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煙起(1 / 1)

太平客棧 莫問江湖 1438 字 2個月前

北邙山,一名書生獨自一人行於其間,呼嘯春風湧起,隱隱傳來書生的吟誦聲音:“山河破碎人伶仃,烽火三月望西京。煙塵亂起屍遍野,胡馬馳奔入北庭。萬裡孤城懸一葉,鐵甲金戈白發兵。塞外長雲垂天際,忠魂埋骨在汗青。”

這首詩是書生所作。說的是數百年前的中原王朝鼎盛時,所轄疆土可達如今的金帳汗國境內,最遠處的西域都護府距離如今金帳汗國的金帳王庭不足百裡之遙。隻是隨著王朝內亂,大量邊軍被調往中原平叛,西域、草原等地被金帳汗國侵占,後此地與中原漸而音信不通,使得中原皆認為西域全境已經儘數落入金帳王庭之手。

殊不知,彼時的西域都護府大都護仍舊率領數萬兵卒堅守城中,在之後的數十年中,一次次擊退金帳鐵騎的進攻。沒有援兵,甚至連中原朝廷更換年號都不得而知,仍舊沿用舊時年號鑄錢。城破時,滿城將士已經儘皆白發,淨是蒼蒼老人,最終全數殉國而死。

“萬裡一孤城,儘是白發兵。”書生在曾經的長生宮舊址上方停駐腳步,歎道:“可敬、可憐、可悲、可歎,。”

如今的天下大勢,比之當年還要不如,大魏太祖皇帝立國,僅是將金帳汗國驅逐出中原,當年武德皇帝中興一時,也隻是收複涼州和秦州,距離收複曾經的西域全境,不知差了多少,甚至如今的遼東邊境,還時時受金帳騎軍的侵擾,使得朝廷不得不將整個帝國最為精銳的鐵騎置於此地,從而使得外重內輕,青陽教這才有了轉戰各地的空間。若是沒有金帳汗國的威脅,放任遼東鐵騎南下,頃刻之間,便可蕩平各地的青陽教叛軍,甚至一氣攻至西北三州之地也不是不能。

說起遼東鐵騎,有相當一部分人馬是當年秦襄收複秦州和涼州時的舊部,所以趙政才會大力邀請秦襄前往遼東。趙政所謀甚大,有人推測,他想要與金帳汗國主動開戰一次,徹底打退金帳汗國,正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隻要此戰大勝,讓金帳汗國傷筋動骨,不敢再貿然啟釁,他便可騰出手來率軍南下,到時候清君側也好,平天下也罷,都大有可為。

當然,朝廷為了防備遼東總督一家獨大的情況,還是特意安插了一個幽燕總督,可是遼東總督與西北最大的不同在於,遼東三州是可以自給自足的,不像西北是一片荒漠戈壁,尤其是出了涼州之後,人煙罕至,大軍開拔必須要糧食補給,隻要掐斷了糧草,便等同是扼住了大軍的咽喉。如今的遼東,經過趙政的數年經營,已然開墾出數萬畝荒地,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想要拿捏遼東,很難。若是趙政一意南下,僅憑一個幽燕總督,擋不了多久。再加上以秦家、補天宗為首的遼東豪強,與趙政關係緊密,更讓趙政在事實上已經可以做到聽調不聽宣,儼然一地藩王。

晉王曾經提議讓趙政進京,加太保銜,並重設廢置多年的大都督一職,由趙政出任大都督,統領大都督府,都督中外諸軍事。大都督是為正一品,位在左都督之上,與內閣首輔並列。同時還讓趙政兼領兵部尚書一職,亦可參與內閣政事。不過被趙政婉拒。

後來晉王又提議趙政進京一事,仍是加太保銜,再加封遼國公,由趙政出任內閣首輔,兼管吏部、兵部,遙領遼東總督一職,當今內閣首輔孫鬆禪也已經默許,但趙政仍是婉拒。

晉王開出的籌碼不可謂不大,就差異姓封王了。不過趙政看得很明白,大都督也好,內閣首輔也罷,就算是外姓封王,在如今的情勢之下都是虛的,真正實的是手中兵權,若沒有兵權,登閣拜相、封公稱王也不過是一個空名而已,身在帝京城中,性命操於旁人之手,說被拿下也就被拿下了。手中握著兵權,總比握著一堆空名頭要好。

