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占領正泰縣城(1 / 1)

山溝皇帝 雨天下雨 1651 字 2個月前

眾人包括李軒在內,早就已經是期待著跨過瀾江,進軍興泉府了。

之前是因為實力弱小,而且河對岸有著上萬明軍擋路,但是現在,情況卻是不一樣了。

通過今天白天的一戰,明軍的主力儘失,不僅僅在二號渡口那邊的兩千多明軍被擊潰,在中午時分的時候,擊潰了明軍渡江進攻的瀾江渡口的唐軍主力,派出了部隊朝著瀾江下遊,也就是正北方向追擊,他們要把之前從三號渡口渡江的一千多明軍衛所兵追上並擊潰。

除了三號渡口的這一千多明軍需要擊潰外,還派出了部隊向南方二號渡口那邊繼續追擊早上被郝柏年擊潰的明軍。

這兩個方向都有不少的明軍殘兵逗留,這如果不及時徹底擊潰他們的話,後續有可能給大唐新軍造成麻煩。

但是這些都是後續的小規模戰事,影響不了大局。

自從宋誌文下令撤退的那一刻起,第二次瀾江戰役就宣告一段落了,而上萬明軍的已經是損失過半,作為主力的三千募兵更是隻剩下數百人。

縱然宋誌文麾下還有兩千多人的衛所兵和差不多同等數量的青壯,但是靠著這些炮灰兵力,是絕對不是大唐新軍的對手的,隻要渡江擊潰這幾千明軍殘兵,那麼整個興泉府是唾手可得。

再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消滅了這上萬明軍後,短時間內明軍是不可能集結大規模的兵力再次來襲。

經此一戰,興泉府內自身的力量已經是被消耗一空,甚至連周圍府縣的衛所兵也是被殲滅了。

明軍要想彙集大軍來攻,單單靠興泉府乃至周圍幾個府縣自身的力量已經是不行了,必須由貴州巡撫牽頭,集中數萬大軍來攻。

而這樣的事,光光是政治上的扯皮就得浪費不少的時間,更何況貴州這地方山路難行,等他們從各地集結起來並走到興泉府,那都好幾個月以後了。

而有了這幾個月的時間,已經是足夠讓李軒把整個興泉府納入掌控之中,並利用興泉府的人口以及物資,再一次大規模擴張大唐新軍了。

依靠一個正泰縣,大唐王朝就能夠拉出來一支將近四千人的軍隊來,如果依靠擁有足足三十餘人人口的整個興泉府,拉出一支萬人規模的大唐新軍是完全有可能的。

從軍事角度而言,攻打興泉府的時機已經成熟!

而從政治角度而言,大唐王朝已經是成立了好幾年了,哪怕之前的一兩年都是在玩過家家的遊戲,但是總不能一直都窩在山溝裡。

不僅僅是李軒向往著江南秦淮河上的繁華,方東全和陳屠夫他們也都向往著外麵的世界,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走出大山,走出正泰縣,看一看外麵廣闊的世界。

渡江、攻打興泉府城,這已經是成為了李軒和諸多將軍們的共識,但是怎麼打?打完之後怎麼應對明軍更大規模的反擊?

對此,曾子文是提出了一係列的應對方案,占領興泉府城後,立即開始大擴軍,從整個興泉府內招募新兵,而這一次的擴軍規模,是要把大唐新軍擴充到萬人以上!

除了兵力上的擴充外,曾子文等將軍們還提出了對現有武器的一些改進建議,比如裝備更大口徑的重型火槍,裝備營屬火炮。

而這些改進建議在之前的戰後總結會議上就已經提了出來。

每一次大規模戰鬥之後,大唐新軍總是會舉行一次戰後總結會議,討論此戰的得失,而這已經是逐漸成為了大唐新軍的傳統了。

而今天的戰後總結會議裡,大問題沒有太多,畢竟這一次打的雖然艱苦,但是各部隊的發揮實際上還是不錯的,也沒有出現太大的紕漏。

不過部隊的表現雖然不錯,但是不代表著沒有缺陷了。

首先是部隊第一次對火槍的現有性能感到了不足,按照道理來說,大唐新軍裝備的火槍的性能在當代已經算得上是頂尖的,但是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說射速太慢,而且點火的成功率太低。

麵對大規模的敵軍衝鋒時,力有不逮!

