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河內能人(1 / 1)

三國有君子 臊眉耷目 1582 字 2個月前

河內郡的治所乃是在懷縣,地處一片景色秀麗的山麓與河道之間,城池規模不大,但建設的很有規矩,臨近懷縣的這一路之上,陶商在田野鄉間看見了數量非常龐大的養殖牲畜,有牛、有馬、有羊……各種小動物。

鮑信告訴陶商,河內相比黃河上遊的其他郡縣,確實多有養殖牲畜,但大部分都屬於當地世家的私產。

河內多望族,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平邑平氏,源出於姬姓,其祖乃是戰國時期韓國君韓哀侯,後傳至今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

繼平邑平氏之後,尚有野王縣的李氏,溫縣司馬氏等等。

鮑信說的這些望族中,最吸引陶商注意力的,毫無疑問便是溫縣司馬氏了!

不知道這一次來了河內,有沒有機會見一見河內的司馬世家中人……不過那位鷹視狼顧的司馬懿,現在應該隻有十歲左右的樣子吧,比起自己還小了六七歲,估計想要見到也是不太可能,畢竟陶商再不要臉,也不能屁顛屁顛地跑到司馬家,說要瞅瞅你家小子是不是長了一副奸相。

時光如水,不知不覺間,徐州軍和鮑信軍已經開拔到了懷縣,而河內太守王匡,亦是很客氣的親自出城迎接。

陶商在討董聯盟見過王匡,印象不深,也沒說過幾句話,主要是這位王太守貌不驚人,既不英俊瀟灑也不醜的駭人,想要對他印象深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過今日的王匡身邊倒是有一個人引起了陶商的注意力,這個人一身的深褐色袍衫,身材精壯但是貌不驚人,下顎有幾縷很長的胡子,麵貌剛正和善,一看就是那種辦事精細乾練之人。

真正引起陶商注意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的外貌和氣質,而是王匡在向陶商和鮑信介紹他的時候,報的名字是:“河內從事韓浩。”

韓浩是河內的本地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韓浩聚徒眾保護縣城,其名聲因此事被流傳開來,河內太守王匡到任後,因其名聲征召韓浩為從事,會盟初期命其領偏師在盟津相助拒抗董卓。

董卓亦是聽說了韓浩之名,特意抓住韓浩的舅舅杜陽招降引誘韓浩,韓浩不從,因而名氣更大。

賠了舅舅賺了名氣,韓浩這買賣不知道做的值還是不值。

曆史上王匡去世之後,夏侯惇聞聽韓浩之名,親自來與他相見,對其才華深感佩服,便讓韓浩作為自己的部將。

東漢末年將星薈萃,能人輩出,韓浩的故事並不算是耳熟能詳,但實際上,這個人在加入了曹操的陣營之後,為曹魏集團初期積蓄力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韓浩所立下的第一個大功,是東漢興平元年,呂布偷襲兗州與夏侯惇交戰,呂布曾派人到夏侯惇營中詐降,趁機劫持了夏侯惇!

沒錯,不要懷疑,漢末群雄爭霸,刺客、暗殺、劫持的種種案例非常之多,不像現代人想象中的僅靠戰場正麵拚殺。

很多現代人覺得,古代位高權重的人不會輕易被這種小伎倆搞定,事實上被這種小伎倆弄死的高官和猛將非常多,古代防衛沒有科技成分,暗殺綁票的成功率非常之高。

夏侯惇被挾持之後,韓浩率兵趕到營中,先平定了混亂,又怒罵詐降軍道:“汝等凶逆,乃敢執劫夏侯將軍作為人質,難道你們不想活了?而且我身負討伐叛賊的使命,難道我會因為一個將軍,就放任你們為所欲為嗎?”

說完這話,韓浩又對著夏侯惇哭道:“國法如此,我不得不這樣做!”立即召集士兵攻打劫持者。劫持者害怕得連連叩頭,說:“我們隻求給我們路費,讓我們回去吧!”韓浩痛斥劫持者的行為,將他們全部殺死。

韓浩做的這件事在當時可謂是盛傳一時,就連曹操也褒獎了他的作為,稱他這種作法為萬世之法,並發布命令,今後如有劫持人質者,可以連同人質一同消滅,不用顧忌人質。

不過韓浩辦的這件事,在陶商看來非常值得商榷,運氣成分較重。

曹操誇獎韓浩,是因為人質救下來了,所以放了個馬後炮!

