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經安入學(1 / 1)

儒道至聖 永恒之火 1096 字 2個月前

看到方運與院長前往守靜齋,許多學子唉聲歎氣。

“本想看一場好戲,誰知道竟然沒得看了。”

“就考一場不過癮,應該多考兩次。”

“是啊,一次考校怎麼能算數!”

“你們不要臉,院長大人可要臉。沒有證據證明張龍象是逆種,那他就不是逆種,考校一次已經算是為難人,若是連續考校,未免太下作了。”

“若是正常時候收人,院長一般不會在意,但像這種轉來書院的學生,院長可不會那麼好說話。三年前,譽國公的那位孫子性情頑劣,想來祝融學院就讀,但被院長婉拒。譽國公十分不滿,甚至有人說要院長文膽儘碎,可三年過去了,院長毫發無傷。”

“走,咱們也去守靜齋,或許能看到好戲!”

眾多學子再度前往守靜齋,看著方運父子隨馬誌龍進入屋內。

過了兩刻鐘,大門打開,方運一人獨自離開。

“啊?這就完了?那個張經安留在裡麵,豈不是說他可以在祝融書院學習?”

“我看不一定,現在應該是院長在考校張經安!”

“那我們再等等!”

守靜齋中,祝融書院院長馬誌龍坐在桌案之後,看著前方站立的張經安。

張經安不亢不卑地站在原地,竭力控製自己的情緒。

“你的事,我略有耳聞。”馬誌龍道。

張經安臉一紅,道:“學生當年疏於管教,不知天高地厚,父親歸來後嚴加教導,學生這才幡然悔悟,痛改前非。過去種種錯誤,學生不會再犯。”

馬誌龍道:“這幾個月,荊州城內偶爾會談起你們父子,說你們父子去當兵,又去當亭長,最後竟然運糞,不成體統。若不是楚王壓著,彈劾珠江侯的文書恐怕能堆成一間屋子。奪爵之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張經安臉上浮現羞愧之色,道:“學生慚愧,之前的種種,都是家父為教育我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所為。事後想來,我虧欠父親良多。”

“果然如此,珠江侯必不會無的放矢,與我之前猜想一樣。不過,我並不知具體細節,你可否從頭到尾一一講來?”馬誌龍道。

張經安遲疑數息,道:“這是我父子二人的私事,若是院長先生真想知道,學生也不是不能說。”

馬誌龍微笑道:“不僅僅是我個人好奇,也是想判斷你是否有資格入學。畢竟,老夫認定你乃朽木,不可入祝融書院讀書,你總要給老夫一個收你的理由,讓老夫知道你因何而改變,這改變是否有效。”

張經安點點頭,道:“那學生就一一道來。學生當年在學堂屢遭欺淩,無論是同窗、老師還是年長的學生,都會用各種方式侮辱我,以至於我變得厭學,極為憎恨學堂……或者說,是怕進學堂。而且……我們家的情況您也知道,非常複雜,在數個月前才第一次見到父親。所以,我心中對他無比怨恨,以至於剛見麵時我很放肆……”

接下來,張經安一一訴說方運去苟家搶珠江軍大旗、去軍營當兵、去當亭長以及去做工的詳細經過,最後講到那天淩晨,雪夜書房,父子長談。

張經安說完後,看著馬誌龍,卻發現馬誌龍陷入沉思,久久不語。

過了好一會兒,馬誌龍突然歎息道:“有父如此,幸甚至哉!若在我孩提時代有龍象之言當頭棒喝,怕是早早邁入大學士之位。”

張經安暗暗鬆了口氣,看來自己能進入祝融書院學習了。

馬誌龍道:“你們父子之事,我會著成一篇小說,列入祝融書院學生必讀文章。寫完之後,我會傳書給張侯爺,請他斧正。”

張經安點點頭,發現自己無權置喙。

“從今日起,你就常住祝融書院吧。張侯爺說過,不成童生,你永遠要留在這裡。你稍等,我這就找人安排你的住宿。”馬誌龍道。

“謝馬先生!”張經安作揖致謝。

“要謝,就謝令尊吧……”馬誌龍望向窗外。

方運回到張府後,生活恢複了平靜,沒有兒子的日子過得格外自由。

小年時,楚王率領文武百官祭奠孔聖,方運參與,並取回屬於“珠江侯”的官印。

得到珠江侯的官印後,張龍象以前的舊友開始主動聯係他,但珠江軍中,隻有一半的將領傳書祝賀,另外一半的將領似乎全然不知道這件事。

當年張龍象也有一些他國好友,那些人並不避嫌,紛紛祝賀。

孔聖文界的文會同樣很多,但是,從無一人邀請方運。

方運也樂得清閒,不斷了解孔聖文界,同時為突破大學士做準備。

正月初五,大年的氣氛還沒有冷下來,楚王就頒布一條王命,命令位於楚國北方的“鹿門侯”率十萬鹿門軍和五萬荊南軍士兵,同珠江侯張龍象一起南下,與祺山軍和珠江軍聯手奪回蓮山關。

方運得到王命後,立刻查看孔聖文界地圖。

珠江南岸,原本有一省之地,但大都被妖蠻占領,隻留兩城三關,而珠江軍與祺山軍分彆守衛兩城。

珠江軍守衛的珠城在東,祺山軍守衛的鶴峰城在西,再往南,便是三座關卡,其中兩座屬於祺山軍,一座屬於珠江軍。

而在十年前,珠江軍負責兩座關卡。

最後,方運的目光落在早就被蠻族占領的蓮山關上。

蓮山關位於蠻族腹地,想要攻破蓮山關,等於跟五座大型蠻族部落開戰,要麵對五頭蠻王和數十頭蠻侯。

攻打蓮山關的隻有“鹿門”“祺山”和“珠江”三軍,而鹿門軍也隻有一半的兵力參戰,同時隻有鹿門侯與祺山侯是大學士,相當於蠻王,其他人最強也隻是翰林,隻相當於妖侯。

三軍共五十五萬之眾,在數量上勝過三十萬蠻族,可對於人族來說,三倍於蠻族的士兵才能保持不敗,再加上兩位大學士對五位蠻王,人族獲勝的可能性極小。

但是,方運也知道楚國的確拿不出太多的兵力,因為除了要防備其他地方的妖蠻和其他國家,楚國還要派兵增援兩界山,兵力捉襟見肘。

這一次楚國出兵,是準備一勞永逸,徹底解決那五個部落,不至於在兩界山大戰的時候,後院失火。

.(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