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該放手就得放手(1 / 1)

大國重工 齊橙 1578 字 2個月前

馮嘯辰從張魯彬的語調中已經聽出了他內心的彷徨,於是平靜地說道:“張總工,你覺得,P15還有希望嗎?”

“如果民航……”張魯彬說了幾個字,便說不下去了。

馮嘯辰沒有繞彎子,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道:“事實上,您心裡也非常清楚。即便是民航願意接受P15,P15也不會有前途。民航一年的訂貨也就是兩三架,即便是考慮到國家經濟水平提高,未來對飛機的需求量增大,在未來十年中,民航能夠采購的飛機也不會超過50架。僅僅憑著50架飛機的訂單,你們能做到什麼程度?”

“如果有50架,那我們完全可以活下來了。”張魯彬說道。他可真沒有馮嘯辰那麼樂觀,以他的計算,民航部門未來10年能夠采購20架飛機,都已經是很不錯了,有20架飛機的訂單,足夠浦飛維持住現有的生產了。

馮嘯辰毫不留情地質問道:“張總工,我們造P15的目的,就是為了活下來嗎?美國有波音、麥道,歐洲有空中客車,這些公司每年的產量都是幾百架,我們以每年一兩架的規模去製造,能積累下多少技術,又能夠形成什麼樣的競爭優勢,這樣造上十年、二十年,一旦離開國家的保護,你們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波音、空客一爭高下嗎?”

“這……”張魯彬語塞了,馮嘯辰的這些問題,還真是他無法回答的。

“小馮,話不能這樣說……”薛暮蒼看張魯彬有些窘迫,趕緊出言打圓場。

“小薛,我倒覺得,小馮說的有道理。”孟凡澤在旁邊緩緩地說道,“要說起來,我也不是第一次聽小馮提到這個觀念了,最早我和他討論MT25礦用挖掘機的時候,他就說過類似的話。我們這些人,喜歡算政治賬,覺得能夠造出一個產品就是勝利。小馮和咱們都不一樣,他算的是經濟賬,是國際競爭的賬,在他看來,如果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這個產品就是失敗的。”

“沒錯,我就是這個觀點。”馮嘯辰道,“如果我們花了很大力氣搞出來的產品,必須靠國家的保護才能生存下來,隻要失去保護,就會被外國產品打得落花流水,那這樣的產品對於我們又有什麼價值呢?”

薛暮蒼反駁道:“小馮,你不能這樣說,我們本來就是發展中國家,技術比國外落後一些是必然的。如果不如國外的水平高,就不該發展,那咱們還要自己搞重大裝備乾什麼?”

馮嘯辰道:“咱們搞重大裝備,從一開始就是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去搞的。在初期,咱們可以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一些保護,甚至采取一些手段從國外獲得先進的技術,來提高咱們自己產品的技術含量。但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將來我們的產品能夠走向國際市場,而不是把一個產品永遠地保護下去。”

“那你怎麼知道張總工他們的P15就不能逐漸完善,最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呢?”薛暮蒼抬杠道。馮嘯辰說的這些道理,薛暮蒼既支持又反對,他也說不出到底什麼地方不對,但就是有些難以接受。

其實,又何止是薛暮蒼一個人,那個年代裡的許多乾部都有類似的困惑。多少年來,大家就習慣於自力更生,總覺得什麼東西隻有自己能夠造出來,才是最踏實的。可打開國門之後,卻發現自己這麼多年引以為豪的東西與國外的先進產品相比,簡直是不堪入目。照著這樣的道路走下去,自己隻會被彆人越甩越遠,根本談不上有追上彆人的希望。

在這段時間裡,對中國的未來抱著失望情緒的人可不是少數,當然,更多的人心裡是憋著一股氣,希望能夠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再加上十倍、百倍的汗水,最終實現飛躍。

馮嘯辰理解他們這些人的心態,他比其他人更樂觀的一點,在於他是一名穿越者,他實實在在地看到了中國工業全麵振興的時代。也正因為此,他比孟凡澤、薛暮蒼等人有更多的耐心。30年時間,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也許是過於漫長,但相對於一個國家的崛起而言,不過是白駒過隙而已。

“我相信中國總有一天會有自己的大飛機,而且能與波音、空客一決高低。不過,這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能夠做到的事情。道理很簡單,咱們國家沒錢,咱們也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馮嘯辰看著張魯彬,認真地說道。

馮嘯辰這話,並不是憑空說的。在真實的曆史中,歐盟幾乎是傾整個歐洲之力,才發展起了空中客車。空中客車公司在最初的十年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全靠歐盟的補貼生存,差一點就把整個歐盟都拖垮了。財大氣粗的歐盟尚且如此,以當年中國的實力,能有多少錢砸到大飛機這樣一個無底洞裡去?

