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1 / 1)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809 字 2個月前

此次召集彆部司馬以上的軍吏、諸校尉和諸將齊聚將軍府中,不但隻是為了給他們中有功者酬功,而且也是為了下一步的軍事部署。

酬過功後,由戲誌才、荀攸宣讀荀貞的將令,給諸將定下各自的轄區和防區。

首先,把徐州五郡分成了四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自然便是州治所在的東海郡,此郡由荀貞親自坐鎮。

第二個部分是下邳和彭城,此兩郡由偏將軍許仲坐鎮,荀貞令他“都督下邳、彭城軍事”。第三個部分是琅琊郡,此郡由荀成坐鎮,荀貞令他“都督琅琊軍事”。第四個部分是廣陵郡,此郡由徐榮坐鎮,主要負責對南邊丹陽等郡的防禦,荀貞令他“監廣陵軍事”。

所謂“都督”,源自前漢時的“中央禦史到地方督率州刺史及其屬官討捕盜賊”,但前漢時的刺史督軍,其監察屬性重於軍事職能,到了本朝,因光武中興後罷免裁撤掉了內郡的郡兵,而刺史雖權重,卻位卑,無力統一指揮州中的各個郡國,所以當地方出現民亂後,一經爆發就會迅速蔓延,在這種情況下,就隻能由朝廷派遣督軍或者直接統兵,或者發募州郡兵,以臨時總指揮的身份統兵,組織、督率軍隊平亂,因之,本朝的督軍禦史就由此而成為了一個特殊的軍事職官,除了禦史外,將軍、郎將、謁者等等,也都可以受命督軍。

荀貞以許仲都督下邳、彭城軍事,以荀成都督琅琊軍事,以徐榮監廣陵軍事,往近裡說,所效仿的便是本朝“朝廷遣官吏督軍”的故事,往遠裡說,效仿的則是後世的軍區製度。

經過對降卒的裁撤、整編以及打亂分給各部,荀貞現在的部曲達到了三萬餘步騎。

三萬餘步騎中,近兩萬騎駐紮在東海郡。

東海郡的東北邊是琅琊,西南邊是彭城,南邊是下邳和廣陵,與此四個郡國都接壤,不管是哪個郡國出現戰爭,它都可以迅速馳援,加上這裡是州治的所在地,所以駐紮的兵馬最多。

許仲、荀成各統六千餘步騎,分駐自己的防區。徐榮統近六千步騎駐廣陵。

諸中郎將中,辛璦、趙雲、劉備從荀貞駐東海;校尉裡邊,劉鄧、高素、陳容等分屬趙雲等統帶,亦駐東海。此外,又有荀貞的親衛千餘人由武衛校尉典韋統率,護衛州府。

東海都尉淩操,名為東海都尉,自也是駐紮東海,荀貞把他的駐地安排在了利城。

利城就東海郡的東邊,臧霸此前從琅琊出境後,便是入駐的此縣,這裡離琅琊很近。荀貞把淩操的駐地安排在此處,意思不言自喻,雖是給的他“東海都尉”之職號,實則東海的治安不必他管,他的真正任務是監督琅琊郡裡的泰山兵,堵住他們南下的道路。

荀成以偏將軍的身份“都督琅琊軍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都督”泰山軍。

荀貞既挾大勝之威,收編過俘虜後,實力又為之一增,而且州府又多糧秣、軍械,足以夠支持他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戰爭,再加上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便是被袁紹表為豫州刺史的周昂時刻都有提軍南下爭豫的可能,所以,他卻是半點也不顧及臧霸等人的感受,一邊給他們以高職遷用,一邊不加遮掩地就立刻把自己的軍隊部署進了琅琊。

跟隨荀成入駐琅琊的諸校尉分彆是陳到、陳午和潘璋,以及新被擢為軍司馬的陳即所率之騎兵一部,另外便是琅琊都尉黃遷。

陳到、陳午、潘璋都是猛將,黃遷亦以勇出名,在從趙雲擊下相時,他以步敵騎,險丟了性命,卻愈而奮勇,當時受的腰傷到現在還沒有痊愈。陳即也是一員勇將,在此次攻下邳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荀貞把這幾員猛將撥給荀成,讓他帶入琅琊,明顯是在防備泰山兵不服。

荀貞並指定了荀成等人的駐地。

荀成、陳午和陳即屯開陽,陳到屯臨沂,潘璋屯東安,黃遷屯東莞。

與此同時,令孫觀改屯陽都,令昌豨、吳敦、尹禮、孫康等分屯海曲、莒、諸、東武諸縣,卻把臧霸調出了琅琊,令改屯陰平。

開陽、臨沂、東安、東莞四縣,都在琅琊郡的西邊,是琅琊郡與泰山郡接壤的地帶,荀貞令荀成等分屯此數縣,有三個用意。

采納陰德、陳登的建議,把泰山兵與泰山郡隔絕起來,此是其一。

琅琊郡內有兩條南北走向的較大的河水,西邊的是沂水,稍微靠東邊的是沭水。

開陽、臨沂、東安三縣和孫觀屯駐的陽都縣都在沂水的西岸,而昌豨等人屯駐的海曲等縣除莒縣在沭水西邊外,其它的都在沭水的東邊,換言之,也就是說,昌豨等人的駐地與孫觀的駐地之間將會有兩河相隔,至少也會有一河相隔,在把臧霸調出琅琊後,再把昌豨等人與泰山軍的二把手孫觀隔絕開來,使之不能勤通消息,從而可以設法分彆收服,此是其二。

