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她又朝趙如熙介紹:“這位是忠勤伯夫人。”
趙如熙一聽忠勤伯三個字,臉色那禮貌的笑容就斂了起來,看向忠勤伯夫人的目光變得異常冷淡。
忠勤伯世子,正是原主在書中嫁的那個紈絝,有龍陽之好的那位。原主出嫁後不光受丈夫的折磨,出門被人所恥笑,眼前這位忠勤伯夫人也時常搓磨她。
後來綏平侯府被抄家,這位夫人仗著原主沒有了娘家人撐腰,侵占了原主雖然不豐厚但也還能養活自己的嫁妝,直接讓兒子寫了一封休書,把身無分文的原主趕出門,讓原主凍餓而死。
雖然這是一本小說,但小說裡描寫的老夫人、朱氏、趙如語等都活生生的生活在自己眼前,有血有肉。趙如熙現在沒辦法把原身當成紙片人看待。想著眼前這個忠勤伯夫人和她那有龍陽之好的兒子欠原主一條命,趙如熙就沒辦法對她有好臉色。以後有機會,她定然要為原主討一個公道。
忠勤伯夫人開始一聽趙如熙是綏平伯府姑娘,臉色就變得冷淡。可聽了後半句話後,她的臉上就又堆起笑容來,親熱地道:“原來是枯木先生的高徒趙姑娘。過幾日我們府上舉辦賞菊宴,到時候我給趙姑娘下帖子,還請趙姑娘跟你們家老夫人、夫人一起賞光。”
“不了。”趙如熙淡淡道,“多謝夫人好意。隻是我事情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貴府舉辦的宴會我就沒辦法參加了,抱歉。”
忠勤伯府雖然跟綏平伯府都是伯府,但忠勤伯還是個四品的顯武將軍。忠勤伯夫人骨子裡看不起綏平伯府的人。不過是因為趙如熙是康時霖的高徒,才給了兩份麵子。她哪裡想到趙如熙會直接拒絕她的邀請?
小如見狀,急出了一身冷汗,連忙搶在忠勤伯夫人開口前道:“我家王妃等著趙姑娘呢,我先領她過去了,一會兒你們有機會再聊。”
說著她拉著趙如熙就走。青楓連忙跟上。
“你、你們……”忠勤伯夫人指著三人的背影,氣得渾身顫抖。
“噗嗤。”旁邊有人看到這一幕,禁不住笑了起來。
忠勤伯夫人驀地轉過身來,看到捂著嘴笑的是國子監祭酒彭大人家的夫人。她知道這不是她能惹的,隻得狠狠瞪了她們一眼,轉身扶著小丫鬟離開。
彭夫人拍了拍趙如玉的手,笑道:“剛才那位就是你那個親妹妹?倒是挺厲害。”
趙如玉尷尬地笑了笑:“我聽我娘說,妹妹是個十分知理懂進退的。剛才定然是忠勤伯夫人做了什麼,讓她看不上,她才會這樣。”
“不必解釋。”彭夫人道,“那位夫人是什麼樣的德行,我比你們清楚。剛才錯定然不在令妹身上。”
此時趙如熙已跟著小如到了鎮南王妃這裡了。
鎮南王妃陪著老王妃坐在廳堂裡,在座的還有尚德長公主,以及好幾位夫人。
綏平伯府老夫人和朱氏並沒在這裡。
見了趙如熙來,鎮南王妃打趣地笑著對尚德長公主道:“你的學生來了。”
說著她站起來,親自給趙如熙引見了老王妃。
趙如熙端端正正地給老王妃行了禮,送上了自己的賀禮:一座小觀音玉雕。
這是她自己設計後叫擷寶齋的工匠雕刻的。
她聽蕭若彤提過老王妃有吃齋念佛的習慣,想來她是信佛的,便送了這麼一個禮。
本來趙如熙是綏平伯府的女孩兒,既是跟祖母、母親來赴宴,並不需要自己單獨準備一份禮。
但她沒有跟祖母、母親一起,而是自己單獨來的,不送禮就不大好了。反正蕭若彤對她挺好,這觀音像的玉質一般,也不值多少錢,算是送個心意罷了。
他們綏平伯府敗落的名聲早已在外,她要是送一個價值不菲的東西,反而是吃力不討好,有阿諛巴結之嫌。送個不怎麼值錢卻顯心意的東西,再恰當不過。
老王妃見了,卻是喜歡得很,拿著玉雕端詳了好一會兒,這才看向趙如熙笑道:“這觀音相滿臉慈悲,跟我見過的觀音相不一樣,不知是出自那位名家之手?”
“是擷寶齋的陳師傅。”趙如熙道。
鎮南王妃笑了起來。
她問趙如熙道:“這定然是小熙畫了圖,讓匠人雕刻的,對不對?”
趙如熙點點頭。
老王妃這才恍然。
她說呢,按這觀音像栩栩如生的樣子,應該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名家雕刻佛像,怎麼不用上好的羊脂玉,反而用一般的玉呢?原來是這麼回事。
鎮南王妃對老王妃道:“母親,您不知道吧?這孩子不光創出了一種畫法,被皇上下旨讓整個大晉會畫畫的官吏跟她學,好追緝逃犯,被枯木先生看中收為關門弟子。她還給擷寶齋畫了許多首飾圖。前些日子彤姐兒孝順您的那幾樣首飾,都出自她的手。”
“哦?”老王妃驚訝地打量著趙如熙。
擷寶齋是蕭若彤弄的銀樓,她是知道的。自己那個孫女眼裡除了書法,啥都不管,啥都不會,可沒想到一時心血來潮弄的一個銀樓,生意竟然紅紅火火,京城不少的貴婦都知道,特意坐馬車去北寧買。
當時兒媳婦跟她說,擷寶齋生意好不是彤姐兒多麼會做買賣,而是因為他們請了個特彆厲害的畫首飾圖的姑娘,做出來的首飾比其他銀樓都新穎。
她萬萬沒想到兒媳婦說的姑娘,就是眼前這位看樣子隻有十四、五歲的小女孩兒。
偏還長得十分好看,還給她送了這麼一尊容貌慈悲的觀音像。
像老王妃這樣的,一輩子享儘了榮華富貴,身份又高貴。宮裡的太後、皇後、嬪妃等份位比她高的人又出不來,在外麵能給她臉色看的人都沒幾個,因此說話做事就沒了多少顧忌。
她直接從脖子上摘下一串佛珠,招手把趙如熙叫到跟前,親手給她掛上,笑得滿臉慈祥:“好孩子,佛祖保佑你,一輩子順順遂遂,無病無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