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當中有庶人還未為官,也有地方為官為將者,但都不能發揮之重用。”
“諸卿可知道朕為何會在十三州召集你們?”劉協神秘的一笑,俯瞰著下方的眾人。
“臣等不知。”
眾人相視一眼,都是帶著敬畏之色的說道。
縱然他們每一個都是人才,俊傑,但是在天子的麵前自然是惶恐。
帝皇一怒,浮屍千裡,這可不止是說說。
由此可見帝皇的無上權柄,無人敢違抗。
“朕的大漢遭遇諸多亂象,百廢待興,而朕手下卻無人可用,話到此,你等可明白?”劉協似笑非笑,看著眾人。
這時。
眾人心底一驚,紛紛晃過神來。
“臣等願為陛下赴死效忠。”幾乎不約而同的拜倒在地,齊聲高呼道。
身為大漢子民,如果能夠得到天子的重用,那便是無上的榮耀。
“朕滅董卓,定長安,從一卒未有,到現在擁有三十五萬大軍,而這些大軍皆缺少統兵大將,司州各地,乃至於大漢十三州,都缺少治世之能臣,這對於你們來說都是無上的機遇。”
“朕希望你們能夠證明自己,證明你們有能力被朕看重,被朕栽培。”
“今日召見你們,不單單是簡單的見一麵,而是朕要考校你們。”
“理政的,朕考驗政務。”
“學兵法的,朕考驗兵法。”
“學武的,朕考驗武力。”
“你們可有膽接受朕的考驗?”劉協目視眾人,威聲問道。
“臣等敢。”眾人帶著一種銳氣,齊聲道。
當今天子考校,如若成,日後飛黃騰達,將成為大漢的治世之能臣,就算失敗了,能夠被天子考校也是極為榮耀的一件事。
“好,現在朕先來考校文臣。”劉協滿意點頭,隨而,大聲問道:“此番長安城之戰,朕為何能夠不折損一兵一將,拿下長安城,誅滅逆賊?”
聞聲。
一眾文臣都是麵帶思索之色。
“草民已有答案。”被後世稱之為鬼才的郭嘉站了出來。
“說。”劉協一揮手,目視著郭嘉。
“長安城之戰,郭汜等逆賊有兵馬二十萬,並且據城而守,如若以大軍強攻,就算城破也必然兵力折損大半,但陛下一兵未損,草民猜想陛下定然是用的攻心之計。”
“經董卓之亂,漢室威嚴雖受打擊,但威勢仍存,陛下隻需將董卓死訊傳入城中,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城中的西涼軍必定會臣服於陛下,從而取得城破,自身毫無折損便可破城。”郭嘉帶著一臉自信的說道。
“恩,還有人有見解嗎?”劉協淡淡一笑,繼續看著眾人文臣問道。
“草民以為,想要以攻心之策破城仍達不到一兵未損的地步,畢竟攻心之策也需要時間發酵,最少半月才會讓城中西涼軍嘩變,以草民之見,必然是城中西涼守將從投效陛下,於城內為陛下內應,方達到兵員不損。”
在郭嘉開口後,戲忠也站了出來分析道。
“臣認為...”
一眾謀臣開始針對長安城之戰分析,每人都有各自的見地,也於此讓劉協看到了眾謀臣的睿智。
不得不說,他們不愧是這時代的頂尖俊傑,分析出的形勢幾乎將當日的長安之戰還原了。
這要是拋飛尋常人,就算知道了大戰的真相也不可能還原到如此啊。
“好,現在兵法謀略已過,朕再換一個問題。”
“如今大漢雖表麵一統,但諸侯背地生出野心,隻等時機舉兵反朕,你等覺得朕該如何改變這一局麵,將權力全部集中在手,重肅大漢十三州。”劉協大聲問道,仍然具備考校意義的一道題目。
“臣認為...”田豐站了出來,帶著一臉嚴肅的道:“陛下想要集權,必須先削弱諸侯的力量,由近到遠,取消州牧製,我大漢在開國之時便知州牧製弊端,故而到後來取消,但由於先帝之時,宦官當權,讓州牧製死灰複燃。”
“州牧,執掌一州之軍政,權利太大,難免讓諸侯滋生野心,而陛下集權根本在於取消州牧製,重新劃分權利。”
“田大人之議臣深以為然,但州牧製隻是弊端之一,在沒有州牧製前,刺史之位也相當於執掌一州軍政,臣認為諸侯之亂在於兵權,故而臣提議軍政分離,軍唯有將可執,政唯有處理政務的官員執掌,兩者之間不可兼容,必須有嚴格的劃分,可進一步避免諸侯之亂。”沮授緊接著田豐說道。
“不愧是田豐和沮授,政務處理的能力十分的超前。”
聽到兩人的提議,劉協心底也是滿意的很。
軍政分離,這是劉協一直以來的設想,但想要實施卻是很難,因為一旦貿然,天下的野心諸侯必然不會服從,故而得徐徐圖之。
“如今陛下誅董卓,滅逆賊,讓我漢室聲望恢複,更當長安百姓立下三大利國利民誓言,天下百姓都心向陛下,心向漢室,如若諸侯造反必然會受到天下百姓群起而攻之,沒有人願意當反賊,而解決諸侯之亂已迫在眉睫,陛下可以天子之名號召諸侯入京覲見,如若不來,便是反賊,陛下可著手誅滅。”程昱接著說道。
.......
圍繞如何集權,如何掌控大漢十三州,諸多隻是能臣都有其建議,也無愧他們的才智謀略,各有千秋。
“諸位文臣朕已考校,你們的才能朕也差不多知道了,接下來便是考驗武將。”
對於眾多才智謀臣考校後,對於眾文臣的本事劉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便是考校眾多的武將,在這朝會大殿中的武將,沒有一個弱者,都有著千夫莫敵的勇力,也正是如此,劉協才如此看重他們。
“等候陛下考校。”
趙雲,黃忠,許諸等將齊聲道。
“盧老愛卿,傳召呂布覲見。”劉協威聲道。
“臣遵旨。”盧植立刻領旨,快步離開了大殿。
沒多久。
呂布身著一身勁裝,快步來到了大殿。
“臣呂布,參見陛下。”呂布恭敬拜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