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今日賓客甚多。
這自然與葉府素日待人的低調謙遜有關,也跟燕棠身世大白後還並沒有跟燕家生份有關。
大元帥年輕有為,來日前途不可限量,眾人抱著縱然沒必要去做那巴結攀附之事、可是親自前來捧個場總歸也對日後仕途沒有壞處的態度赴了這場宴,因此格外熱鬨。
靖寧侯夫婦自妹子處聽了蘇沛英的遭遇,嘴上雖沒說馮家什麼,暗地裡卻憋了要替蘇沛英找個好姑娘、氣氣馮家的勁兒。
這邊廂沈氏和葉太妃她們在水榭裡與各府姑娘們說話,戚子煜就拉著他沿著湖岸上了畫舫。
“穿紫衣和玫紅衣的姑娘是姐妹,姓楊。穿秋香色的姓吳。還有那個穿薔薇色的姓江。
“都是我母親事先看好的姑娘,而且都是書香門第出身,家裡的長女,自小學習持家之道,過門就是能當家主事的主兒。你好好瞅瞅!”
蘇沛英瞅著他。
“瞅我乾什麼?”
“瞅你現如今定了親,已像個十足的媒婆了。”
戚子煜嘖地一聲:“這話我就不樂意了,我這不是照著你的要求來的麼?
“再說了,聽我母親說,剛跟那些個姑娘側麵提到你時,她們都很仰慕的,你要是看中了,那十成十是不成問題!”
再怎麼說蘇沛英現如今在年輕一輩,至少是同屆進士裡是後勁最足的那一個。
眼下勢頭這麼好,蘇家雖然出了蘇士斟那檔子事,可到底已經成為過去。
而反而因為蘇士斟那件事又使蘇沛英成為了蘇家的當家人,關鍵是又風度翩翩,這樣的男子有幾個人會像馮小姐那樣會看不上的?
蘇沛英懶懶靠近椅背裡,十指交叉擱在腹上,說道:“馮小姐的話也有一定道理。婚姻可以以門當戶對為前提,也可以以兩心相印為前提。”
說著他笑了下:“如果你跟藍姑娘事先沒有那段,有人給你們倆說媒,你會甘心嗎?”
戚子煜搖頭:“當然不會!”
要不是為了等一份父母之間的那種緣份到來,那他又何必等到二十歲出頭才訂親?
“這就對了。”蘇沛英道,“本來因為父母親不和睦,我隻想圖個安穩。人各有誌,馮小姐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拒絕我,這也正常。
“本來就是沒有緣份的兩個人,我現在已經不覺得委屈,如果是為了鬥氣而議婚,就變味兒了。”
他不拒絕相親說媒,但是以“爭氣”為目的而急著議親,也沒那個必要。
戚子煜設身處地地想了想,竟然被說服了。
便也舒服地窩進椅背裡,說道:“那我可鬆口氣了,你不知道我母親先前一副今兒要是你看不中個姑娘就把我給踢出去,把你換進來當親兒子的樣子。
“太妃也是左叮嚀右囑咐,你都不知道我責任多麼重大!”
蘇沛英笑著衝他舉了舉杯。
下晌還得當差,宴會後該散的各自就得散。
太子為著在納側妃的事上反被動為主動,近來時間多放在公務上,於是詹事府也彆想輕鬆到哪裡去。
在詹事府停留半晌,出來路過那日街邊夥計們扯嗓吆喝的茶館,蘇沛英忽又想起那日在這裡聽到樓裡有說戚子煜他們這些勳貴子弟軼聞的,便就折身進了去,找了個位置坐下來。
他剛坐下紫瑛就認出他來了,連忙挎著籃子上來:“公子。”
蘇沛英抬頭,目光微頓之後,也認出她來:“是你。”
他打量她,隻見她換了件半舊的玫紅夾襖,之前頭發低垂有刻意遮掩麵容的意味,今日卻梳得整整齊齊,利落了不少,而且說話也大方了很多。
要不是她挎著的籃子裡針線活兒讓人印象深刻,他還不見得能認出來。
“是我。”紫瑛深深點頭,把籃子放在桌上,拿出一堆的荷包扇套什麼的出來,“我幾乎日日在這裡等公子,也沒有等到您來。
“這些東西您挑挑看,可有看得中的?您若是沒有看中的,我也可以把錢找回給您。”
蘇沛英笑了下,挑了隻繡著鬆葉的扇套,又看向她:“你遇到什麼事了?”
“嗯?”紫瑛心裡微驚。
他指了指她的眼窩。
紫瑛臉上一陣熱,方才的確是被譚子韶給氣得背地裡哭了一回,沒想到這麼顯眼。
“是有什麼難處嗎?”蘇沛英問。
雖然他自認不是個登徒子,但無可否認,麵前的少女的確生得很是出色,處於她這樣的年紀,又總是獨自在外頭闖蕩,會遇到不平事似乎不會是什麼意外的事情。
紫瑛抬頭看向他,最終搖了搖頭:“不值當提及的。”
來自於陌生人的關心雖然溫暖,但她也沒有逢人便訴苦的習慣。
蘇沛英也沒有強求。不過看到她那雙白皙但是針尖又莫名粗糙的手,又忍不住道:“你不是本地人。聽口音像是陝西那帶的?”
“陝西乾州。”紫瑛道。
“怎麼會來京師?”
雖然她在努力講官話,可口音裡還是帶著幾分地方口音,可見來京師不久,還未來得及同化。
紫瑛被戳到痛處,挑扇套的動作就慢下來:“家中遇到了點變故,進京來尋人。”
“找什麼人?可有下落?”蘇沛英思量著,憑他世家京師的便利,替她找個人興許不會是難事。
紫瑛掐著手裡扇套,搖搖頭:“已經找到了。——公子,您看這幾個扇套合適嗎?”
蘇沛英目光自她臉上挪到扇套上,點點頭:“就它們吧。”
“那荷包呢?您要不要也挑幾個?”
蘇沛英接了扇套過來,看著方用料不算太好,但是繡得極為精細的兩行詩詞,揚眉道:“這字是你寫的描底?”
“……是我寫的。”
蘇沛英忍不住又看了她一眼。
之前既猜她是沒落大戶家的女眷,那麼除去她的舉止之外,讀過書好像也不算什麼頂意外的事情。
但是這字確實寫的好,如果不是用心練習的人,不會有這樣的功底。
都說字如其人,看到人再看到字,這印象便就鮮活了幾分。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