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寧安縣改姓!(1 / 1)

儒道至聖 永恒之火 1051 字 2個月前

在幻境中,景國破滅,一些景國讀書人甚至左相黨人要麼良心發現,要麼過得不如在景國,於是拋出了一份又一份罪證,逼得刑殿不得不查證。

書山幻境中的罪證極多,但有些事發時間是在上書山之後,由書山推演的,方運怕未必發生就沒列入其中,隻把已經發生的罪證寫在其中。

這些人,都是被柳山一手提拔起來,哪怕現在左相權勢不如以前,這些人也不會離開,堅定跟隨柳山左右。

他們一旦倒下,柳山在密州將失去半壁江山!

此次是真正動搖了左相的根基。

方運寫完舉報信後,以官印錄入內容,分彆傳書給聖院刑殿、景國監察院以及景國內閣。

之後,方運又抄寫了三份,命人加急傳往京城,其中一份會被傳遞到刑殿。

方運望著窗外,麵帶冷笑。

“柳山,你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低估了我掌握的信息。這些東西,我本來怕犯忌諱不想拋出,但從你把我逼到寧安準備趕儘殺絕毀我殿試的時候,我就已經決定找到恰當的時間拋出這些罪證!現在,有各殿官員在,寧安縣真正水潑不進,正是最好的時機!從今天開始,寧安縣改姓方!”

方運心裡想著,起身前往正堂,審理正常的積壓案件。

積壓的案件越來越少,但越往後的案件越棘手,不僅有重大的刑事案件,更有各種典史無法處理的民事案件,案情非常複雜,一個案件所需要的人證物證往往幾十天甚至幾個月才能得到,所以經常有案件暫且擱置,然後換下一個案件審理。

今日有關一起拐賣兒童婦女的案件非常複雜,不僅需要差役在全縣走訪,還需要其他地方衙門的支持,在審了半個時辰後,方運不得不讓案件押後,把嫌疑人押入大牢待審。

臨近傍晚,方運前往縣文院,參加醫道文會。

今日,醫道文會本應該成為寧安城的焦點,但實際上,雲樓投影的到來讓寧安縣衙變成了今日的重心,醫道文會竟然被一部分人忽視。

方運本以為現在縣文院的醫道文會現場外應該是人山人海,結果現在也不少,但人數遠遠少於之前的預估。

太陽落山,天色漸暗,天空一片藍黑色,隻有西麵泛著青白色。

整條文院街張燈結彩,大量的燈籠掛在長街兩側,猶如節日。

縣文院正門大開,方運邁步進入正門,空曠的聖廟廣場上空同樣被各種燈籠或彩花籠罩,甚至有一些發亮的小機關,寧安縣各房為了今天準備許久,哪怕今天出了大事,也沒人敢怠慢這個文會。

聖廟廣場擺下數以千計的桌椅,每張桌子上都有一些零食水果。寧安縣這時候買不到太好的食物,這些食物大都得自農家的雲樓投影。

今日不僅有醫家之人,在寧安縣的工家、法家和農家之人也都已經前來。

醫道文會乃是全人族重要的大型文會,從下午開始,青烏府、密州和京城的部分官員陸續抵達,表示對醫家的尊重。

京城的禮部尚書毛恩崢、鴻臚寺卿黃宗裕、大醫院的太醫令楊紫江、密州州牧洪溟、北芒將軍丁豪盛和青烏府知府蔡禾等多位官員已經到來。

不僅如此,醫殿的大儒閣老張藏象、農殿的大儒閣老許實也已經到場,見到方運後立刻微笑迎來。

全場鴉雀無聲,所有人起立,一起參與迎接。

今日之後,方運在眾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又上了一層。

那些彆有用心的醫家人也全部閉嘴,沒人再把糧價與醫德聯係到一起,一切與正常的醫道文會毫無區彆。

“恭迎方虛聖!”張藏象老人親自拱手,其餘人也跟著行禮。

“張老客氣了,諸位也無需多禮。話說回來,理當是本縣迎接諸位才對。”

方運笑著說話,視線掃過前方的所有人。目光落在密州牧洪溟臉上稍稍停頓了刹那,這一個刹那,讓方運發覺洪溟臉上的笑容極為不自然,而且他的目光中隱藏著敵意。

方運猜到自己舉報洪溟的傳書已經被他得知,不過,如果洪溟知道舉報內容,斷不可能留在這裡。所以,方運推測洪溟不知道具體的舉報內容,因為這次是連帶刑殿參與,外泄消息的人絕不敢泄露詳細內容。

“來,我們等你許久了。”張藏象老人一點也不像官僚,不在乎那些虛禮,走到方運身邊,伸手扶著方運的後背,用這種很親密的方式一起向會場的主席位置走去。

道路把現場的席位分成兩部分,但主席大桌則位於道路儘頭的正中,紅底繡金龍桌布鋪在上麵,無論是筷子還是碗碟都十分醒目。

眾人羨慕地看著方運,張藏象不僅是醫殿閣老,也是張聖世家的家主,繼承了醫聖張仲景一脈的醫術,堪稱當今醫道第一人。張藏象如此做派,顯然不僅僅把方運當虛聖,更是把方運當成醫家領袖。

其餘各家的人也輕輕頷首,暗讚醫家人的氣度,換成雜家或儒家人有新書顛覆他們半聖祖輩的理論,不知道會用什麼極端的手段阻撓方運。

不過農家人的笑容裡似乎有些彆的東西,因為在許多醫家人看來,自古藥食不分家、藥食同源,此次農家人果斷出動雲投影與方運合作,在食物方麵占得先機,醫家人被迫拚儘全力拉攏方運。

眾人很快走到主席大桌的位置,方運也不先坐,而是道:“謝過張老、許老。不過本縣更應該感謝青烏府蔡禾蔡知府、密州洪溟洪州牧以及太醫令楊紫江楊太醫,正是在三位的努力下,此次文會才能順利召開。”

在場的人都是老油條,方運感謝蔡禾和楊紫江是實,但特意加上洪溟,明顯是在當眾表達不滿,此次糧禍事件,洪溟必然為計知白出謀劃策,沒有他的默許,糧禍的爆發不可能如此猛烈。

身為一州州牧,卻不懲罰為禍百姓的糧行,換誰都不會給這樣的人好臉色看。(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