對於這個問題,李軒自然是清楚的,但是他也知道,一時半會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因為如今大唐新軍的火槍基本上已經是壓榨出了所有當代的技術潛力,從彈藥再到火槍的設計,已經是沒有什麼太大可供改進的地方了。

唯一能夠改進並大幅度提高火槍性能的地方,就隻剩下擊發機構了,那就是把火繩擊發換成燧石擊發。

但是這涉及到了一個看似不起眼,但實際上目前來說卻是無解的難題,那就是彈簧。

燧發槍的最重要技術難點,就是這個小小的彈簧,而這玩意對煉鋼技術的要求可是相當高的,以目前大唐王朝工部下屬那些作坊的技術能力,根本就搞不出來。

沒有彈簧,就做不出來燧石擊發機構,無法把現有的火繩槍升級為燧發槍,如何次自然也就很難再提高現有火槍的性能了。

對此,那些將軍們也是知道,並且是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繼續增加火槍的口徑,以獲得更大的射程與威力,用以對抗明軍以後可能出現的更厚,防彈能力更強的盾牌。

李軒聽到這個提議倒是覺得可行,大唐新軍的現有火槍,口徑本來就不算大,十四毫米而已,隻能說比日本人的鐵炮、曆史明朝裝備的鳥槍略微大一些,勉強算得上是中等口徑火槍。

但是同時期,歐洲人裝備的火槍口徑卻是要大得多,尤其是西班牙人的火槍,那可是能夠達到二十毫米的,對付厚重的板甲效果齊佳。

之前明軍衝鋒的時候,就已經是采用大量厚重的巨型盾牌乃至手推盾車用來對抗唐軍的火槍了,難不準以後他們會采用更大,更厚的這些巨型盾牌,哪怕這些巨型盾牌的機動能力太差也是如此。

李軒決定先來個有備無患,先造一批二十毫米口徑的重型火槍再說!

決定了造一批重型火槍後,李軒還想著再改進現有的火炮!

通過這一次的實戰,李軒發現炮兵隊現有的六門火炮,不管是八百斤重的哪門意大利炮,還是說那五門五百斤的火炮,都還有著重量過大,無法快速機動的致命缺點。

這些火炮雖然射程和威力都不俗,但卻都是清一色的前裝加農炮,重量還是太大了。

當李軒看到明軍的那些老古董碗口炮後,覺得己方也必須有一種可以伴隨步兵快速機動的火炮。

昨天夜裡,郝柏年率領部隊增援二號渡口的時候,就是因為火炮重量太大,倒是無法快速增援,導致郝柏年率軍作戰的時候,無法得到火炮的支援,隻能依賴手榴彈以及純粹的刺刀衝鋒。

而這也是郝柏年所部傷亡不小的主要原因!

大唐新軍必須要有一種能夠隨時伴隨步兵作戰的輕型火炮,而且是直接由步兵營直轄的輕型火炮。

它必須能夠直接用馬匹等牲口直接馱運,緊急情況下讓士兵也能夠搬運,而不能和現在的那些六門大炮一樣,得多匹馬匹拉著走,緊急情況下,或者到了山地、泥濘地帶就無法機動了。

抵達戰場後,要能夠伴隨步兵的陣型進行機動,這就需要讓士兵們能夠把火炮推著走。

在滿足快速機動的這個前提下,其他的性能數據能夠做到有多好就多好。

除了這兩樣,還有其他的一些建議,比如為更多的長矛手配屬盔甲,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影響沒有前兩者這麼大。

這一天的戰後回憶結束後,大唐新軍是再一次快速運轉了下來!

受損比較大的幾支部隊開始大規模接受後方送上來的新兵,並補充損失掉的火槍等武器。

儘可能讓大唐新軍恢複以往的戰鬥力,不過這個儘快也是不可能快到那裡去,至少在大唐新軍發起渡江戰役之前是不可能辦到的了。

新兵的招募和訓練都是需要時間的,而武器的生產速度也是有限的。

而這個時間,是趕不上大唐新軍所製定的渡江作戰的。

為了趁熱打鐵,李軒決定的渡江時間很趕,就在五天之後!

這五天,就是大唐新軍最後恢複補充的時間,能補充多少算多少!

後續兩天裡,率軍追擊三號渡口之敵的第二混成營營官李春景追擊並擊潰了明軍,殺敵兩餘,俘虜五百餘,剩下的數百明軍徹底潰散,他當天押送著俘虜返回。

率軍追擊二號渡口殘兵的第一混成營方希同派人來報,說南邊的明軍殘部早已經是徹底潰散,很多都是變成了散兵遊勇,難以一一追擊。

對此,李軒也隻能是先把他們先把這些散兵遊勇放到一邊,反正些許散兵遊勇也影響不了大局,頂多就是對地方治安造成一些麻煩而已,以後讓捕盜營慢慢梳理清剿。

現在,李軒是把目光放到了正泰縣城上來!

在正式渡江攻打興泉府城之前,他還得把正泰縣城給拿下來!

為此,他是派人向方希同傳令,讓他立即率領部隊前往正泰縣城,把正泰縣城給拿下來,而且為了趕上數天後的渡江作戰,李軒隻給了他兩天時間。

不用多久,當正泰縣縣城內的蘇家康聽到城外來了大批偽唐賊軍的時候,而且還擺開了架勢要攻城的時候,整個人都是站不住,跌坐在椅子上,眼神都是透著絕望。

嘴裡還喃喃著:“怎麼辦,該怎麼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