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樓是要留下元吉,李明玉明白了她的話,原本驚訝的神情散去,鬆口氣。
“姐姐應該留下元吉。”他說道。
父親的托付說明元吉是他們最能信任的人,姐姐留下理所應當,這樣他也放心。
元吉的驚訝一閃而過,神情恢複了平靜,沒有詢問李明樓為什麼,更沒有表示他更應該守著李明玉,乾脆利索道:“能。”
李明樓沒有因為他的乾脆而欣慰或者輕鬆:“因為時間緊迫,你要安排的萬無一失。”
她這是在擔心,是失去父親的空泛的茫然擔心?元吉想了想:“大小姐,不是我的手下能掌控劍南道,而是大都督掌控劍南道,隻要小公子在,大都督就在。”
李明樓明白他的意思,父親縱然不在了,他的權利並沒有隨之而倒下,父親能做到今天,手下並不是隻有元吉一個人可用,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元吉死了之後,李明玉依舊平安長大,且身邊兵馬權勢不減。
不過她要的並不僅是保證李明玉的平安,還有某些人在劍南道的不平安,比如項氏。
現在就有個項雲在李家大院,如果動手就能將他殺死,就像項家殺李明玉他們一樣。
李明樓心不由跳起來,放在膝頭被袖子遮擋的手攥住。
“項大人在做什麼?”她問道。
話題突然變了?元吉抬頭:“今天護送小姐的人馬都回來了,項大人見過他們進行了查問,這時候和項九爺在吃飯。”
李明樓先回家,李奉常等人快馬在後,而護送李明樓去太原府的大批人馬則更在後,今日才都趕到家。
雖然李明樓說是因為想家自己回來了,但項雲必然要再查問一番。
元吉停頓一下,又道:“並沒有其他人作陪。”
其他人指的是李家的人,李明樓抬眼看向元吉。
元吉從來不信任李家人,或者說劍南道不信任李家的人,劍南道一直在排擠李家的人,元吉死了也是如此,一直纏鬥了四五年。
那幾年李明玉的信中不斷的提起抱怨,李家的人阻礙政令,李家的人用孝道壓製他,李家的人插手各項生意,李家的人越過他打著懲治下人的旗號,驅逐了好幾個得力的管事。
幾年纏鬥之後,李家的人被趕出了劍南道,李明玉幾乎與嫡支斷了聯係,還好李明玉已經掌控了劍南道,如同他父親一樣成為節度使,所以李氏宗族依仗他,不至於跟宗族都斷了,儘管如此,李明玉的聲名還是有損,常被詬病。
李明玉也不信任李家的人,從來都不親近,如果不是李明樓要求,他今天最多隻去見見李老夫人,不可能陪同吃飯還在李老夫人那裡午睡,膝下承歡這種事李明玉和李明樓從來沒有做過。
這不是元吉的影響,元吉不信任李家人也不是私心妄行,李明樓很明白,這是因為父親。
李奉安臨死前將李明樓姐弟托付給親隨下人元吉,並不是因為事發突然等不到李家的人到來,而是原本就不打算托付給他們。
李奉安對家裡吃喝穿用度從不吝嗇,但不允許他們插手他的生活,俗話說一個兄弟三個幫,他這樣將家裡的兄弟們排斥在外,哪怕送回去的錢再多,也顯得疏離隔閡,也便沒有了信任。
李奉安的做派的確跟常人不同,但他一直以來的行事都是非常人。
因為一直在外以及李奉安的影響,李明樓姐弟對李家的人也是如此,但現在李明樓要重新想一想。
這不是她對父親不信任,事實上父親對李家人沒有看錯,父親死後李家的人對李明玉恨不得生吞活剝,無奈被嚴防死守打壓沒有得手。
李奉安已經死了,李明玉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李家人認為這一切都是以元吉為首的下人們教唆的,雙方互相恨之入骨廝殺纏鬥,同時都需要拉攏同盟相助。
項家,就是這個同盟。
那時候不管是李明玉還是李家諸人給她寫信從來都不說項氏的壞話,隻有滿口讚譽和信任。
靠著這信任,項氏不斷的壯大,蠶食,然後......
“姐姐?”
李明玉搖了搖她的衣袖,打斷了李明樓的走神。
李明樓看到李明玉擔憂的神情,抬手撫了撫他的頭,再看向元吉:“除了安排小寶回劍南道,還有一件事你要立刻辦。”
元吉等候吩咐,神情平靜又沉穩,讓人相信不管你提出什麼要求他都會答應並立刻去辦。
“父親節度使的承襲。”李明樓說道。
節度使不是爵位,是朝廷任命的官職,從來沒有聽過官職承襲,李奉安過世後,朝廷已經給了撫恤,追贈了李奉安,官其幼子,李老夫人也有誥封。
但那些都是虛名,節度使可是位高權重的實職。
讓一個小孩子承襲,這是前所未有。
元吉臉上的平靜被打破了,驚訝的看著李明樓,閃過一絲猶豫,也許他的判斷錯了,小姐並不是那麼理智.....
“我會親自寫奏章。”李明樓並不覺得自己說的是多麼荒唐的事,“你在最短的時間把它呈放到皇帝麵前。”
元吉動了動嘴唇,最終應聲是。
李明樓看著他的神情,雖然知道元吉會聽命辦事,但信心滿滿的去辦事和聽命儘心辦事還是不同的。
“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元吉。”她說道,“要起戰亂了。”
元吉肅容道:“小姐,不用擔心夷人,已經平息叛亂了。”
西南的夷人是突然叛亂的,還導致了李奉安的過世,從來沒有經曆過這些的李明樓姐弟嚇壞了,以為天下大亂了。
李明樓搖搖頭:“夷人叛亂平息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真正的叛亂不是在我們西南,是在東南。”
元吉一怔看著李明樓,這什麼意思?
“元吉。”李明樓道,“天下要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