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算太長。
全球都在關注著飛蟻航天公司與探月工程團隊聯合探月的消息,每天都吸引巨量的流量。
若此次登月成功,將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麵。
那裡乾淨的電磁環境,是觀測宇宙的最佳地點,還保留最古老的月球地貌,其科學研究價值,比麵向地球的月麵要大得多。
“已成功進入月球軌道,航天員狀態良好,請求登陸月背,目標位置,東經139.62度,南緯24.37度。”
月球軌道中,神女號已經進入預定軌道。
在下方,就是月球背麵。
這個亙古未曾展露給世人真麵目的處.女地,生命禁區,即將迎來第一批天外來客。
“開始了。”
遠在飛蟻航天中心的指揮中心,探月工程的團隊,全部緊張看著盯著屏幕。
神女號已經傳回月背的照片。
指揮中心回複同意登陸指令後,開始緊張的等待。
等待過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種煎熬。
“要降落了。”神女號的安全艙裡,楊雲生看著屏幕上的畫麵,深呼一口氣,聲音中略帶一絲緊張。
“你應該說,我們要載入史冊了。”蔡康神情比較輕鬆,調侃說道:“不過載入史冊之前,我想撒泡尿,估計要尿庫裡了。其實我是想撒在月球表麵的,可惜做不到。”
“……”
楊雲生被蔡康逗笑了,緊張感消失不少。
兩人都在看著時間一分一秒走著,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
他們即將成為世界首批登陸月球背麵的人類,這是載入史冊的事,也將成為華夏的功勳航天員,兩人都在期待。
一直以來的努力,就是為了今天。
“神女號準備降落。”
神女號的提示響起,發動機開始減速,屏幕上顯示的飛機高度,正在不斷下降。
“200米……”
“100米……”
“30米……”
“10米……”
一些月塵揚起後,神女號穩穩落在一塊相對平坦的地上,神女號的起落架,微微陷入月塵裡麵,離子發動機也慢慢熄火。
“著陸成功。正值月夜,外部溫度負167攝氏度,機艙溫度25攝氏度……”
這四個字,對神女號內的楊雲生和蔡康而言,簡直是天籟。
“什麼時候可以出艙?”楊雲生問道。
“天蟻號將在15分鐘後降落,天蟻號降落,才能出艙,神女號機艙氣壓正常,你們可以自由活動。”神女號的人工智能回答:“月球重力加速度1.603米每秒,活動請注意安全。”
“這人工智能真是聰明。”蔡康感歎說道。
“謝謝。”
“……”
聽到這聲謝謝,楊雲生和蔡康瞬間笑了,這不是一般的聰明,還有點人性化。
20分鐘,天蟻號緊隨神女號,落在距離神女號兩百多米開完的空地上,揚起的月塵,在空中飄了好一會才落定。
“天蟻號已成功降落。”
神女號人工智能的提示音,讓兩人精神大震。
就連樂觀的蔡康,也略帶一絲小緊張。
如果接下來任務成功,他們將成為傳奇,載入人類航天史冊。
飛蟻航天中心的控製室,張劍鋒等人也很緊張,如今已經是下午六點多,探月工程團隊的成員,全部沒吃完飯,一直守在這裡,希望第一時間能得到好消息。
現在是最為關鍵的時刻,得不到消息,他們根本沒有心情吃飯。
“準備出艙了。”
消息傳回地球時,眾人的手掌不自覺緊握。
而此時的神女號裡,楊雲生和蔡康兩人已離開安全艙,到達神女號的機艙裡,觀看了外麵的環境,神女號和天蟻號的燈光照亮周圍的土地,還是一片死寂的荒涼,寸草不生。
天蟻號運載的設備和機器,在機器人的協助下,已經離開天蟻號,有幾台設備,正朝著二百米開外的坑洞過去。
那裡,就是陳默發現的隧洞所在。
“準備出艙。”
兩人檢查身上的太空服後,到達出艙區域。
“外部溫度負167攝氏度,請檢查航天服恒溫係統是否正常,請檢查供氧係統是否正常……”
“準備打開艙門,五秒準備,5…4…3…2…1,艙門已開啟,請注意安全。”
艙內氣壓穩定後,楊雲生和蔡康對視一眼,握緊手中掛著紅旗的旗杆,沿著降落的艙門,慢慢走下去。兩人的腳步很有力,這個比太空行走的感覺要好一些,至少這裡還有一點重力。
到達最後一步,兩人對視一眼,透過頭盔,能看到彼此眼中的激動。
這一步,對華夏而言至關重要。
近代以來的經曆告訴他們,落後就要挨打。幾十年來,西方國家想方設法封鎖,限製華夏發展,如今,他們依然能殺出了一條血路。
邁出這一步,意味著探月工程第四階段結束,也是另一個征程的開始。
“1…2…3。”
大概停頓10秒,兩人同時邁出腳步,踏上這一塊沉寂億萬年的處.女地。
腳步不重,如同平常走路的模樣,但即便兩人再克製,身體卻出賣他們的心情,正激動得顫抖。
成功了!
成功了!
終於邁出了這一步。
地麵的飛蟻航天中心,張劍鋒看著從月球傳回來的腳印和兩人插著旗杆的合照,喜極而泣。
探員工程的其他成員都抱成團,又哭又笑,喜悅與淚水交錯,場麵卻非常和諧。
他們探月工程有自己的登月器,但第一次不能失敗,所以選擇搭乘飛蟻航天中心的便車上去,安全係數最高,成功率最高。
現在終於成功了。
陳默在一旁鼓掌,提他們高興。
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華夏這幾十年,從封鎖中一路走到今天,其中背負太多先輩的汗水與無數工作者默默的努力。
這一步,就是強大自信的標誌。
這將極大激發民族自豪感、歸屬感和凝聚力,其中帶來的無形收益,是無可比擬的。
久久過後,張劍鋒才平複激動的心情,本來年近50的張劍鋒,在以往的操勞中略顯老氣,頭上已經略帶白發,如今身上的喜悅和精神,似乎讓他一下子年輕十幾歲。
“這次太感謝你了,陳院士。”張劍鋒感激說道,朝陳默微微鞠了一躬。
“不用那麼客氣。”
陳默急忙躲開,扶起張劍鋒,這一鞠躬他可受不起。
“現在該將好消息告訴國內的民眾了。”
張劍鋒仰視著大屏幕的兩張照片,這兩張照片,是他們兩代人嘔心瀝血努力的成果,其中的艱辛,隻有他們自己體會得到。
而國人,也一直在等待著他們這個完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