張魯彬坐在那裡沒動,但馮嘯辰分明能夠感覺得到,支撐他意誌的那股力量突然間就消失了。他的身體癱軟下來,如果沒有椅背靠著,他甚至可能會滑到地上去。他的眼睛裡也失去了神采,像是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一般。

“馮處長說得對,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應當接受這個結果的。”張魯彬喃喃地說道。

“接受什麼結果?”薛暮蒼問道。

張魯彬抬起頭,勉強地笑了笑,說道:“馮處長剛才說的那些,我在10年前就已經想到了。大飛機是工業科技的頂峰,它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大量的資金來作為支撐。美國有波音、麥道,歐洲有空中客車,都是因為它們的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同時它們的經濟水平很高,民航業發達,能夠提供足夠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型客機的研發才是有保障的。

咱們國家從一窮二白起步,從開始搞大工業到今天,也不過才30年的時間。這麼短時間的積累,要和彆人拚大型客機,完全是不自量力的行為。

你們是不知道,製造前兩架P15的過程中,我們連一個合格的螺栓都要到各地去找,說是舉全國之力,其實仍然是捉襟見肘。這樣搞出來的大飛機,正如馮處長所說,根本就沒有國際競爭力。民航局拒絕接受我們的飛機,反而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我們實在是沒有資格去抱怨。”

“小張,你不能這樣說。”孟凡澤有些聽不下去了,他說道:“P15大飛機的試飛成功,對於咱們國家的航空工業還是有很大意義的。我看過有關的工作簡報,P15研製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技術,對於整個航空工業,尤其是軍用飛機的發展,都有很有價值的。”

張魯彬自嘲地笑笑,說道:“我們前前後後花了國家六七個億,如果一點東西都沒有拿出來,豈不成了廢物了。但捫心自問,得不償失啊。這些錢如果直接花在更有前途的項目上,能夠取得的成果,遠比現在要大得多。”

工業圈子裡的這些事情,外人看不透,內部的人其實是非常清楚的。張魯彬作為一名航空專家,哪能不知道P15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又哪裡不明白要搞出真正有競爭力的大飛機需要什麼樣的投資,以及什麼樣的配套體係。

由於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P15的很多部件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請其他係統的企業協助生產的。這些企業並不具備航空工業所需要的質量控製體係,隻是照著圖紙要求拚湊一個配件出來交差了事。在P15的02號機試飛過程中,不知道出了多少質量上的問題,張魯彬自己就幾乎成了一名救火隊長,不斷地去處理這些毛病。

如果P15繼續造下去,這種格局並不會發生改變。一架樣機可以這樣製造,試飛過程也允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真到要向民航提交成品的時候,還能這樣湊和嗎?民航飛機是要載著上百名旅客飛上天的,質量問題不能保障,他張魯彬敢讓這樣的飛機出廠嗎?

“罷了,罷了,虧我張魯彬也乾了快30年航空,見識居然還不如……馮處長這樣一個年輕人。馮處長,謝謝你的逆耳忠言,我想明白了,P15應該下馬,我們應該放手了。”張魯彬用悲壯的語氣說道。

“那……未免太可惜了吧?”薛暮蒼說道。這畢竟也是一個大項目,前後花了十幾年時間,投入好幾個億,最終這樣放棄,也的確是挺可惜的事情。

張魯彬凜然道:“壯士斷腕,該放手就得放手,我們不能為了個人的榮辱去浪費國家的資金。”

“這兩年,國家搞經濟調整,放棄的項目可不止是你們這一項。”孟凡澤沉聲說道,“從理性上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把有限的資金集中到少數項目上,避免四麵出擊,這個策略是正確的。但從感情上說,像P15這樣的項目,咱們傾注了這麼多的心血,一下子就扔掉了,也真是有些接受不了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