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帶了幾個護院去,又有馬車,本來是想直接拉回來的。這交了錢卻不給貨,實在是叫人心裡不踏實。誰曾想他們的用意在這裡呢?”
劉老太爺點頭道:“這才是做買賣做到了極致。賣了東西,可不是賣出去就完事的,還得為客人做長遠打算,這樣的生意才能做得長久。隆成啊,你可得學著點。這是人家的獨到之處,你悟到了就是你的。”
劉隆成站起來聽了。
劉老太太歎氣道:“小偷雖然捉住了。可這保險櫃似乎也不保險啊。”
“娘,您彆擔心。我這話還沒說完呢。”
劉隆成笑道:“衙門的告示裡還說了,保寧軒新推出的兩種新式鎖,這兩種鎖都比原先的更牢固。衙役們解釋說,咱們無需再花錢重新購買保險櫃,隻需要花錢買新鎖,保寧軒就有夥計來幫裝鎖。這鎖不單賣,隻賣給買了保險櫃的,而且他們親自上門來裝,不假人手。”
“哎喲,這個好,這個好。”劉老太太欣喜不已。
“那鎖多少錢?”劉老太爺問道。
“一種一百兩銀子;一種二百兩銀子。貴的那種比便宜的更牢固。”劉隆成道。
劉老太爺點點頭:“倒也合理。”
能買得起保險櫃的,也不差這一兩百兩銀子。原先的那個鎖就那麼牢固,還逼得小偷賣了宅子才能琢磨出撬鎖的道道來。現在這新鎖想來就更牢固了。
所以花上一二百兩銀子也值,至少能求個安心。
“就買二百的吧,你趕緊去,叫人來裝。我今晚也能睡個好覺。”劉老太爺道。
保險櫃裡裝的可是劉家幾輩子積攢下來的家當,他不親自守著不放心,自然不能放到庫房裡去。再者家裡還沒分家,除了劉隆成外,他還有一個兒子呢。那兒子能乾,考了進士,在外地做縣令。在分家前他得把這些財產都守好嘍。
“我聽到消息就讓管家去了,不過想來人多,一時半兒輪不到咱們。”劉隆成道。
“唉,等著吧。”劉老太爺唉聲歎氣。
隔了兩日,劉家的保險櫃裝上了新鎖,劉老太爺終於鬆了一口氣,睡了個好覺。
第二日他吩咐道:“再去買一個保險櫃回來,就買安了新鎖的那種。把東西分開裝,也能降低風險。小偷總不能一時半會兒地把兩個保險櫃都撬了吧?”
保寧軒隨著新鎖推出的,是安裝了新鎖的保險櫃,一種售價九百兩,一種售價一千兩。
劉家的這一幕,在京城各大權貴家裡上演。
因為飽和的關係,保險櫃的生意本已冷清了下來,來買保險櫃的多是外地客商。現在因為呂義這事,大家紛紛換鎖,保寧軒一下子賺了一大筆。
除此之外保險櫃的名聲更響了,老客戶不光又購買了一批新保險櫃,原本猶豫的人和中富人家也決定購買,於是帶動了保險櫃的購買新潮。
大家現在是覺得,這保險櫃是真正的保險了。因為保寧軒的功夫做得實在到家,直接在售賣環節就把小偷小摸給排除出去了。小偷連接觸保險櫃的機會都沒有,又怎麼能把鎖打開呢?
像呂義這種有鑽研精神、手藝精湛的小偷本就不多。再聽到這件事,小偷們都歇了心思。
算了,還是偷偷小門小戶吧。
史超去稟報鋪子情況時,忍不住問趙如熙:“姑娘是什麼時候製出新鎖的?”
趙如熙道:“保險櫃熱銷的時候就製出了。前段時間保險櫃的生意冷清,鎖匠師傅們正好歇下來了,我就叫他們生產這種新鎖。所以數量是足夠的,你不必擔心。”
“不擔心,不擔心。”史超連聲道。
跟了這麼個主子,他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隔了十日,就是當月月初,保險櫃股東們收到了一筆十分豐厚的分紅。
“怎麼回事?”蕭圪拿著銀票,抬眼問道。
謝公公早就打聽到是怎麼一回事了,這會兒便繪聲繪色地把呂義等人的事跟蕭圪說了一遍。
這事曲折,跟個精彩的故事似的,蕭圪吃得津津有味。
“嘶,這小丫頭可以啊,思慮如此周全。不光賣東西,還把後續的事安排得明明白白,讓人鑽不出漏洞。更難得的是,這事一出,她不光立刻解決了問題,還直接把新鎖給推銷出來了,又賺了一波錢。這孩子不光畫畫畫得好,連經商的腦子都這麼好使,著實難得。”
“奴才聽說這件事,對知微居士也是佩服不已。”謝公公附和道。
蕭圪的手在桌麵上點了點,思忖了一會兒,最後道:“看看她在科舉考試上能走到哪一步吧。要是能考個舉人,朕封她個官兒當當。”
趙如熙府試的文章,他也是看了的,覺得以她這水平,考個舉人不成問題。至於進士能不能考上就難說了。主要是他怕這小丫頭吃不了那個苦。沒準在參加完鄉試後,她就不想再繼續去考試了。
女子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沒有光宗耀祖的壓力,不願意吃這個苦頭,實屬正常。
這時候,趙如熙正吩咐周春呢:“你去訂一批這麼大的玻璃瓶子。”她舉了舉手裡的一個瓷瓶。
“過陣子小桃莊的桃子成熟了,就製作水果罐頭。要是罐頭銷路好,可以收購水果來做,擴大產量。”
說著,她把製作罐頭的方子遞給了周春。
“你提撥一個人做作坊的管事吧。作坊就設在小桃莊裡,作坊用的都是那裡的人。”趙如熙道。
“是。”周春鄭重地接過方子。
能把方子給他,可見姑娘對他的信任。他也絕不辜負姑娘的這份信任,把一切事情打理得妥妥當當,不讓姑娘為這些瑣事分心。
周春走後,趙如熙又寫了一封信給蕭令衍,告訴他,鐘的第二茬韭菜可以割了。
這段時間她雖然沒跟蕭令衍見麵,但信是一直通著的。蕭令衍這家夥聊天上癮,啥事沒有,閒聊都能派人來遞個信。最後還是趙如熙強令他,沒事隻能半個月通一次信,這才遏製住了這股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