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改製與和談(1 / 1)

太平客棧 莫問江湖 1591 字 2個月前

李玄都已經有十餘天沒有入睡,也沒有入定神遊,因為現在的他很忙,除了要規劃道門之外,還要忙於新朝之事,而且他和秦素的婚事也正式提上了日程,由李家著手準備。

當初兩人選擇了三處大婚地點,分彆是遼東、齊州、蘆州,如今遼東和蘆州已經不合時宜,帝京城內局勢未定,前朝宗室、勳貴還未處理完畢,景修又因為清查國庫而掀起了一場大案,城內氣氛頗為肅殺,也不適合舉辦婚禮。最終李玄都決定在八景彆院與秦素完婚,這個重擔便落在了李家人的頭上,張海石為此專門返回蓬萊島,將船隊的事情交由李太一暫且掌管。

李玄都已經和秦清議定,大玄朝廷不能像大魏朝廷那樣閉關禁海,不僅要開放海禁,還要興建水師,初步定為三大水師,分彆是:北海水師、東海水師、南海水師。其中北海水師以補天宗的船隊為主,東海水師以清微宗的船隊為主,南海水師以慈航宗的船隊為主,三宗也不是將船隊全部交出,仍舊保留了半數以上的船隊。

大魏的早期軍製是指揮使鎮守地方,總兵官是為臨時職務,是大軍出征時的最高統帥。待到後來,衛所製度開始崩潰,總兵官成為地方駐守最高武官,取代了指揮使的職能。嚴格來說,雙方互相並不統屬,故而要由更高的總督來居中協調指揮。

在總兵官泛濫且成為常設官職之後,若是大軍出征,最高將領掛大將軍印,被尊稱為大將軍,大將軍便如早期的總兵官一般,並不常設,是為臨時官職,戰事結束便要上繳大將軍印。大將軍權力極大,可以統轄戰區內全部軍政大權,節製戰區內的總督、巡撫,故而秦襄掛大將軍印出征時,總督之尊的秦道方也要以秦襄的意見為主。

秦清決心除青鸞衛等幾個特殊衛所之外,廢除大部分衛所製度,新建的水師實行募兵製,因為三大水師並不局限於一州之地,而是橫跨數州,故而其主將也並非普通總兵官,仿照京營,設提督軍務總兵官,高出普通總兵一級。

至於青鸞衛,從青鸞衛都督府降為青鸞衛。

按照衛所製度,分為都、衛、所三級。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最高長官為“都指揮使”,正二品,隸屬於隸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下麵設衛,長官為“衛指揮使”,衛下麵是所。皇帝親軍上二十二衛,稱“親軍指揮使司”,不隸五軍都督府。

“衛”正常上麵是“都”,但青鸞衛的全稱是“青鸞衛親軍指揮使司”,是直接隸屬於皇帝,所以沒有上麵的“都”,自然也沒有“都指揮使”,隻有“衛指揮使”,正三品。

這是為數不多決定保留的衛所,由楊呂出任指揮使,雖然品級不高,但無疑權重,秦清又加封楊呂為少傅,從一品,也不算委屈楊呂這位天人造化境大宗師。

如果不出意外,李太一會代表清微宗成為未來東海水師的提督軍務總兵官。同時秦清還打算裁撤齊州總督、幽燕總督,設齊州巡撫、晉州巡撫、直隸總督,由直隸總督兼管東海水師和齊州巡撫。直隸總督的人選便是現在的齊州總督秦道方。

另外兩大水師,由遼東總督節製北海水師,由未來的江南總督節製南海水師,總督成為真正的封疆大吏。

再有就是,秦清決定在廢除衛所製度的同時裁撤名存實亡的五軍都督府,收權於兵部,兵部又聽令於內閣,內閣集軍政大權於一體,直接聽命於皇帝,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

總而言之,內閣統領六部、都察院、地方督撫,內閣成員由六部尚書或其他重臣充任,內閣擁有票擬之權,廢黜宦官之後,皇帝直接掌握批紅之權,擁有最終決定之權。

這是官職上的變化,除此之外,秦清也儘可能地精簡勳官、散官、爵位。

大魏素來有職官、勳官、散官之分,職官就是真正掌握實權的官職,比如六部九卿、地方督撫等等,散官又稱散階,沒有職權,隻是個空名,享有對應品級的待遇。

勳官則是類似於爵位,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大名鼎鼎的“上柱國”便是正一品的勳官,比如某些重臣故去時,皇帝贈“上柱國”,便是封賞勳官。

秦清決定廢除勳官和散階製度,隻保留爵位製度。爵位自皇帝以下,分為七等:親王、郡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不論內外,不得世襲罔替,依次遞減,直至庶人。

