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傷亡慘重,浙軍毫發無傷,看上去誇張的如劇情,但這就是現實。
火器在這個年代就是降維打擊。
彆說是在大明了,就是幾百年後的清朝後期,也是如此,比如八裡橋之戰。
兩三萬清朝精銳步騎麵對八千人馬的英法聯軍,在這場戰役中清軍難得勇武,沒有臨陣脫逃,沒有畏戰不前,而是悍不畏死的衝向英法聯軍陣地,大呼殺敵,但清軍火槍裝備非常有限,一個個手持長矛、大刀,一腔熱血的衝向英法聯軍,企圖衝破英法聯軍陣地,屠戮英法聯軍。
但是在裝備了燧發槍、滑膛炮以及線膛火炮和線膛步槍的英法聯軍陣前,清軍悍不畏死的衝鋒,在密集的炮火和槍林彈雨中宛如一場笑話。
一戰下來,清軍陣亡數千,而英法聯軍呢,隻不過陣亡了五個人而已,英軍陣亡兩人,法軍陣亡三人。
這樣的傷亡比,讓當時英法聯軍的總指揮――法軍將領孟托痛失養老金。
戰爭結束後,將領孟托回國,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封他為“八裡橋伯爵”,還在議會上提議再給他五萬法郎的年金獎賞,但是遭到多數議員激烈反對,隻能作罷,議員們認為,發生在八裡橋的戰爭隻不過是一場令人發笑的戰鬥而已,一整場戰役我們隻不過被打死了五個人,不值得給他那麼高的年金獎賞。
這就是火器對冷兵器的降維打擊。
雖然這個年代的火器還有些落後,沒有膛線,還是火繩槍,但是相對於冷兵器,絕對是降維打擊。
浙軍處在穀道上方,機械的填充火藥,瞄準穀道裡的倭寇,開火,不斷重複。
穀道裡的倭寇就像活靶子一樣,在密集的火銃聲中,倒下了一批又一批。
穀道裡的倭寇被打的屍橫遍野,哭爹喊娘。
“跑啊,快跑啊。”穀道內的倭寇爭相往穀道外逃命,你爭我搶,甚至拔刀相向。
穀道上方,劉牧看著穀道內的倭寇踩踏著爭相從穀口往外逃命,一會的功夫就逃出去好幾個倭寇了,看到倭寇逃了,劉牧連忙向朱平安提議道,“公子,公子,有倭寇從穀道口往外逃了,咱們要不要推下去一些巨石,堵死穀口,將這些倭寇全都堵在穀道裡,一個也不放跑他們。”
“穀口是我特意留的。”朱平安微笑著說道。
“啊?是公子故意留的?”劉牧一時間呆住了,不解的問道,“公子為什麼給他們一條生路。這些倭寇都是惡貫滿盈,為何不殺死了他們。”
“牧哥兒,你可知道圍三闕一的道理,今日便是。如果封鎖了穀口,一線生機都不給倭寇留,那走投無路的倭寇就會困獸之鬥,激烈掙紮,決死反撲,跟咱們拚個魚死網破,咱們所處的穀道高度並沒有多高,也就十來米而已,又不足夠陡峭,倭寇犧牲一些人的話,還是能夠爬上來的,一旦倭寇爬上來,那我們的火器就喪失優勢了。而且,我們帶來的浙軍,除了你們老兵,還有一千五百的新兵,這些新兵居高臨下開火還可以,若是讓他們跟倭寇短兵相接,那可就強人所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