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傳統:通通打包帶走(1 / 1)

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1581 字 2個月前

天津衛,城外的運河碼頭上是人山人海,而這裡的人都是前來迎接聖駕的的大唐將士以及當地的官員士紳們。

李軒帶著近衛軍一路沿著運河北上,因為不是作戰,而且大量的輜重都是裝船運輸,將士們能夠輕裝前進,所以北上的速度非常快。

六月二十日,李軒率軍抵達天津衛,而此時,他自然是不知道第三軍已經攻克了幽州城,紹武帝自焚殉社稷的事。

不過,即便是現在不知道,但是李軒對於第三軍拿下幽州城卻是非常樂觀,除非發生奇跡,比如說來一顆天外隕石砸中第三軍的大營,把第三軍集體報銷了,那麼幽州城是絕對無法阻擋第三軍的進攻的!

幽州城是必定會拿下的,而他這一次北上,就是來接受他的戰利品幽州城的!

不過去幽州城之前,他還是準備在天津衛待一段時間,一方麵是讓隨駕北上的近衛軍休整一二、另外也是等待著第三軍傳來攻克幽州的消息。

這一次,李軒可沒有親自指揮攻城的打算!

能夠讓他親自指揮的大戰,也隻能是安平戰役這種事關生死的戰略決戰了,如果進攻幽州城,雖然說也挺重要的,但隻是錦上添花而已,而且也沒有什麼難度,以郝柏年的能力,第三軍的實力,拿下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在天津城外的碼頭下船之後,李軒也是在眾多將士的保護下,眾多官員隨從下進入了天津城。

此地早年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大城池,隻不過朱棣定都幽州後,此地就是成為了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同時此地也是成為了幽州的門戶。

實際上在李軒看來,天津的地位要比幽州更加重要一些!

因為大唐王朝的首都是在金陵城,幽州雖然是陪都,但是在以後在大唐王朝的體係裡,應當會演變為一座比較純粹的軍事戰略城市,作為北方各地邊鎮後方的一個戰略支撐點而存在。

但是,以後絕對不會成為一座大型的消費城市,更加不可能是政治中心,即便是經濟中心也是不可能的。

因為在之前的禦前北方戰略文武戰略會議上,萬古聖君親自提出了天津可以作為北方經濟主要支撐點來發展!

因為天津沿海、同時還是運河的重要節點、即便是去山海關,那也是比幽州去山海關更加的方便,而且李軒還知道,天津有著一個唐山呢,那裡有什麼?有著容易開采,容易外運,而且品質還算不錯的煤炭。

有資源,有交通優勢,發展經濟自然是更加容易,總比幽州除了無數張要漕糧供應糧食的嘴巴,剩下的要啥沒啥要強得多。

當幽州的政治中心地位被金陵城搶走了,北方經濟中心的位置被天津搶走了,至於文化中心,那就更算不上,江南隨便一個縣的文化也比幽州強!

所以後續幽州所剩下的主要作用,那麼就是作為一個北方戰略支撐點而存在,成為天津乃至整個北方的防禦屏障,同時作為北方長城各邊鎮的大後方!

幽州是北方各邊鎮的後方,那麼天津就會是幽州的大方後,並且還會是主要的國防資源供應中心!

入城後,李軒對城內的街道建築不敢興趣,而是第一時間就是召見了內閣以及北直隸的相關官員,直接指示從幽州府、河間分出一部分區域,成立天津府。

隨後,正式詔令改北直隸為河北省,並親自確定天津為河北巡撫衙門駐地。

改北直隸為河北省,這是因為北直隸,那是屬於明王朝的北直隸,這個區域擁有不同尋常的政治含義,所以就和南直隸改設各道一樣,通過改名稱,乃至變動轄區,來降低前明的概念,重新建立起大唐王朝對於此地的新秩序。

同時之所以沒有把河北省治設立在幽州城,而是改為天津府,一方麵是處於扶持天津的考慮,而另外一方麵,則是出於壓製,淡化幽州城的考慮。

明王朝畢竟是在幽州定都一百餘年,城內不可避免的會有大量的前明分子殘留,如果把北方統治的重心放在幽州的話,估計是有些麻煩。

現在的話,大唐王朝隻需要不斷的弱化幽州城的政治、經濟地位,同時在城內保持大量的駐軍,把此地變成軍事重鎮的話,那麼明王朝所帶來的殘留影響力就會不斷的弱化。

不過儘管以後幽州城在大唐的版圖上,地位會不斷的下降,但是在這之前,李軒卻還是要去看一看的。

在天津待了兩天後,李軒就是接到了來自第三軍的快馬報告,稱第三軍已經是順利拿下幽州城,李軒當即決定繼續北上幽州城!

