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0章啃老
王表哥夫妻這次買的房子更遠更便宜了。
本來以他們買的地段,他們手上這些錢,差不多能全款購買的。
但考慮到錢全拿去買房子了,手頭沒錢,孩子大了,花錢多了,自己夫妻也要花錢生活——過慣了出入有名牌的日子,現在工資少了,過不了那樣的日子就接受不了,主要是怕衣著打扮差了會被人笑——兩人還是沒將錢全拿去買房子,而是一部分還是貸款。
當然了,因為現在工資收入較少,所以兩人貸的較少,免得貸的較多,到時一個月工資不夠還,還要從多出來的錢中還貸,那再加上生活開支,手上的錢可不禁花。
其實他們也知道,他們現在這樣乾,遲早有一天還要賣房子,去更便宜的地方買,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收入,不夠他們的開支,既然收不抵支,將來手頭的錢花完了,可不是要將現在的房子賣了,去更便宜的地方買,要不然沒錢用啊。
而事實上,他們要不改變一下生活習慣,一直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地花錢,這個情況遲早會到來,而且會在退休後變得加劇,到時指不定哪天,哪怕在首都最便宜的地方,也買不起房子了,要回老家了。
說起來,他們在首都工作多年,結果現在的財產,根本沒怎麼增長,還是王大舅給他們的那些。
之所以賺了那麼多錢,財產竟然沒增長,是因為,一些錢被房貸利息吃掉了,還有一些是被他們自己花掉了——他們的吃喝玩樂都很奢靡。
其實他們年輕時賺的不少,但大多就是這樣花掉了。
不過那都是他們自己的事,隻要不占安然的便宜,安然也不會管他們能不能存得下來錢,畢竟彆人的事,關她毛事。
估計是王大舅也沒想過,他天天吹他兒子在首都多風光,賺的錢有多少多少,其實他兒子自大學畢業二十年來,根本沒賺到錢吧,畢竟王大舅當初給了他四百萬,後來兒子夫妻失業,他還添過不少錢,那麼多錢,要是沒給王表哥買房子,而是存起來了,光是利息,攢下來,也比王表哥現在的財產多了。
而因王表哥夫妻向王大舅隱瞞了情況,所以王大舅並不知道這個事,雖知道兒子換了房子,但並不知道具體情況,因為自上次王表哥找王大舅“借”錢,王大舅沒“借”後,王表哥跟王大舅之間的關係就有點僵,都沒怎麼接他們去首都玩了,這樣王大舅哪知道兒子小區房價的具體情況呢。
王大舅要知道兒子這些年在首都其實一分錢沒賺,甚至還虧了,不知道做何感想,還會不會覺得該在首都買房子。
不過估計他還是覺得,該在首都買房子吧,畢竟在首都買房子,不管虧不虧吧,反正名聲好聽,有些人就是想要個好名聲,不在乎錢,因為對他們來說,麵子最重要。
在王表哥那邊又辛苦換房子的時候,這邊安然的孩子不小了,唐父唐母驚訝地發現,他們的孫女並不像他們夫妻和女兒內向的性格,相當地活潑,不敢說十分社牛吧,反正肯定是家裡最社牛的。
他們將這歸功於那顆精子帶來的好基因,高興不已,畢竟他們不想孫女,跟女兒一樣社恐——倒不是他們不喜歡女兒這樣,而是怕孫女像女兒這樣,將來壓力大。
現在孫女是個社牛,將來就不用擔心她像女兒那樣,害怕社會上的一切了,這自然是好事。
而不少親戚,看安然的孩子這樣社牛,要不是親眼看孩子是安然生出來的,隻怕都是要嘀咕,這孩子是不是安然生的,是不是安然在哪兒領養的了。
隻是看孩子長的像安然,再加上親眼看安然生的,所以他們也說不出這孩子是安然撿的話。
雖然因為這些,不會嘀咕孩子是安然撿來的,但還是會嘀咕,唐家運氣好,接連兩代都是內向,不善言辭的人,甚至安然比她父母更嚴重,他們本覺得,唐家要到頭了,就唐安然這性格,肯定沒法嫁人,到時連個孩子都沒有,唐家就要這樣沒了。
沒想到,唐安然竟然能想到單身生育,然後孩子竟然這樣社牛,唐家不會沒了,自然會嘀咕。
要知道,這些親戚朋友中,不乏有心思叵測的,家裡沒錢用,垂涎唐家的錢財,有些人也曾想著,唐安然那性格,不會有孩子,將來唐家人全沒了,唐家攢的那麼多錢,就能落到他們手中了。
雖然不可能他們一家得,但,就算幾家分,唐家錢不少,他們也能分不少的,到時就能好好補貼一下他們家的窘境了。
現在安然有孩子了,性格還這樣好,顯然,唐家的錢,跟他們沒關係了,這讓他們中不少人不由有些遺憾,自然會嘀咕幾句。
要不怎麼說,古代吃絕戶盛行呢,因為人都是想占便宜的,巴不得彆人家沒了人,然後財產成他們家的了。
事實上,在原身世界,這些人差不多是成功了的——如果唐父唐母在原身死後,沒立遺囑,說將財產捐給國家,最後他們死了,這些財產,就是他們兄弟姐妹的。
而依唐父唐母的性格,極有可能不會立這樣的遺囑,所以安然才說,這些人吃絕戶,是差不多成功了的。
一想到那些人嘲笑,導致原身死了,最後原身家的財產,還落到了他們手中,安然就替原身覺得憋屈,所以這會兒看各家困難,才會覺得痛快。
這一世,他們過的困難,是得不到唐家的錢補貼一把了。
而就他們各家的情況,隻怕會在相當長時間,都會困難的,除非他們各家的孫輩有出息,要不然很難翻身。
而從目前來看,各家的孫輩不知道出社會怎麼樣,但起碼在學習方麵,成績都不太理想,不少可能連大學都考不上,所以各家,隻怕連孫輩都難翻身,甚至不如他們的祖輩,起碼祖父祖母輩,大多數人都是有鐵飯碗,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收入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