同時秦清又保留了“三公”、“三孤”、“三師”、“三少”,也就是: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十二個榮譽官職,並無實權,用以加封或追贈。

其中“三公”是為正一品,“三孤”是為從一品,“三師”是為正二品,“三少”是為從二品。

當年張肅卿就曾被加封太師,被視為位極人臣。不過按照規矩,加封太師之後,皇帝要執弟子禮,所以很少有人能生前加封太師,大多是死後被追贈。同理,儲君對太子少師也要執弟子禮。

當秦清將消息放出之後,朝野議論紛紛,沒有幾人敢奢求“三公”,能夠傳給子孫後代的爵位才是關鍵,如今還要看趙政和秦襄的爵位如何,才能確定其他人的爵位。這兩位一個是文臣之首,一個是武將之首,若能得王爵,其他次一等之人也許能封公爵,可如果兩人僅僅是公爵,那麼其他人就是候、伯爵位了。

至於秦道遠和秦道方二人,身為宗室,不能一概論之,多半都是王爵,可就算如此,宗室也顯得十分單薄。

如今秦道方身為地方督撫,並不在帝京城中,秦道遠跟隨秦清來到帝京,除了擔任戶部尚書之外,還兼了宗人令,隻是如今宗室人數稀少,也沒有什麼好管的,主要就是會同禮部尚書梅盛林一起將前朝徐家諸帝遷出太廟,再將秦家祖先遷入其中,算不得什麼難事,關鍵是繁瑣。

秦清忙於內政,秦襄的戰事卻是極為順利。

在太平宗的協助下,秦襄於七月底攻占了蘆州全境,楚州成為一處孤地,各府縣紛紛請降,幾乎是不戰而下。在此過程中,沈元重、許飛白等人戴罪立功,秦襄上奏朝廷之後,任命沈元重為蘆州巡撫,任命許飛白為楚州布政使。

如此一來,便形成了雙方隔江對峙的局麵,失去蘆州之後,千裡江防,處處皆是破綻,渡江並非難事。

另一邊,上官莞、寧憶的和談也十分順利。

嚴格來說,白鹿先生、四位山主、寧奇、黃石元等人都是道門的俘虜,沒有談判的資格,而司空道玄沒有參與最後的帝京之戰,他才能夠真正代表儒門與道門談判。

此次談判,道門允許儒門保留四大書院,可三大學宮卻要廢黜兩座,隻能保留一座,以此作為對儒門的懲戒。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司空道玄最終同意讓出萬象學宮,廢黜天心學宮,保留曆史最為久遠的社稷學宮。

如今天心學宮還在謝恒、楊鬆、邸薑夫人、金蟾叟、赤羊翁等人的手中,負隅頑抗,南魏小朝廷的背後也少不了他們的支持,所以天心學宮是必然要被廢黜的。至於萬象學宮,則是司空道玄高風峻節了,他雖然是萬象學宮的大祭酒,但考慮到社稷學宮曾出過亞聖和荀卿等先賢,曆史最為悠久,而萬象學宮的前身是明空女帝修建的萬象神宮,不足以與社稷學宮相提並論,於是主動保存社稷學宮。

和議之後,司空道玄自稱無言麵對曆代先賢,主動辭去大祭酒之位,歸隱山林。

李玄都得到消息之後,一邊調集道門天人境以上的高手,準備鏟除儒門最後的抵抗勢力,一方麵又下令改萬象學宮為萬象道宮,驅逐其中儒門弟子,改為祭祀太上道祖、南華道君、楊朱等道門先賢,同時李玄都感念師父李道虛曾在此地求學,又下令在萬象學宮內增設師父李道虛的牌位,位於諸位先賢之後。

此事由寧憶全權負責,陸時盈協助。

寧憶當年也曾是萬象學宮的弟子,可如今卻成了道門之人,反過頭來改建萬象學宮為萬象道宮,不得不說造化弄人。不過李玄都此舉並非故意使寧憶難堪,他打算將未來的萬象道宮發展成為一處類似於太學的求學之地,召集各路名師在此傳道受業,不定期請部分真人、大真人在此講學,凡道門弟子,皆可來此深造,由寧憶出任第一任宮主。

陸時盈也就是陸夫人,隻是暫時協助,在成立道門之後,李玄都會仿照客棧的結構設六堂,其中專管財政者為度支堂,由陸時盈出任首任堂主。

和談之後,在上官莞的指揮下,以陰陽宗、皂閣宗、真傳宗為主的道門勢力,大舉進入中州,秦中總督王檀承受不住道門的巨大壓力,在失去最後的庇護後,主動請降。

秦清任命王檀為中州巡撫,任命李如是為秦中總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