起,那還募集乾嘛?

要知道除去軍餉,還要儲備糧草、軍械,這才是大頭。

相比之下,關羽是殺人逃犯,劉備隻是個擺地攤,賣草鞋r,三人中後張飛最有錢

就因為劉備能夠看清楚大勢,還有個更好的身份出身,所以張飛就耗儘家產,跟著劉備混。

聞人升一眼就看出來張飛心裡在想什麼。

他追求的是社會地位的改變。

他現在是地方土豪,他既沒有舉孝廉的門路,也沒法考科舉。

即便是現在是靈帝劉宏在位,可以買官,他也沒有買官門路。

漢靈帝訂下的賣官鬻爵價格表,郡守級這種年收入兩千石的官職,通常是要兩千萬錢的價格才能夠買到。

當然現在可不能直接稱呼靈帝,這是死後才有的稱呼。

隻能稱呼為「天子,陛下,聖上」之類的。

以張飛的家產,傾家蕩產,應該是能買到一個郡守以下的大官。

問題是張飛這種土豪,就是想買,也沒人賣他的,你就是想買官,你自己也得是士族的一分子才行。

當然錢到位了,也不是不能通融。

問題是張飛還有些潔癖,看不起貪官汙吏,所以他是不可能答應買官去做,寧可靠軍功起家。

其實劉備正確的出路是一方麵抓軍功,一方麵多搞繳獲,然後去買官。

隻是名聲就差了。

可惜他不會這一手。

當然這都是三國演義的設定,真實曆史上如何,細節不得而知。

士人是虛偽的,一方麵自己爭相給族裡買官,一方麵又看不起買官者。

整個就是精神分裂。

隨後這些天,聞人升將自己一大家子都帶在張飛莊園時,吃吃喝喝。

當然他也要體現自己真正的價值。

不然的話,張飛不計較,他的管家和族人可是會計較的。

隨後聞人升隨意看了看張飛的田地,提出了一些增產的建議,讓糧食長勢更好。

張飛家的田,都是有水渠的,可比他們趙家的地好多了。

大旱也影響不到。

又看了看張家的養豬場,屠宰可不能光靠收彆人的豬,那樣不穩定,還是要有自己的養豬場。

最後是看了看釀酒之地。

總之幾個建議之後,張飛若是在安平之世,足夠將家產翻個七八倍不成問題。

接受了這些建議,看到成果之後,張飛更是將聞人升當成當世奇才。

光吹牛皮,吹不了多久就破了,能夠促進生產,增開錢路,那才是牛人。

這年頭,管子還是挺牛逼的。

諸葛亮都自比管仲,可見對商人還不是很歧視。

糜竺就是大商人,也能入仕,隻是地位不高。

略施手段後,聞人升就開始與張飛,說下一步的事。

招兵買馬。

先招募了50人一屯兵。

省得負擔太重。

演義中,上來就散儘家產,那是不可取的。

沒有細水長流的根據地,如何長期養兵?

一回就掛了。

劉備就是前期沒有根據地,四處流浪,結果到處被打,打得淒慘無比。

丟了天時,就是在這個時候丟的。

等到得到諸葛,那時候北方平定,南方也半平定,沒有多少騰挪周轉空間了。

諸葛亮能硬生生地挖出半個荊州和一個西川來,實屬不容易了。

然而兩眼,又少一眼,徹底沒戲了。

隨後聞人升就利用這招募的50鄉勇,進行訓練。

他自然是有很多訓練之法。

首先要保證大家吃好喝好,營養均衡。

接著訓練隊伍陣形,作戰技能。

他訓練的法子就是戚繼光的法子。

曆史五千年,唯獨戚繼光從各種細節上,幾乎是在按照攻略在寫如何訓練,如何作戰。

而穿越者要做到的,就是提供足夠的後勤。

然後照著對方的法子練就是了。

各種地形都給你考慮到了,南方怎麼打,北方怎麼打。

草原騎兵怎麼打,散兵遊勇怎麼對付。

兵貴雜不貴精。

你的兵種,使用的武器必須多種多樣,士兵掌握的兵器要足夠多。

否則的話,太容易被人針對。

想靠一杆長槍打天下,就是搞笑,你以為人家沒有飛斧,沒有投槍嗎?

人家隻要用遠程武器一打你,那你那長槍陣,抗不住半刻鐘,你就要崩潰了。

兵器要複雜化,有長槍,還有刀牌手。

還要有專門雙手舉大盾的。

用來壓住陣腳,防護住士兵,緩緩推進。

防止混亂和敵人的衝擊。

戚繼光在南方,為了適應多種多樣的丘陵地帶,雜碎地形,因地製宜的,多采用小隊進攻防禦,這樣便於快速展開。

11個人的小隊,組成鴛鴦陣,使用各種兵器,有防護,有阻礙,有輸出,有治療,簡直是現代遊戲中的王道翻版。

渾然一體,進退有序,非常適合狹窄地形作戰。

因此在很多次戰鬥中,往往自己傷亡是個位數,倭寇死傷數百,乃至上千人。

看起來都以為是謊報,然而事實就是這樣,高度的訓練和強大的組織力,還有充足的軍餉,高昂的士氣,針對性的戰法,和有效的兵器,就實現了這樣瞠目結舌的作戰效率。

名將就是名將,懂得因地製宜。

而在北方,就不是這種陣法。

北方是大平原,是騎兵縱橫,騎兵稱王,掌握戰術主動權。

這種小隊就不行了,戚繼光就改進並且優化了車營戰法,屢屢擊敗蒙古騎兵入侵。

名將的底蘊就展現在這裡,能將最有威脅的蒙古騎兵大敗,可見戚繼光是名至實歸。

可惜下場淒涼。

以戰車結陣,中間多安置火器、弓弩,遠程攻擊,進而擊潰敵人的騎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