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1 / 1)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271 字 2個月前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今天是送紅包活動的最後一天,剛才看了下紅包榜單,居然能排到榜上,大家的支持真是讓我慚愧汗顏。日頭一片白同學的月票太給力了,而昨天卻因私事而未能更,更是慚愧內疚,今天兩更吧。

——

詔書令皇甫嵩、朱俊分兵,一路去討東郡,一路去討南陽郡。詔書雖然下來了,卻也不能立刻就拔營出發,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

汝南郡兵傷亡殆儘,太守趙謙現如今手頭上沒有什麼兵馬,需得幫他重建郡兵,要不然,待皇甫嵩、朱俊等一離開,說不定汝南又要亂起來了。

要知,汝南十餘萬黃巾軍被斬獲俘虜的隻是一部分,還有不少星散逃去了彆地或隱藏在了民間,他們仍蠢蠢欲動,若沒有足夠的兵馬震懾,極有可能會再次生亂。為了不致汝南的局麵出現反複,皇甫嵩、朱俊把繳獲到的鎧甲、兵器之類分給趙謙了一部分。和潁川一樣,汝南本來也是有兵庫的,就在郡治平輿,但是早被黃巾軍搶掠一空。

得了皇甫嵩、朱俊援助的兵械、鎧甲,趙謙當即發下榜文,向全郡招兵。

黃巾之亂使得汝南百姓要麼家破人亡,要麼流離失所,流民很多,為了討口飯吃,榜文一下來,三天內就有數千人應征。趙謙令郡中吏員細細甄彆,隻選良家子,不用無賴兒,尤其注意對太平道信徒、汝南黃巾漏網兵卒的甄彆,最終選定了三千人,重新組建了一支郡兵。

皇甫嵩、朱俊、荀貞、孫堅、傅燮等分兵打下各縣時,各縣的豪強士族趁機組成了規模不同、大小不一的地方武裝,有的數百人,有的百十人,各縣都有,這些武裝加到一塊兒有四五千人。如此,郡中有三千郡兵,地方有各縣“縣兵”,上下呼應,足可保暫時無事了。

戰亂之後,汝南郡府很困窘,不但沒兵械,也沒錢、沒糧食,之前府庫裡存的糧、錢都被汝南黃巾搶走了。皇甫嵩、朱俊送佛到西天,又援助趙謙了一些錢財、糧食。說起來,援助趙謙的這些東西,兵械也好,錢財、糧食也罷,其實都是汝南郡自己的東西,隻是被汝南黃巾搶走,複又被皇甫嵩、朱俊奪回罷了。雖然如此,這些東西如今卻都算是繳獲了。皇甫嵩、朱俊率數萬漢兵作戰也是需要補給的,在潁川時,因為潁川北部諸縣沒有失陷,潁川文太守還能組織民力給他們輸送補給,入了汝南後,文太守雖然奉旨繼續給他們輸送糧秣補給,但路程遙遠,損耗大,遠遠不夠,皇甫嵩、朱俊所率之軍的補給很多都自己弄來的。怎麼弄?皇甫嵩是個名將,愛惜羽毛,治軍甚嚴,斷然不會做強搶民間之事的,所以大部分都是從汝南黃巾的繳獲中來的,能分給趙謙一些已經很是不易了。趙謙對此非常感謝皇甫嵩和朱俊。

兩漢之文武雖已有了分途,出現了世代習儒的文官家族和世代將門的武官家族,但還不像後世一些朝代涇渭分明,尚有前秦之遺風,所謂出將入相。有戰事了,帶兵出征,仗打完了,入朝做丞相。因此之故,皇甫嵩、朱俊雖是帶兵的將軍,但與趙謙這樣的文臣太守相處得還不錯。事實上,趙謙也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太守彆名郡將,一郡之將,需要時也是要上戰場的,早前與汝南黃巾作戰,他儘管屢戰屢敗,卻也不是躲在後邊,也是衝鋒陷陣過的。

老實說,荀貞對時下的這種風氣是很喜歡的。漢風質樸剛健,非常合他的胃口,——隻不過近代以來,也許是因為剛至柔來,又或者是陽儘陰生,在這質樸剛健的主流之外,卻又起了一股流行的趨勢,即熏香傅粉,如荀彧就好熏香,這種風氣加上時下的清議之風,發展到後來就成了魏晉的風流,清談弄玄,搔首弄姿,魏晉固然風流,率性而為可以接受,然而這種偏向女性化的審美和空談大言卻實在讓人吃不消。對這種新興的風氣,荀貞不是很喜歡,不過他現如今人微言輕,卻也管不了這些,看不慣也隻能看不慣而已。

