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孩子是李良生的,那為什麼他和他的家人都覺得不是他的,而是彆人的?
對此,張萍也解釋了——
“他曾經做過體檢,醫生說他的精子活躍度很低,想要孩子的可能性很小,其實不止他,我自己也覺得我們大概很難要孩子了,即使真的有也可能會是在數年後。但再不相信我也還是懷孕了,我除了他以外沒有跟任何彆的男人接觸過,孩子除了是他的以外再也沒有彆的可能。”
對此做過解釋後,張萍又自嘲的一笑,“這件事情出了以後,很多人說我傻,生活都過成這樣了為什麼還不離婚,是不是因為我愛他愛的瘋魔了,其實,事情不是這樣的……”
張萍說起了兩人在一起的始末。
他們的這個婚姻,是雙方家長極力促使成的。
張萍比李良生大三歲,她是本科生畢業,做的是進出口貿易的,因為是辦公室人員所以工作也算體麵穩定,她父母一直催她結婚,但是她其實對另一半要求有點高,這個高並不是指經濟收入,而是對方的綜合素養,可是相親見過的人都不讓她滿意,這一蹉跎,就到了近三十歲。
她並不著急,可是觀念非常傳統的父母卻是忍不了了,他們覺得女兒過了二十五歲不結婚就已經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為了這件事都愁白了頭,覺得提到她就丟人,還有一些親戚有意無意的挖苦她,說她女兒是不是有什麼毛病,不然長的也不醜怎麼就沒有人願意娶呢。
大概在很多人眼中,隻要不結婚,那就是嫁不出去/娶不到老婆,哪怕當事人說自己不急,不想找,沒有滿意的,可他們仍然是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暗地裡猜測這人是不是有什麼隱疾,或者是不被人接受的怪癖。
母親身體不好,而且還是多愁善感心中易藏事的人,為了她的婚事她總是失眠,心力憔悴,一想到她會孤獨終老甚至會半夜哭出來。
因為總是失眠且藏滿心事,母親身體越來越差。
迫於壓力,原本不急著的張萍隻得妥協。
她並不是不婚主義,原本隻是想慢慢找到意中人並長久的度過餘生,可既然母親催促,那早點結婚就早一點吧。
她忍不住心底的反抗,開始跟母親安排的人見麵。
李良生是母親一個老姐妹通過一個朋友介紹的,人家把他誇的很好,說小夥子長的不錯,家庭氣氛也很好,還說他的父母都有正式工作,也有養老金可以拿,他們兩個年輕人不會在這上麵有壓力。
李良生那時的工作是一個采購員,收入還不錯,隻是忙了一點,張萍對他的工作沒有什麼挑剔的,雖然對他本人不帶感,但是見麵幾次後對方也是態度殷勤言語熱切,非常體貼。
不知不覺,兩人認識了一個月,見了有五六次麵,媒人問過了兩方的意思,李良生那邊說對張萍很滿意,如果她願意,那就男女朋友相處著。
張萍有些猶豫。
麵是見了五六次,可說實話也算不上約會的程度,兩人有一起看過電影,有一起吃飯,並沒有發生過不合禮儀的舉動,過程中也隻是聊一些比較表麵的天,這種了解程度張萍甚至覺得還不如對同事的。
戀愛和心動的感覺,她完全沒有感受到,也隻是覺得李良生這個人看不出什麼太大的優點,但也說不上什麼嚴重的缺點。
可這時母親卻是跟她談了話,語重心長的告訴她,隻有她結婚了他們老兩口才能最後放下心,才不會因為她嫁不出去而覺得丟臉、顏麵無光。
聽到母親這個說法時,張萍覺得有些焦躁,更有些無力。
不結婚而已,怎麼就讓人顏麵無光了呢,難道對於這些傳統的家長們來說,女兒的幸福與否不重要,隻有婚姻狀態才重要?
如果不結婚就讓人抬不起頭,那結了婚的呢?會覺得得意洋洋、一身驕傲?
那這麼說,自己結上十次八次婚,父母豈不是還高興的飄起來了?
真是荒唐!
但到底,母親的話還是讓張萍沉默下來,一夜考慮後,她就成了李良生的女朋友。
之後,她和李良生又交往了三個月,中間仍是沒有來電,張萍中途還去過李家一趟見了他的父母。
但有些東西是可以偽裝的,隻要對方想要裝出一副和善的樣子,那隻是表麵接觸的話你是完全看不出對方的性情的。
去了李家後,李家父母對張萍非常和善關懷,吃飯時又是給她夾排骨又是夾魚肉的,還說:“以前我們良生在,家中的好吃的都是良生的,以後你要是成了我們家人,那好東西也有你的一份……來,多吃點。”
這話聽著,張萍本能的感覺有些不對,可她畢竟欠缺這方麵的經驗,在看人上還是不太準確的,隻是覺得李家人對孩子很疼愛,也有看在李良生的麵子上善待她。
之後,結婚的事似乎就成了順理成章。
實事上,張萍也有聽朋友說起過他們結婚的事——
很少夫妻是真正的相愛並結婚的,大部分都是相處著覺得還不錯,對方人還行,家庭也可以,說不上大缺點,而且畢竟也談戀愛一段時間了,時間到後要麼就是結婚,如果不結婚且給不出合適的理由,就隻能分手。
如果說分手,那母親會第一個不同意,且她確實沒有合適的理由,對方沒有錯處,她總不能用“感覺不對”、“想再等等”來拖,這難免會讓人覺得她不真誠、矯情,即使拖了,這個決擇終究還是要麵臨的。
於是,就開始商討結婚事宜了。
“……在到彩禮的問題上時我們兩家是有過爭吵的,李家不想給彩禮的,即使給也隻想拿出一兩萬來意思一下,他們的理由是婚姻是將來,不是買賣,隻要兩方是真心的,那何必在乎這種形式。但是我和家人都覺得錢或許不重要,但是態度很重要,我要嫁過去,那你們家的態度也得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