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圪見他不說話,道:“我知道你顧慮什麼。我跟你說,小五是不同的。那孩子心性單純,除了喜好擺弄些機關術,沒有彆的想法。”
“你覺得他沒想法,可彆人不一定這麼想。”康時霖道,“原先知微那丫頭身上出的幾件事,都跟怨恨有關。要是得知她要嫁齊王,有些人不好對付齊王,會不會轉頭去對付她?她現在在南陽,身邊就是幾個護院,對付普通人可以。麵對高手,可就完全不夠看了。”
聽到這話,蕭圪表情訕訕的。
趙如熙所遇到的幾次麻煩,都跟皇家有關,不是太子一係的人做出的蠢事,就是謹妃母女出的手。說到底,就是他治家不嚴。
康時霖繼續道:“知微跟其他王妃不一樣。那些王妃都出身大家族,有大家族的力量護著,不願意讓她成為王妃的人都不好對付她們。綏平伯府本就沒什麼權勢,現在一家人還分散在兩個地方任職,知微丫頭身邊隻她母親一人。要是有人想對付她,不說取她性命吧,隻要敗壞她的名聲,她就隻有死路一條。”
康時霖看向蕭圪:“所以,不是我不想讓她嫁給小五,而是不能。我快古稀了,皇上你難道忍心讓我眼睜睜地看著我心愛的小徒弟走上死路?如果在安危方麵你不能給我承諾,哪怕拚了讓你再也不待見我,我也不能答應這門親事。”
叔侄倆一起混了半輩子了,彼此都了解對方的個性。
蕭圪開始聽康時霖的話,以為康時霖是要拒絕親事。可聽到他提出了一個前提條件,而不是把路堵死,就知道這事還有商榷的餘地。
他連忙道:“表叔你放心,我會敲打那幾個孽障和宮裡那些人的。另外,我再派幾個禦衛給趙知微。趙知微不管出了什麼事,我都唯那些人和禦衛是問。”
聽到這話,康時霖這才滿意了。
皇上明打明地派禦衛守著趙知微,就是告訴天下所有人,趙知微是他罩著的。對趙知微有任何侵犯性的小動作,都儘收他眼底,有膽子的儘管來。
本來蕭令衍就不是奪嫡的主力軍,他的未婚妻就更不是了。如果趙如熙弱小,一副十分好欺負的樣子,欺負她既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又能給二、五皇子一派添添堵,那些人自然會去乾。
可一旦發現這件事收益太小,風險太大,做了就會讓皇上直接把他踢出奪嫡的人選名單,那真是傻子才會做這件事呢。
他站了起來,朝蕭圪作了一揖:“我替知微多謝皇上恩典。”
蕭圪連忙親自扶起他。
按著康時霖的肩膀讓他坐下,蕭圪回到自己的位置,問道:“那這門親事……”
“皇上能做到這點,我這裡就沒什麼意見了。”康時霖終於鬆了口,“我膝下女兒、孫女也有不少,可最得我意的唯有趙知微。那孩子聰明、通透、有靈性,生性良善,為人體貼,對我再孝順不過了。我老頭子彆的不求,隻求一點,讓小五好好對待知微丫頭,莫要辜負她。”
蕭圪點點頭:“放心。你道他為何十八歲了才定親?就是因為他說想娶個完全合心意的妻子。他不願意湊合著來,然後再納一院子的小妾。他說女人多了麻煩太多,寧可隻娶一個自己喜歡的,守著好好過日子。聽他這麼說,我就沒有勉強他,任由他拖到現在才定親。”
在這一點上,蕭圪是很能理解自己兒子的。
他前十幾年來專寵謹妃,也不是因為他愛謹妃愛得深沉——雖然謹妃的性子挺討他喜歡,跟她在一起他覺得還算輕鬆、快樂。但要說很愛,也不見得。否則他也不會說放手就放手。
更大的原因,還是他是一個喜歡清靜的人,不大喜歡後院很多女人為他爭風吃醋,他會覺得心很累。
所以當初蕭令衍跟他誠懇地說他不願意湊合著定親,想找個合心意的女子廝守終生時,蕭圪心有戚戚焉,越發覺得這個兒子像自己。因此他寧願頂著朝臣的壓力,也要維護他的這份心,不願意勉強他。
康時霖聽到這句話,心裡的不願意又少了幾分,被現實打敗,沒辦法給小徒弟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夫婿的鬱悶也消散了不少。
蕭圪覺得由自己來說這些話,誠意不夠,抬起頭吩咐小太監:“去看看齊王是不是在宮裡?要是在的話,召他過來。”
小太監答應一聲,便去傳話。沒一會兒就帶了蕭令衍過來。
蕭令衍跟趙如熙商議後,是算著時間進京的。進了京後回齊王府洗了個澡,就聽說枯木先生被召進宮了,他趕緊也進了宮。
蕭圪得知,哈哈笑道:“可是湊巧了。來,你來跟你表叔公說,你要是娶了趙知微,往後該如何對她好。”
蕭令衍知道自己表現的機會到了,連忙道:“表叔公,您如果願意把知微姑娘許給我,我願意一輩子對她好,不納妾,不拘束於她,讓她做自己想做的事。”
頓了頓,他道:“這些話,我也跟知微姑娘說過的。”
康時霖看了他一眼:“娶妻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過類似的話,甚至還發過誓言。可到頭來,當初的海誓山盟都成了虛妄,該辜負的照樣辜負。”
蕭令衍撓了撓頭:“那我要怎麼做,表叔公才肯相信我?”
康時霖擺擺手:“我現在相不相信沒什麼用,還得你自己記住剛才說過的話,終其一生對知微好。”
蕭令衍用力點頭:“我會的。”
蕭令衍雖然沒有說太多的花言巧語,但康時霖也看得出他內心的真誠。
他也就不繞彎子了,對蕭圪道:“小五離開南陽後,知微拿不定主意,也派了下人到京城來問我的意思。我看她的信,她也被小五的真誠所打動,願意托付終身。而以綏平伯夫妻和老夫人對知微的疼愛與信任程度,隻要她自己願意,是不會阻攔這門親事的。既如此,我現在就做主替綏平伯府答應這門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