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一萬年太久,我隻爭朝夕(1 / 1)

啟明1158 禦炎 1361 字 2個月前

第628章一萬年太久,我隻爭朝夕

蘇詠霖建立總務局之後就派人對全國人口狀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摸底。

通過複興會直接掌控的廣大農村地區對這一次人口摸底提供了很大的數據支撐。

在這次摸底調查過程之中,蘇詠霖得知當下的中原大地上,人們普遍有著較為強烈的識字需求。

不單單是城市人口的生產生活行動需要認字,居住在農村的農家也需要。

農家出於日常生活和應對官府稅吏的需求,力圖在征稅和服役方麵爭取自己應得的權益,所以也有著較為強烈的識字需求,不願意做睜眼瞎白白給人坑騙。

所以有些農家也會專門把五六歲六七歲的孩子送到地方上的私人學塾內學個一兩年,等他們多少認識一些常用字了,不是睜眼瞎了,再輟學回來事生產。

這樣的話農家人也能認識一些字,官府張貼告示的時候就能看懂,不會被騙。

但是農家供子弟讀書的努力也就到此為止,真要說什麼讀寫,那是需要更長時間的學習的,不是一兩年啟蒙教育就能解決的。

而更長時間的教育就不是一般農家能負擔起得了,那是真的需要很大的投入的,一般幾口之家擁有十幾畝地的農戶根本無法供養一個脫產讀書人。

所以全國範圍內真正掌握讀寫能力的【文化人】還是很少。

其餘三科沒辦法,必然是需要認字的,在複興會大規模掃盲的努力普遍成效之前,其餘三科的進士隻能從這百分之五的人口裡麵選擇。

但是技術不一樣。

這年頭的掌握技術的匠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隻懂技術而不識字的,他們沒有識字和受教育的渠道,卻能通過師徒傳承和經驗積累掌握很精妙的技術。

如果不開通特殊人才考試,必然會把這一部分掌握精妙技術的非識字人口排除在外,這不利於國家對技術的整體掌控。

蘇詠霖對技術相當看重,也知道現在的技術積累會對未來技術方麵的突破乃至於工業革命的曙光帶來重大影響。

現在必須要竭儘全力收集掌握技術的人才,把他們聚在一起進行技術總結,互相借鑒,總結經驗,同時讓他們擁有文化,建立科學體係,最終實現物理、化學等學科的誕生與發展。

所以蘇詠霖費儘心思折騰出了這個【特殊人才考試】。

他將允許不識字但是掌握真正優秀技術的人才進入工部,為國家網羅天下最優秀的技術人才,增加技術人才的儲備。

這個消息會隨著中都信使四散而出而不斷地蔓延、發酵,很快,大明帝國九個行政區的人們都會知道這個消息。

至於他們會怎麼想,會不會前來中都參加這場彆開生麵的科舉考試,那就不是蘇詠霖能決定的了。

蘇詠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繼續推進改革,並且關注第一次科舉考試的出題,準備第一次科舉考試的考場和考試方式,選拔考官等等。

彆看一場考試,需要動員的人力物力那是真的不少。

更重要的是還有武舉考試,和文舉考試不一樣,還需要很大的考核場地和更多的考核準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籌備。

但是為了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蘇詠霖也是在所不惜,反正他有很多從金國權貴那兒坑出來的黃金白銀可以換成錢去用。

這方麵,他不會吝嗇。

分科取士與洪武二年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至此塵埃落定,一切都會順著蘇詠霖的意思去實現,蘇詠霖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恢複分級考試的事情,還有就是與科舉考試配套的教育製度改革的問題。

分級考試的問題算是個小問題,有了宋朝和金朝的分級考試經驗,蘇詠霖隻是增添了一些步驟,在地方上設了縣、州府和行省三個級彆的考試,對於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來說,改動不大。

到了京城還要參加兩場考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隻要有的考,大家總能習慣。

科舉考試當然是中央全權負責統籌安排,地方上的分級考試也會有中央禮部專門官員抽調異地學官前來負責考試,但是教育還是要在當地解決掉的。

這就需要在縣、州府和行省這三個行政區劃內設專門負責負責地方教育的學官,將新的教育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這一點倒也是宋金時代的慣例了,宋朝對文化發展還是做了很大貢獻的,體現到教育層麵上,也是做出了不少貢獻,所以蘇詠霖可以直接用當下的製度做一些改良。

蘇詠霖在隨後的政令中就頒布了科舉考試的配套措施。

每一個行省都要設置一個提督學政司,專門負責該行省內的教育問題,其下屬部門設在州府和縣中,每一個提督學政司都附帶一個官辦學府,吸納本地學齡幼童入學讀書。

而這些設在地方上的提督學政司也將全麵負責執行蘇詠霖規定的文理法工四科教育,直接對應文理法工四科的分科取士。

對於這一宏大的教育改革措施,蘇詠霖舉行的尚書省和禮部、財政部和吏部的聯席會議上,尚書省幾位高官和孔拯、林景春和劉永貞的麵色都不是太好。

蘇詠霖的要求太多,實際執行起來難度很大,雖然說原先金國也有相對應的官員設置,但是蘇詠霖的要求和金國的要求完全不一樣,就算恢複原先地方的學官,他們也未必懂得什麼是四科取士。

“陛下,臣以為,驟然推行此策難度很大,物力倒還好說,無外乎出錢出人,隻要出得起錢,自然有人,但是人力方麵,符合要求的官員數量太少,中央尚且不足,更彆說地方了。”

劉永貞所說的也是實際問題,一點不誇張,所以蘇詠霖沒有生氣。

“我知道問題很多,但是我想做的事情也很多,一萬年太久,我隻爭朝夕,要做的事情立刻提上日程,定下時間計劃表,每時每刻都要按照這個進程去做。

當然,我也不是要你們一氣嗬成立刻就給辦成,我知道問題難在什麼地方,所以我的意思是慢慢來,先從中直轄地區開始實施,等這一塊弄好了,再到地方上去弄。

三年也罷,五年也罷,十年也罷,咱們首先要知道的是學子的數量其實不多,當下識字的人就那麼多,適齡學子的數量也就那麼多,分攤到各行省各州府各縣,又有多少適齡學子?

不要覺得國土範圍廣、牽扯人數多,這個事情就不好辦,一分攤,一個縣也就幾百號人,又有多難呢?所以,先把學政官職恢複,把學政官署立起來,把架子搭起來,然後再慢慢往裡麵填東西。”

蘇詠霖開始解釋自己辦事的方法。

現在中央確定要辦這件事情,然後在中直轄地區推廣試驗,積累足夠的經驗和辦事官吏,最後再往各行省推廣。

他沒指望能立竿見影一氣嗬成,這些事情都需要長時間的不斷推廣和積累,才能最後真正的通行全國。

時間,還是時間,令人著迷而又讓人傷神的時間。

這一次,就沒有人爭論蘇詠霖要辦的事情【能不能辦】,而是爭論【該怎麼辦】。

孔拯剛剛經曆彈劾風波,不敢說話,隻好眼觀鼻鼻觀心,啥也不說了,任由皇帝施為,反正他知道皇帝要做到的事情沒人可以阻攔。

其他人也大概是和孔拯一樣的心理,要麼就是蘇詠霖的鐵杆支持者,要麼打一開始就知道阻止不了,不如躺平享受。

孔拯決定至少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不反對蘇詠霖的改革措施,以此慢慢積累蘇詠霖的好感,以期重回巔峰,再然後……

就該對霍建白進行報複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