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貢院裡,兩位主考官和四位同考官正緊張地改著試卷。
這一次因為第一題題目出得奇葩,改卷是前所未有的容易改——能從那個“0”說出些道道,順利破題的,那就有機會讓閱卷官繼續批改下去;不能順利破題,不用多說,直接黜落。
所以雖然有八九百份卷子,但經過一夜功夫,已改了有一大半了。
正主考官潘義庭疲憊地揉了揉眉心。
說真的,桂省這地方偏遠,又不是文風昌盛之地,並不被朝庭所看重。他們派係在京中及幾個重要地區爭不過大皇子一派,因此找補了幾個偏遠省份,桂省就是其中之一。
桂省出身、能在朝堂上說得上話的本就沒幾個,偏偏這些人還都不是大皇子一派的,即便有,家中要不就是沒有子侄考科舉,要不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最後選來選去,他才選了跟趙良有關係的祁家,因為聽說祁家小子的才名似乎不錯,而趙良是大皇子一派的。
在來桂省的路上他就遞了話給祁家,叫祁家小子交卷的時候,即便交不了頭卷,也得交在前十,如此他也能通過一些渠道早早得知哪份試卷是祁家小子的,好在評語上下些功夫。畢竟他身為主考官,即便能在科考時做些小手段,也不能做得太明顯。那些人都虎視耽耽想要揪他小辮子呢。鄉試的前幾名,都得是在試卷上畫圈較多、評語較好的那幾張試卷中排出名次來。祁家小子要是擠不進這幾張試卷裡,想拿解元就隻能做夢。
但他沒想到祁家小子連這點都辦不到,沒能早交卷,而且寫的文章似乎沒有什麼特色,潘義庭改試卷改到現在都不知道哪一份卷子是祁思煜的——祁思煜愛在文章中引用祁元道的觀點,但一來這個“0”的題沒辦法跟氣學聯係起來,二來府學有許多學子都學著他的樣子,多在文章中提及祁元道的學說,所以祁思煜的文章漸漸就沒有了特色。
因此潘義庭很不高興。
他們派係好不容易搶了個主考官的位置給他,他取中的解元是彆的派係的,為彆的派係提拔人才,他有何麵目回京複命呢。
在心裡深深歎了一口氣,他打起精神來繼續批閱試卷。
過了大半日,試卷終於批閱完畢,幾份試卷擺在了兩位主考和四位同考官的麵前。
潘義庭掃視了眾人一眼,先問汪時彬道:“汪大人覺得哪一份試卷堪當解元之才?”
潘義庭不知道哪一份試卷是祁思煜的,自己沒有目標,但他能從彆人的反應中推斷出來啊。畢竟一個人的文章都帶了他自身的特質,隻要有意還是能辨認出來的。比如二皇子派力捧的齊慕遠,他的文章向來重事實,擅推理,在擺事實講道理時還帶著一種銳氣。他平時寫文章就帶有這種特質,到考場上更可以把這種特質給放大,從而讓有意取中他的考官一眼就能辨認出哪篇文章是他的來。
因在京中被任命為主考官,到上路直接南下,時間太短,且不宜跟外人接觸,所以潘義庭隻能拿到祁思煜的幾篇文章,其他考生的文章他並沒安全的渠道獲取,自然不能辨認哪張試卷是大皇子一派力薦的齊慕遠的試卷。
但他自有他獲取的方法。隻要汪時彬力薦哪張試卷,就能得知哪張試卷是齊慕遠的。到時候他直接將其打壓下去,不讓他們得逞便是。剩下的,自然就是祁思煜或彆的考生的了。
潘義庭覺得,祁思煜得不得解元還在其次,不讓彆的派係的考生在他做主考官時取得解元,才是最要緊的。
汪時彬也有六十多歲年紀了,做了一輩子官,潘義庭沒有提出自己想要取中的試卷,而是先問他,這是什麼用意,汪時彬自然清楚。
對此,他也不是沒有對策的。
他指著一張試卷道:“我覺得此生有解元之才。”
潘義庭拿起那張試卷,看了一看,對汪時彬點了點頭,笑道;“不錯,我也覺得好。”
汪時彬臉色一黑,心裡一陣鬱悶,忍不住暗罵了一聲:“老狐狸!”
他指的那張試卷自然不是他猜的齊慕遠的,而是疑似杜錦寧的。
齊伯昆早已跟他打了招呼,如果在竭力爭取下仍然不能讓齊慕遠獲得解元,那就死咬住杜錦寧。杜錦寧不是哪個派係之人,不至於讓潘義庭非得揪下來不可。但杜錦寧跟齊家交好啊,差不多等同於半個大皇子派係的人了。讓杜錦寧取得解元之名,總比讓二皇子派或是四皇子、五皇子派的人得了去的好。
所以汪時彬打算將杜錦寧拋出來,也算是投石問路。否則他直接將齊慕遠那張試卷指出來,目標太過明顯,潘義庭定然會利用他正主考官的權利一票否決的。到時候他再據理力爭,也無濟於事。將杜錦寧的試卷拋出來,是最保險的辦法。一旦潘義庭直接否定這一張,他再趁機把齊慕遠的試卷拿出來,那才是正中下懷。
卻不想汪時彬竟然不按常理出牌,竟然認同他指的試卷,這讓汪時彬鬱悶得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難道他自己就沒有想要取中的人選嗎?
不過想想就算取中杜錦寧,那也起碼沒讓二皇子一派得益。在二皇子一派做正主考的情況下,還能讓親近大皇子一派的杜錦寧中解元,他這個副主考也能向上麵交待了。
這麼一想,他的神情就鬆懈下來。
潘義庭將他的一切神情都看在眼裡,心裡冷笑一下,越發篤定汪時彬推出的試卷不是齊慕遠的了。
主考官和副主考權利大,同考官隻能協助閱卷,對於取誰做解元是不怎麼說得上話的。
但四皇子一派來了兩位同考官,自覺二人的力量加起來也相當於一位主考官了。他們自然要為自己的利益努力。此時見潘義庭和汪時彬爭鬥得厲害,心裡一喜,連忙把他們看中的一張試卷推了出來:“某認為這張試卷文采斐然,卓然不群,當為解元。”
當初在京中,為誰做主考官,誰做副主考,就爭奪了一番,一次次地進行利益分配。四皇子和五皇子派係的人沒能爭過大皇子、二皇子,淪落為同考官,潘義庭和汪時彬又豈容兩位同考官插手名義的排定?
兩人瞥了那張試卷一眼,輪流把那張試卷的文章挑了一通毛病,有誌一同地直接否定道:“這位考生水平不足以取為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