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意思?覺得給了聘禮了就可以不認嶽父嶽母了?楊玉勤,你有沒有良心,要不是我們把雪梅嫁給你,能將這個家操持的這麼好嗎?你能像現在一樣發財嗎?”杜三娘指著楊玉勤的鼻子開罵。
“娘,你這是乾什麼,玉勤說的也沒錯,哪個女婿像他一樣拿錢給嶽家?你們不要太過分了。”姚雪梅看著楊玉勤的臉色,既是心疼又是無奈的道。
“哎呀,你這是嫁了人了就不認自己的爹娘了?姚雪梅,彆忘了你姓什麼,真是個吃裡扒外的東西,早知道你現在如此狠心,當初我就不該把你生下來。”杜三娘見一向懦弱的女兒也敢和她對著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這話聽著楊秀丹就不滿意了,吃裡扒外?她娘吃姚家什麼東西了?這些年爹娘給姚家的幫助還少嗎?
於是她便忍不住的道:“外婆,我娘嫁給了我爹,死後墓碑上冠的也是我楊家的姓。”
“小丫頭牙尖嘴利的,小心以後嫁不出去,我們大人說話哪有你插嘴的份?”杜三娘想從楊玉勤和姚雪梅這裡拿錢,對他們隻敢動嘴,但見一個小輩都和自己頂嘴,氣急之下竟然想動手!
而恰恰是這一舉動徹底惹怒了兩口子,孩子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尤其這家裡的錢還是楊秀丹賺回來的,女兒當然有說話的權利。
“滾!”楊玉勤常年做農活,一雙手臂非常有力氣,輕輕一推就將好吃懶做的杜三娘推了一個趔趄。
“楊玉勤,和長輩動手,你就是這樣大逆不道的嗎?”見錢拿不到,自己老婆子還被推了,姚樹平作勢也要動手。
但今日楊玉勤真的是被那些婦人的話給刺激到了,自己愧對了親娘和兄弟,他們沒占自己一分便宜,反倒一直壓榨自己的嶽父嶽母得了不少好處,得不到還要打自己的孩子,看來的確是自己以前太老實了,把自己家的東西當成了是他們姚家的。
“滾!不滾就當我不客氣了。”他瞪著赤紅的眼睛,像是要吃人一樣,“雪梅嫁給了我就是我楊玉勤的人,我是給了聘禮的,就是去官府裡判,也沒有嶽家拿女婿家東西的道理,至多我們今後三節的時候走動送些禮,以後你們彆想從我楊玉勤這裡拿到一文錢。”
“你……”姚樹平指著向來對自己恭恭敬敬的女婿,想要破口大罵卻又被嚇住了,然後將目光對準女兒姚雪梅,“你也和他一樣的想法嗎?你不要爹娘了?”
姚雪梅皺皺眉頭,她是不想娘家人和丈夫鬨僵的,但這段時間爹娘和哥哥他們的確太過分了一些。
“爹,你和娘先回去吧。”她柔柔弱弱的道。
“好哇,果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可彆後悔,以後你和楊玉勤鬨矛盾的時候,可彆怪沒有娘家人給你撐腰。”姚樹平放下狠話,等著女兒後悔,最終卻什麼都沒等到。
兩老口罵罵咧咧的走了,嘴裡就沒蹦出什麼好話,活把他們說成了狼心狗肺、蛇蠍心腸、忘恩負義的一家人。
人雖是走了,但是楊玉勤和姚雪梅的臉色依舊不好看,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姚家人鬨翻了讓姚雪梅心裡有疙瘩的原因,兩口子誰也沒理誰,表麵看著和往常一樣,但那氣氛就是發生了改變。
不過楊秀丹沒怎麼在意就是了,因為從她穿越到這個世界以來,爹娘就一直十分恩愛,擺脫了姚家,以後他們一家人會越過越好的。
楊玉勤一家人搬到縣城去了,楊書梁還上了一所比楊書臣現在就讀的私塾更好的學院,然而葉秋他們這邊的生活還是沒什麼變化。
楊玉輝和季秋雁兩口子勤勤懇懇的做著地裡的活,偶爾還去打一些零工,再加上女兒楊秀芬做繡活的錢,楊老大一家還是很寬裕的。
楊玉新現在已經正式成為了一名衙役,因為人嘴甜會說話,和衙門裡人的關係都特彆好,再加上他又是個有真本事的人,不僅身手好,又有當地的混混給他當眼線,好幾次案子都被他輕易地找到了線索,連縣令大人都對他有映像。
而葉秋的養雞事業也是蓬勃發展,她養的雞不僅死亡率極低,下蛋率卻極高,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她養的雞還打出了名聲,說是比一般人家養的雞更好吃,好些縣城裡的富貴人家以及酒樓都從她這裡定,偶爾忙不過來就讓兩個媳婦幫手,也付給她們一定的工錢。
家裡的日子有了奔頭,就沒那麼時間去爭去吵了,過的非常的和氣。
補充一句的是,見到楊書臣和楊玉新跟著她鍛煉的成果之後,現在一家人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鍛煉鍛體術,一個個養的身體棒棒的,甚至季秋雁和周青都傳出有喜的消息。
這下真的是大喜了,葉秋臉上每天都笑嗬嗬,見人就打招呼,於是村裡人也漸漸忘了她以前潑辣的樣子,都愛和她聊天。
不過家裡還是有一件事讓她費神的,那就是小女兒的婚事。
這個年代不像她以前去過的那些年代夫妻過不好是可以離婚的,嫁人就是女子的第二次投胎,如果嫁不好,那這一生就都毀了,所以她相了一些人,不是男子自己不上進,就是家裡人太精明,始終不滿意。
“娘,我這兒倒有一個人選。”見婆婆又失望的回來,季秋雁猶豫的道。
“哪裡人?叫什麼?”葉秋問道。
季秋雁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說:“那人我瞧著是不錯,不過這家庭有些問題,整個家就他一個人了,傳聞他命格不好。”
“哦?”葉秋從來不信命格這類東西,就算每人都有每人的命,她也要改過來,“是誰?說來聽聽。”
“是書臣私塾的一個先生,叫周齊的,前幾年陸陸續續的家人都沒了,年紀有些大,今年二十二,學問做人都是頂好的,就是命格有些苦,即便是個舉人老爺,出孝都一年多了也沒說成一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