前進的路線依舊是沿著運河前進!

這一路的北上,不管是李軒的北上路線,還是大軍的進攻路線,都是沿著運河進行的,由此可以證明了京杭大運河對於目前華夏北方的重要性。

在李軒看來,在鐵路大規模普及,尤其是南北大動脈鐵路建成之前,京杭大運河都是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哪怕是現在海運已經是正在快速發展,這依舊不會影響到京杭大運河的戰略地位。

此外,即便是連接南北的鐵路建成了,但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是非常大的!

所以李軒早已經是指示了工部方麵,要維護好京杭大運河的通航!

沿著運河一路北上,先是到了通州,然後再沿著通惠河繼續前往幽州城,整體路線和當初第三軍的北上進軍幾乎是一摸一樣的。

聖駕北上的時候,不僅僅是帶了大量的官員,近衛軍也是一同前往,同時還有樞密院後勤部安排的眾多後勤補給。

將士們一部分坐船,一部分在岸邊上走,而運河裡的大量船舶,則是搭載了各種各樣的物資,因為都是來往運河的小船,載重量普遍不大,所以為了滿足龐大的運輸需求,這船隻的數量也是格外的多。

然而這一路北上,也是使得了李軒更加堅定了定都南方的心!

自從華夏大地的經濟重心南移之後,定都北方的王朝為了滿足京都、北方邊軍的需求,都是需要從遙遠的南方運輸糧食到北方,由此催生了特殊的漕運體係。

由此也是造成了龐大的財政負擔!

而且一旦漕運被斷絕,那麼基本上就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元末時期,各路起義軍占據了江南之後,就是斷絕了元朝的漕運體係,由此造成了元王朝的被動局麵。

大唐北伐時期同樣是如此,大唐王朝占據了江南,從源頭上切斷了漕運後,明王朝的日子就是江河日下,那個時候都不是國庫裡有沒有錢的問題了,而是幽州城裡的軍民、各地邊軍能不能吃飽的問題了。

在鐵路被發展起來之前,在華夏大地裡,河運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戰略地位的,更是海運所無法取代的,而運河運輸,就是運河的重要環節。

目前大唐王朝的運輸體係,就是建立在河運之上的,珠江流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再加上一條京杭大運河,基本上是構成了目前大唐王朝的主要交通運輸渠道。

通過運河抵達幽州城後,李軒自然是不會忘記裝一把大大的逼!

按照以往的傳統,李軒直接一身戎裝騎馬入城,當然了,入城之前,李軒停害怕自己的小命稀裡糊塗的丟掉了,所以,城內的駐軍幾乎是把聖駕經過的街道直接清空了,隻剩下經過挑選的少數人去迎接。

而這些人,重點自然是萬宸鬆所帶領的前明百官了,應大唐王朝的要求,萬宸鬆等人依舊穿著明王朝的官袍,而且還是大朝會上的那種正式官袍,看著一片浩浩湯湯穿著紅袍的前明官員們來到前方,然後齊刷刷的跪下口呼萬歲的時候。

不得不承認,這真的很有成就感!

接受了萬宸鬆為首的前明百官的朝拜後,李軒也是適當的表示了自己的仁厚,當場就是授予了萬宸鬆等前明官員品級,並讓他們以後好好的做事,朕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有功之人!

李軒越過萬宸鬆等明朝降官,然後前往紫禁城!

這是明王朝的政治心臟,根據報告,明王朝的紹武帝在最後時刻,就是這裡自焚而崩的,隻是現在卻是在太和殿看不到任何一點的火燒痕跡了。

因為萬宸鬆的率眾投誠,所以收複幽州城的過程裡,基本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鬥,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大火,哪怕是紫禁城裡也是如此,當時守衛宮禁的明軍當場就倒戈了,大唐王朝可以說是不廢一兵一卒,就是拿下了幽州城!

看著保存的如此完好的紫禁城,說實話,李軒很動心,裡麵肯定有很多好東西,各種珍玩寶貝不計其數!

而且此地就算是作為皇家彆院,但是以後大唐皇室頂多是偶爾來一次,等到以後鐵路建好了,倒是可以經常來此地度假視察之類的。

至於現在嘛,必須發揮大唐王朝的優良傳統:搬,能搬走的通通打包帶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