這些都是題外話,卻說當下。在趙謙重建郡兵時,皇甫嵩、朱俊等漢兵也在重新編訓。

皇甫嵩、朱俊收納了近萬的黃巾俘虜,需要妥善編訓。

荀貞接到的皇甫嵩的第一道將令就是:各部整編,集合訓練。

荀貞部得了兩千俘虜,在得到這些俘虜時,他就初步給他們進行了編製,除了編入本部的三百人外,其餘一千九百人獨自成軍,他給起了一個名字,稱之為:“汝南營”,何儀所帶之九百人是“汝南左營”,許仲、劉鄧、原盼等所帶之一千人是“汝南右營”。從此之後,荀貞麾下就有三營,可分為三軍使用了,中軍自然就是他的本部,左右兩軍即是汝南左右營。

在接到皇甫嵩令整編、集訓的將令後,他整日泡在營中,又把汝南左右營的編製細化了一下。

他手頭可用的人不多,雖有大批的西鄉輕俠、裡民,可這些都是他的本部基礎、骨乾力量,不可能全部調到汝南左右營裡去。中軍,也即本部的作戰力量是第一位的,與其使這三部人馬戰力平均,不如優先保持本部的可靠和戰力。故此,他從本部中沒有抽調太多的人,隻抽調了數十人,並把這數十人全部編入了汝南右營,以加強許仲、劉鄧、原盼等對汝南右營的掌控力,而對汝南左營,他一個人也沒放進去,全憑何儀自己安排編製。

經過細化編製,他部下這三千人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局麵:中軍是骨乾,忠誠可靠,戰力最強,右軍次之,不能保證非常忠誠,但至少可以掌控住,左軍再次之,忠誠和戰力全得看何儀。

這樣的編製看似是放任了何儀,實際上卻是眼下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即所謂之“強乾弱枝”,正是光武皇帝中興漢室之後,以重馭輕,用中央禁軍來駕馭天下郡國軍的辦法。

中軍可靠,戰力強,軍械也是最好的,有這樣一支力量在手,即便何儀萬一叛亂也不足憂。許仲、劉鄧、原盼能夠掌控住右軍,這千人就算跟著生亂也會有個緩衝的時間,一千二百人的中軍力量,完全可以在這段時間裡將何儀的叛亂撲滅。

事實上,“何儀叛亂”這隻是最壞的假設。皇甫嵩天下名將,他既然做出了收容、改編黃巾俘虜的決定,就說明他有足夠的把握可以保證這些俘虜不會生亂。

原因很簡單:汝南郡很大,三十七個縣,兩百多萬人口,這一方麵使得汝南黃巾人多勢眾,人數遠多於潁川黃巾,另一方麵卻也使得汝南黃巾內部派係林立,山頭亦遠多於潁川黃巾。有派係,有山頭,彼此就有矛盾,有矛盾就可以利用。皇甫嵩收編的這些黃巾俘虜都是經過仔細選擇的,沒有一個太平道的堅貞信徒,多半是渾水摸魚之徒,而他撥給荀貞的這兩千俘虜更是大多為彭脫、龔都等人的舊部,很少有何儀的舊部。黃巾渠帥的部眾大多是自己的鄉人,彭脫、龔都、何儀不是一個地方的人,何儀對彭脫、龔都的部眾並不熟悉,彭脫、龔都的部眾也不熟悉他,這樣一來,就不必擔憂他們馬上就能抱成團。

隻要他們沒有馬上抱成團,以荀貞的手段,就有足夠的信心分化、拉攏他們。俘虜中有不少原本的黃巾小帥,在這幾天的整編、集訓中,荀貞對這些人大力籠絡,又把他“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同榻眠之”的手段拿出,擺酒宴請,小處關心,並向他們許諾,隻要他們儘忠作戰,不生二心,皇甫嵩必會上書朝廷赦免他們的罪過,並許諾隻要他們立下戰功,該賞錢就賞錢,該賞官就賞官。

這些小帥們本非太平道信徒,之所以興起從亂,原因和何儀一樣,不過是貪求財貨女子,而今戰敗被俘,能不死已是萬幸大喜,又得了荀貞如此推心置腹的對待,並得到許諾,便是最先有些不安的也漸漸地放下了心。

荀攸、戲誌才又示意許仲、劉鄧、原盼等人在平時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多說一些荀貞以往的事跡、戰功,並及荀貞的一諾千金,言而有信和他在潁川的名望。

雙管齊下,在皇甫嵩、朱俊決定拔營出發前,這兩千撥給荀貞的汝南黃巾俘虜不敢說全部歸心於荀貞了,至少六成以上都安心的待在軍中,沒有狐疑不定的情況了。人心這個東西,隻要一定下來,不複狐疑驚恐,再去煽動他們作亂就難了。