主要那天被劫持的人是夏侯惇,若是換成曹操自己被劫持了,韓浩還要連同人質一起消滅,估計事後八個腦袋也不夠曹操剁的。

另外還有呂布派去劫持人質的手下……辦這種事的人,一般都是九死一生,必須要挑選忠心耿耿,有視死如歸的精神的死士!要麼事前幫這些殺手處理好身後事,要麼許諾刺客殉身後善待其家屬或是以其家屬為人質……

可是呂布很顯然沒有布置這些前期工作,派去劫持夏侯惇的人完全屬於心血來潮型,在得手後被韓浩一嚇唬,居然放了人質跪地磕頭,還請韓浩給他們路費回家?

拜托你們是刺客好不好,從劫了肉票開始,你們就已經沒有了退路!事到臨頭,就算是撕票也比跪地求饒要強吧?難道放人後你們就能活命?

陶商很好奇曆史上的呂布是廢了多大的心血,才能在茫茫人海選拔出這些“優秀”的人才。

韓浩為曹魏集團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與棗祗共同向曹操提出了屯田製,屬於屯田製的發起人之一,並親自參與製定屯田章程,協助棗祗屯田,為曹操解決了困擾已久的糧食問題。

相比於韓浩瞎貓碰死耗子般的從刺客手裡救下夏侯惇,陶商對韓浩參與屯田的事情更感興趣。

…………………

…………………

在懷縣的城外,王匡非常熱情地迎接了鮑信和陶商:“想不到這聯盟方一散,諸公方各回屬地沒多久,允誠和陶公子便來王某人之轄地,懷縣地小,招待不周,二位可勿要說王某的不是。”

鮑信翻身下馬,對王匡拱了拱手,道:“公節這是說的哪裡話?同是為國效力,何分彼此。”

王匡哈哈大笑,搖頭道:“允誠這憂國憂民之心,還真是一點都沒變。”

說罷,又轉頭看了看陶商,道:“陶公子年紀輕輕,但所言所行,卻都是為國儘忠之舉,著實令人敬佩的緊……袁本初來信於我,言之公子主動請纓欲伐白波賊,卓王某多多相助,陶公子年紀輕輕,便有如此雄心壯誌……真丈夫也!”

陶商微微一笑,道:“王府君既然這麼說,那陶某就不客氣了,這一次說不得還有很多事要麻煩您。”

王匡笑道:“這就對了,到了河內郡,允誠和陶公子便把這當成自己的家,待的越久王某人便越高興。”

他這話言者無心,陶商聽了卻直撇嘴……住的越久不就越代表征討白波軍的事不利?王府君這客氣話也不知是怎麼尋思說的。

陶商勉強笑了笑,又道:“王府君,陶某還帶來了您的兩位舊友,不曉得你想不想見上一見?”

王匡聞言一怔,他一時半會沒反應過來,不知道陶商那裡如何又多出了自己的兩位朋友?

正疑惑間,卻見陶商和鮑信的身後,那架很大的馬車上,車簾被一人拉開,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自車內閃出半個身子,對王匡言道:“公節,你可還記得老夫?”

王匡一看這人頓時恍然大悟,忙道:“王某人舊日曾在京師任職,如何能不認得司徒大人……哦!記起來了,數十位公卿中,王司徒和皇甫公將往徐州之地居住!怎麼您二位沒回徐州,也跟陶公子到河內來了?”

王允哈哈笑道:“此事說來話長,有機會讓陶小子慢慢告訴你,反正他最喜歡跟人鬥嘴……對了,公節,朝中公卿中,居於你河內的人,是誰來著?”

王匡忙道:“本初差遣,令王匡好生安頓大司農周忠與衛尉張喜,匡這就命人去請二位公卿到太守府,擺下酒宴,也好讓司徒大人和皇甫公與他們二人敘敘舊。”

王允見王匡這麼懂事,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進城的這一路上,有王允和皇甫嵩這倆老前輩在,王匡便也顧不得陶商了,一路上隻是駕馬在兩位公卿的車架前,與二人攀談。

而陪伴陶商的,正巧變成了那位陶商很感興趣的從事韓浩。

“韓從事如今在王太守麾下,具體負責哪些政事?”陶商開始與韓浩拉近乎。

韓浩用手指卷著胡子,笑嗬嗬地道:“在下雖為從事,但軍政諸事倒是都幫著府君分擔一些,府君麾下最精銳之部,乃是泰山軍,亦是王府君家鄉子弟兵!不過在前番在與董卓作戰之時,損失不少,現下僅餘三千眾,由在下代為操練。”

陶商聞言不由一驚:“王太守麾下最強的兵馬,原來是由韓從事統帥,失敬失敬!想必韓從事在河內,必然是除王府君外,軍中的第二號人物了?”

韓浩謙虛地擺了擺手,道:“不敢!不敢!陶公子這話誇讚的重了,浩不過是替太守訓練泰山兵而已,說的直白些不過是看家護院……其實,浩在河內郡主要的職務,乃是妥善安排田地,種植穀物,減少饑荒,另有擬定征收租稅之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