沭水以東諸縣,東邊臨海,北邊臨青州北海郡。北海現在黃巾頗眾,將昌豨等人置於此一區域內,可以用他們阻拒黃巾。臧霸此前去厚丘見荀貞時,解釋他遲遲未去廣陵拜謁荀貞的原因是“隻是因琅琊北鄰青州,黃巾肆虐,霸脫不開身”,荀貞表舉臧霸、孫觀等為中郎將或校尉的原因,其中一條也是他們“北拒黃巾”,現下,倒是可以說孫觀他們名實相副了。

此三個用意外,再有就是令臧霸改屯陰平之目的了。

這一點卻是不需多說:陰平縣在東海郡的西邊,挨著彭城和下邳,與琅琊間有數縣相隔,令臧霸改屯此地,既可削弱分化泰山軍,使其群龍無首,又可驅虎吞狼,當遇到合適之機時,就用他擊彭城薛禮,同時,使其處在許仲和荀貞兩軍中,亦可使其不敢妄動。

荀貞的這一番在琅琊的軍事部署,可謂是心意昭然。

臧霸等人在堂上,聽了戲誌才、荀攸對此的宣布,無不色變。

他們都萬萬沒有想到,荀貞居然會如此“急不可耐”地、直截了當地就要把軍隊開進琅琊,並且還要調換他們的駐地,把他們從泰山郡的邊兒上“趕走”,趕去郡北和郡東,甚至把臧霸調出了琅琊!

可是,色變又能如何?

他們現下人在郯縣,雖是帶的有兵馬,但能有荀貞的兵馬多麼?更彆說此時堂上儘為荀貞軍中虎將,他們如果敢在此時露出丁點的不滿,怕是眨眼間就會被這些虎將殺個乾淨。

所以,雖是色變,饒以昌豨之粗猛脾氣,亦不敢出聲反對,反在荀攸問他們“可否聽清軍令”之時,唯唯應是。

荀攸見他們沒人敢有異議,乃又笑對臧霸說道:“藏撫軍,此間事了,你便可率部赴陰平。將軍已傳下軍令,叫陰平縣令給你的部隊預備紮營之所了。”

臧霸倒是能沉得住氣,應道:“是,謹遵將軍令。”

他口中應諾,心中想道:“怎麼就把我的駐地改到陰平了?”

事情來得太快,他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今天來將軍府,接到的命令是論功行賞,卻怎麼就緊接著便劃分起了各部的駐地?荀貞事先分毫消息未落,著實打了他一個猝不及防。

想來想去,整件事情的開始也許在荀貞決定北上前線時就已經全盤謀劃好了。

所以,在到達厚丘後,荀貞給他取信,讓他不得不率部至厚丘;也所以,到了郯縣後,荀貞不放他歸琅琊,而是以“功尚未論”為由,留他在郯。以至於今,忽下軍令,調他換防。

許仲、荀成諸將皆在,甲士如雲,他和孫觀等的這些泰山兵處在荀軍的包圍下,真要嘩變,怕是不夠他們一口吃的,此時此刻,他便是再不情願,再懊悔不及,也隻有老實聽令一途了。

荀攸又道:“撫軍部曲尚有留駐在開陽的,撫軍可去檄一道,調他們直接去陰平。”

臧霸應道:“是。”

他心中又不由想道:“當昌豨諸人聞袁本初表周昂為豫州刺史後,欲回琅琊坐觀,以待爭徐之機的時候,我還斥昌豨諸人:‘智謀不及、勇武不及、地廣不及、名望不及,無以可與鎮東爭’,我自己卻都還沒有想明白!是啊,何以與鎮東爭?罷了,罷了,且先從令。”

兵不血刃地分化了泰山兵,部署完琅琊的各部駐地,繼之便是下邳、彭城了。

下邳、彭城的軍事以許仲為都督,他都督的不止有撥給他指揮的張飛、江鵠、闕宣三校尉和何以、甘寧兩都尉,並且還有樂進的一千五百人的下邳郡兵,以及彭城薛禮的彭城兵。

許仲都督的主要任務,自便是彭城了。

彭城不像泰山兵,薛禮沒有來州府,荀貞不能對他太強硬,所以隻在彭城境內安插了彭城都尉甘寧這一支人馬,令駐武原。

因為來日可能會出徐援孫堅,為防止丹陽太守周昕為幫助周昂而攻擊廣陵,荀貞給監廣陵軍事的徐榮配置了強大的部屬,共撥給他了三校尉部和一軍司馬部。

三校尉分是陳褒、關羽、文聘。一軍司馬是蘇正,其部為騎兵。陳褒、關羽、文聘三人,都是荀貞帳下的上將;蘇正則是荀貞的西鄉舊人,久從荀貞征戰,亦是智勇雙全。

關羽本來仍想從劉備的,但在荀貞給他講述了為何調他去廣陵的原因——即要借重他來協助徐榮安定廣陵,以防丹陽之進擊,之後,又征得了劉備的同意,關羽便同意了荀貞的調派。

畢竟,關羽對劉備就算再忠心,他現在也是荀軍的一份子,他和劉備的利益與荀軍的利益目前來說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平時還好說,關鍵時刻,他就必須要服從調遣。並且,退一步說,他而今亦已是一校尉了,校尉單獨成部,總不能還時時刻刻都跟在劉備的身邊。

細觀荀貞在琅琊、下邳與彭城、廣陵三個地區的駐軍,廣陵駐兵雖然略少於琅琊、下邳與彭城兩個地區,總指揮的軍職也略低於荀成和許仲,但就戰鬥力而言之,廣陵卻是最強的。

也隻有如此布置,來日如援孫堅,荀貞也才能安下心來專意作戰,不用擔憂後方。

封賞有功的諸將、校尉和軍吏,把州部分為四個防區、分使諸部屯駐各地,這兩者是荀貞在入了州府後辦的第四和第五件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