帝黨之所以能與後黨抗衡而不倒,趙政起到的作用極大,可謂定海神針。甚至因為趙政的緣故,海外婆娑州和鳳鱗州的使者朝貢時,都將皇帝位列於太後之前。

想到這兒,書生又想起一件趣事,除了金帳汗國這個北方老鄰居之外,海外的婆娑州和鳳鱗州也與中原大勢息息相關,隻是此二州遠沒有金帳汗國那般勢大,更多時候,二州隻是中原朝廷的附庸。又因為二州關係不和的緣故,婆娑州就有了一句名言:“天朝父母也,我與鳳鱗州同是外國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於子,則我國孝子也,鳳鱗州賊子也。”

書生漫無目的走在荒地中,這兒曾經是一座村子,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出半點痕跡,腳下的那座大墓,也在一次正邪交鋒中徹底毀去,不過他對這些都不怎麼在意。

有些人的眼界太窄,格局太小,總是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不見偌大一個天下。這座長生宮也好,甚至是整座北邙山也罷,對於那些在江湖泥濘裡打滾的人還有些用處,可以從中得一些所謂的機緣奇遇,可對於他這般境界之人來說,那都是沒什麼意思的東西,他所求物事唯有兩樣,一樣是抱負,一樣是長生。

其實認真說起來,古今帝王所求,也不外乎這兩樣東西。

書生在此佇立片刻之後,有一道嫋嫋白煙升起,待到白煙散去,出現一個老人,披散白發,半張臉孔已經化作白骨,正是在北邙山一戰中受創不淺的皂閣宗宗主藏老人。

饒是藏老人這等桀驁之人,麵對這書生也放低了姿態,輕聲道:“地師。”

世間高人常有多種麵孔,藏老人便有身材高大的白發老人和身材矮小的駝背老人兩種形象,而眼前這名書生便是地師徐無鬼的眾多麵貌之一,常用來行走世間,並非真正本相。

書生收回神思,笑了笑,道:“藏宗主,近來身體調養得如何了?”

藏老人道:“有勞地師掛念,一切尚好,隻是折損了兩尊身外化身,想要重新煉製,卻是還要多費一番工夫。”

書生道:“你這‘三煉化身’之法,與我修煉的‘三屍元神’同出一脈,我素有所知,其實花費工夫還在其次,關鍵是缺少適合的軀殼,而長生宮被毀,其中所養屍體也被毀去大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你這身外化身就遲遲不能複原。”

藏老人深深望了書生一眼:“地師明鑒。”

書生輕輕笑道:“我在陰陽宗中有兩具上好的軀殼,乃是佛門高僧圓寂之後所留的法身,不知藏宗主有沒有興趣?”

藏老人皺起眉頭,沒有立刻給出答複。

因為他深知這位地氣宗師從不做虧本的買賣,世人皆知陰陽宗一手扶起了皂閣宗,卻不知皂閣宗為此付出了何等代價。

昆侖是萬山之祖,天下三大龍脈都起源於昆侖。依據山川河流的走勢和潛藏的龍脈大勢,從西到東,將龍脈蜿蜒的地勢視為風水地脈,分為三勢,稱為三龍,分彆是:大江以南為南龍,大江、長河之間為中龍,長河以北為北龍。

北龍的山勢巍峨雄壯,出昆侖山向東,南山、中嶽綿延縱橫,眾山環擁相抱,形成一係列進龍、福龍佳地。山側之西水入龍門西河,山側之東水入幽州東流至海。北邙山就是南山餘脈,故而風水極佳,引得曆代帝王將相在此修築陵寢。

每條龍脈,從西往東,從昆侖到東海,按照遠近大小,分遠祖山、老祖山、少祖山,依次由老到嫩。按照道理而言,北邙山位於南山餘脈,還算不上老祖山,應該是少祖山。不過因為龍脈演變的緣故,越是靠近西方昆侖,靠西而誕的王朝越是無法應時而生。地師徐無鬼為了給西北大周謀劃氣運一事,以莫測神機偷梁換柱,將北邙山的生氣轉嫁至秦州境內的一座老祖山,使北邙山從少祖山變為老祖山。

北邙山乃是皂閣宗的山門所在,此舉遺禍甚深,藏老人又豈能不知,隻是無可奈何,顧不得以後,隻能先顧眼前。

過了許久,藏老人才緩緩開口道:“不知地師有什麼吩咐?”

書生同樣沒有立刻答複,而是問道:“你覺得‘聖君’如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