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子笑道:“無妨……”
王均想起他的厚臉皮,覺得自己剛才表達太含蓄了,唯恐他拿這些話做文章,忙道:“有妨的。周大人萬不可拿此事做文章,回頭鬨誤會了,就不好了。”
周黑子笑道:“二爺放心,我等是要促成主上和月皇的親事,怎會讓他們生嫌隙呢。你隻管將鄢二姑娘的脾氣秉性和行事風格說來聽聽,我們自會斟酌。”
王均聽後這才放心,隨即一麵回憶,一麵說起鄢芸在王家的點點滴滴;周黑子等人則一邊聽,一邊詢問細節,周黑子還不時同東郭無名交換目光。
一直商議到深夜才散。
再說李菡瑤,忙碌了這些天,終於足足地睡飽了一覺。次日清晨起床,精神煥發。
她先問:“父親可起來了?”
綠兒回道:“王爺尚未起。昊帝也在睡。”
李菡瑤忙問:“昨晚何時散的?”
綠兒道:“大概醜時。”
李菡瑤搖頭失笑,打消了跟父親和王壑一起用早膳的念頭,吩咐聽琴,照往日一樣安排。
賞畫便帶著綠兒和小青,教她們伺候李菡瑤洗漱:先漱口淨麵,洗漱完畢移坐到妝台前,拿一把牛角梳從頭頂向下通頭發,一下又一下,梳了幾百下。
這期間,聽琴在旁操琴。
嫋嫋琴音中,李菡瑤默思今天要做的事,而身後的賞畫已經將她順滑如綢緞似的黑發挽起,梳了個精致的發髻,再戴上皇冠和耳飾等物。一刻鐘後,梳妝整齊的月皇便站在窗下,立在大書桌前潑墨揮毫、練習書法。這是她每日的早課,之前因為忙,時斷時續,今天又續接起來了。
自她寫字起,琴音突變。
隨著李菡瑤恣意揮毫,聽琴仿佛被她手中的筆牽引著,大開大合、狂放不羈,生生將餘韻悠長的琴音轉換成縱橫天下、氣吞山河的昂揚之音。
李菡瑤寫得一氣嗬成。
聽琴彈得酣暢淋漓。
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
正堂上,鑒書正收集整理各方送來的消息。本來這一項任務是觀棋領頭,鑒書配合,但自從李菡瑤起兵造反後,觀棋作為她的一個分身,屢屢外出執行任務,這一攤子事便落在鑒書身上了。如今事更多,鑒書忙不過來,李菡瑤又讓紋繡來幫忙。兩人便分工:紋繡負責管理李家產業方麵的賬務,鑒書則主掌朝堂奏折和各方消息。
李菡瑤寫了一個時辰,便歇了。
品茗帶人擺早膳。
李菡瑤坐下用膳時,鑒書和紋繡也送來了歸集和整理好的資料,按輕重緩急分類,請她禦覽。
李菡瑤沒等吃完,隨手翻閱了最上麵的幾份折子,看後擱在一旁;又翻了翻下麵,見都是一些工坊的賬目和消息,便停了手,交給紋繡去處置。
正吃著,李天華笑著跑進來。少年朝氣蓬勃,先對李菡瑤道:“我要來跟姐姐一起吃早飯,沒想到姐姐先吃了。”說到這看見李菡瑤身上的龍袍,急刹住腳步,慌忙行禮,有些不安道:“弟弟忘了,姐姐做了皇帝……”
李菡瑤衝他招手兒,“天華,過來坐。”
李天華一下子又活了,忙上前坐下。
綠兒早添來一份碗筷。
李菡瑤打量李天華一番,笑讚道:“不錯,有精神。就封你做安郡王吧。聽琴,擬旨。”
聽琴忙應道:“是。”
李天華一呆,呐呐道:“姐——皇上,弟弟不是來……”討封賞的,怎麼隨口就封王了呢?
李菡瑤嗔道:“誰也沒說你是來討封賞的。難道你不討,姐姐就不封你了?李家族人不少,雖說朕做了女皇,也不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然你在軍器製造上幫忙不少,又在東海戰役中立了大功,助朕剿滅了鎮南侯,朕當然要封賞;你又是朕的族弟,封為郡王合情合理。”
一席話說得李天華眼睛紅了,不僅是為封王而激動,更因為這是李菡瑤封他的,使他感覺到姐姐對他的重視。這一刻,他心中滋生出宏大的誌向,要出息,要奮發,要成為月皇最強大的助力,震懾天下,願將來再不敢有人像何陋等文人士子一般雲集江南討伐月皇。想罷,他當即起身,後退幾步跪下,響亮道:“臣弟,謝皇上隆恩!”
李菡瑤這次沒攔他,笑著受了。
須臾,聽琴擬好聖旨。
李天華再跪,接旨。
李菡瑤等他接了聖旨,才招手道:“好了,來吃飯。”
李天華咧著嘴起身,坐到她身邊。
李菡瑤幫他搛一個炸春卷。
李天華捧著碗接了,說“謝謝皇姐。”又笑看了一眼李菡瑤,然後才低頭歡喜地吃著,分外滿足。
“皇姐,大伯母和我娘什麼時候到?”
“快到了。怎麼,你想娘了?”
“嗯,有些想。”
“嗬嗬,你都多大了還想娘!”
姐倆說著家常,氣氛溫馨。
李菡瑤話趕話地封李天華為郡王,自有用意。等李天華用完早膳,她才交代道:“弟弟,待會你去找鄢姐姐,她正跟昊國使團談判。你去就是長見識的,無需多說話,以皇室安郡王身份坐鎮即可。除非……”
她如此這般說了一番話。
李天華欣喜道:“是。”
李菡瑤又傳旨,命鄭若男、裴本、王靜輝、江如波等暫時閒著沒事的少年少女都去聽談判,既可增長見識,又可了解對手,還能為鄢芸助威,一舉三得。
李天華鬥誌昂揚地領旨去了。
李菡瑤帶著綠兒和小青,在淩寒淩風的護衛下去找黃修,商量百官的任用和功臣的封賞。
她雖登基稱帝,因為太倉促了,如今朝堂上官員沒幾個,說的好聽建月國,朝廷架構卻是千瘡百孔、四麵漏風,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她依然躊躇滿誌。
到黃修住的院子,他父子也才吃完,見李菡瑤一副有事商量的樣子,黃修便領她去書房坐了。
李菡瑤說明來意,又將自己擬的一份官員和勳爵名單,以及他們的出身和過往履曆遞給黃修,說道:“恩師雖未做官,卻滿腹經綸、博古通今,對曆朝曆代君王和臣子,無論出身名門世家,還是出身寒門,凡是在曆史上留下一點痕跡,都了如指掌。弟子初登大寶,百廢待興,正需要恩師這樣的人從旁輔助,選賢任能,量才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