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圪坐的位置離這邊比較遠,他跟段琛的談話,趙如熙他們並不能聽見。
不過隔了沒多久,段琛就回來了,大家偷偷打量他,見他麵色如常,似乎並沒有特彆歡喜,也沒見沮喪,唯有那比平時稍顯紅潤的臉表明了他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
大家見狀,覺得皇上似乎也不那麼可怕,心情放鬆了許多。
趙如熙是見過蕭圪的,他小時候搗蛋的事她都聽康時霖念叨過不少,倒不覺得緊張。
段琛回來,就輪到她過去了。
跟著小太監過去,行禮,起身,然後等著皇上的問話。
然而趙如熙站了好一會兒,蕭圪都沒有說話。
她不明所以,但還是依規矩沒有抬頭,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站在那裡。
好一會兒,才聽到蕭圪溫和的聲音從對麵傳來:“趙知微,你的文章,朕看了三遍。”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辭:“你在文章說,世家大族的存在是必然的。即便原有世家大族逐漸衰敗,也依然會有新的世家崛起,寒門三代之後,必成世家。所以皇室要做的不是如何消除世家大族,而是如何製衡。”
趙如熙的文章並沒有直白地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而是說得十分隱晦,涉及這個問題的內容也不多。畢竟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皇上感覺頭疼,世家內心惶恐,但大家都不會拿到明麵上來說。
趙如熙作為一個貴族女子,在殿試文章裡涉及雷區不是好事。所以她在文章裡點到為止。
她知道會試前十是要麵聖的,她作為會試第二名,也會得到比下麵名次的人更多的麵對時間。如果皇上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一定會在這個時候就這個問題深入提問,以確定這是不是她自己的想法,她有什麼解決辦法。
她道:“回皇上,是的。”
“那麼,你覺得如何做,方能製衡?”
“世卿世祿製度、賦稅服役製度、刑法獎懲製度,曆朝曆代的帝王在這些方麵都對世家大族做了一定限製。尺度放寬,則田地兼並嚴重、世家大族權利日漸膨大,朝廷利益受到侵占;尺度太嚴,則會引起世家大族不滿,從而導致政局不穩。是寬是嚴,這要看當權者的對政局的掌控程度。換句話說,這就是你退我進,你進我退的問題。”
本來蕭圪問這話,隻是想看看那文章裡的想法是不是真的趙如熙的想法,還是彭國安他們這些人特意教趙如熙這麼寫的。一個十五歲的女娃子,怎麼可能對治國有深刻的了解和想法?
他沒想到趙如熙竟然會這麼回答。
震驚之餘,他陷入了沉思。
見他半晌不出聲,旁邊的謝公公看了看屋裡的座鐘,開口喚了一聲:“皇上。”
蕭圪這才驚醒。
後麵還有八人,雖然最後幾名可以草草而過,卻也需要時間。眼見得傳臚大典的時辰很快就到了,可不能磨蹭。
他拋開這個問題,問自己最感興趣的:“趙知微你的書法師從何人?”他可沒聽說秦喆又收了一個徒弟。
趙如熙搖頭:“學生沒有拜師,原先隻是臨摹明蒼先生的字帖,後得慶陽縣主提點了一次,忽然頓悟,字便有所變化。”
進士為天子門生,所以新晉進士沒任官職之前,在皇上麵前可自稱為學生。
“哈哈,果然是聰明的女娃子。你師父又要以你為榮了。”蕭圪笑道。
說著,他道:“行了,你先過去吧。有時間寫一幅字送給朕,朕將之珍藏於大內之中。”
趙如熙露出驚喜之色,道了一聲:“學生的字能入皇上的眼,是學生的榮幸。”說著,她行了一禮,退了出去。
接下來蕭圪將餘下八人問完,十人便由莫大人領著退了出去。
直到這時,大家都還不知道自己的名次。
退到宮門外沒多久,時辰就到了,王公大臣們都進了大殿,樂坊的樂師奏起了音樂,不知何時被叫去的會試第四名成了傳臚官,開始喝名:“狀元,趙如熙。”
趙如熙一驚,段琛也是一愣,兩人都覺得自己聽錯了。
這個大典是禮部和鴻臚寺官員最忙碌的時候,唯恐某個環節出錯。這時候安排人進場的莫大人幾位已拿到了最終的名單,因此根本不用懷疑,莫大人上前道:“趙知微,趕緊進去,你是狀元。”
所有的新晉進士一片聳動。段琛臉上更是驚詫萬分。
趙如熙沒有再猶豫,立刻上前,跟著鴻臚寺的官員進了大殿,在某列的第一排站好。
因為一路有官員傳喝,趙如熙的狀元之名,不光外麵的進士聽到了,殿內又分班排列好的官員們都聽到了,大家看著站在第一排的趙如熙,表情都是一個樣,全都震驚莫名。
趙如熙頓時感受到了灼灼目光。
“榜眼段琛。”緊接著傳臚繼續報名。
接下來的名次跟會試沒有多大變化,隻是原先的第六名因為是個儀表堂堂、聲如洪鐘的中年大叔,被皇上點為傳臚。
三年一屆的傳臚大典,自有一套完善的流程。所有人進了大殿後,皇上從裡麵出來,坐上龍椅,說了一些勉勵的話,新晉進士便由禮部官員領著,退了出去。
此時,才是早朝階段。
蕭圪環顧一周,直言道:“大家可能心裡嘀咕,覺得朕昏庸,點了一個女子為狀元,這叫天下男子情何以堪。朕就想問,男子的尊嚴、臉麵是靠女子退讓所得的嗎?你們的胸襟呢?你們的氣度呢?”
見殿內一片肅靜,眾臣噤若寒蟬,他繼續道:“趙知微,文章、書法無不令人叫絕,點為魁首,實至名歸。如果堂堂大晉,泱泱大國,容不下一個驚才絕豔的女子,自詡公平、公證的科舉考試要在女子身上放棄原則,朕替大晉悲哀,替朕自己悲哀,也替眾卿悲哀!”
大殿內又是死一般的寂靜。
這時候,齊虛穀上前一步,高聲道:“聖上英明,國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