經過五天的整編、集訓,傳旨的宦官一再催促,皇甫嵩、朱俊不再耽誤,四月二十五這一天,兩人各至營中,集合本部,鼓角齊鳴,旗矛交錯,全軍數萬人離營出寨。

朱俊去荊州南陽,出平輿後向南走,經陽安、郎陵,行百餘裡即是南陽郡界。皇甫嵩去兗州東郡,出平輿後向北邊去,路途就遠了,需先經過陳國,再經過陳留郡,之後才是東郡,全程大約五百裡,陳國、陳留兩郡內沒有大股的黃巾軍活動,可也有小股的盜賊,這一路上又要行軍,又要剿賊,將會是一段比較疲累的路程。孫堅跟從朱俊,荀貞、傅燮跟從皇甫嵩。

趙謙率汝南郡吏、平輿父老送他們出營。傳旨的宦官、隨著宦官來的朝臣包括皇甫嵩的那個友人也出城相送,等送走他們後,這幾個人將會返回洛陽。

近五萬漢軍大張旗鼓地出營,兵分兩路,一路向北,一路向南。

孫堅帶著祖茂、吳景、韓當、程普等人,特地在路邊等上荀貞,兩人依依惜彆。

孫堅望著路上絡繹北去的荀貞部兵馬,笑道:“貞之,來汝南時,你部隻有千餘人而立下偌大之功,現擁兵三千,此去東郡,必是能立下更多的功勞了!我在南陽等你的好消息。”

荀貞笑道:“兄長麾下如今不也是三千虎賁麼?兄長,南陽張曼成號‘神上使’,擁兵十萬,聲勢浩大,攻伐戰取,無往不利,連宛城都被他打下了,是與潁川波才、汝南彭脫一樣的大賊強寇啊,兄長此去南陽,務必小心,不可浪戰。”

東郡黃巾的渠帥名叫卜己,其麾下雖也有兩三萬人馬,但比起波才、彭脫、張曼成就差遠了。荀貞從皇甫嵩去東郡,至多是路途遠點,走得累點,但是擊敗卜己肯定是不成問題的,而張曼成就不同了,南陽乃是大郡,人口眾多,產出富饒,他一呼百應,根基深固,擁兵十萬,聲勢浩大,又是在連戰連勝之時,不可輕視。孫堅哈哈一笑,說道:“好!多謝賢弟關心了。”

他雖答應,但從他渾不當回事的臉上可以看出其實沒有把荀貞的叮囑放在心上。也難怪,他本就是個猛鷙勇武之人,西華一戰雖吃了點虧,受了重傷,可隨即就抓住了彭脫,戰功又是居諸將之首,既已連平潁川、南陽兩郡,戰功又兩次居首,當然不會把南陽張曼成放在眼裡。

荀貞見他漫不經意,有點擔憂,可也知孫堅的本性就是如此,他此前不是沒有勸過,勸亦無用,心道:“罷了,後世有言曰:‘性格決定命運’,此言不虛。文台生性如此,我多說無益。……,我記得他是在討董之後陣亡的,現下董卓尚未入京,他此去南陽應是無礙。”遂也不再勸說。

兩人分彆。祖茂、吳景、韓當、程普等將給荀貞行了個禮,撥轉馬匹,跟著孫堅追趕本部。

荀貞目送他們遠走,對荀攸、戲誌才、宣康、李博等人說道:“咱們也走吧!”

諸人齊齊上馬,亦撥轉馬匹,回到路上,跟著本部兵卒,彙入皇甫嵩這一支兩萬餘人的大部隊中。兩萬餘人出了營,人、馬、輜重,綿延十餘裡,旌旗如林,矛刀如山,沿著官道迤邐向陳國行去。荀貞行了會兒,扭頭回望,趙謙等已回城,平輿縣城被拉在後邊,漸漸離遠。

天下未安,征塵難息。這才打了幾個月的仗,荀貞就覺得身心疲憊了,征戰之苦果然不是書生們在書屋中所想象的那樣浪漫激情,彆的不說,隻這行軍,日複一複,枯燥之極,久騎戰馬,大腿摩得生疼,這還算好的,徒步而行的兵卒們既要攜帶兵、甲,又要帶著乾糧,一天幾十裡走下來,渾身塵土,腳底磨泡,疲憊不堪,每日行軍停下後又要安營紮寨,更是勞累。

如今四月,孟春初夏之時,天氣尚算好,這要再換到寒冬臘月或三伏之天,那更是受苦受累。

這些還隻是累、苦,等遇到敵人,上陣殺敵,又時刻冒著生命的危險,陣亡倒也罷了,最怕的是負傷,輕傷還好,受幾天疼痛就是,若是斷胳膊少腿,一時死不了,可十之八九卻也救不活,眼睜睜看著傷口潰爛,高燒難忍,痛徹入骨,躺著等死,那才是真的受罪。

隻征戰了數月,荀貞就有點受不了這日子了,可這天下,才是剛剛生亂,大亂尚在後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