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三年(上)
無有叫才旦倫珠離開太遠,應在這裡,若是此物暴起發難,便是在什麽地方,都無可躲避,所以陸峰將自己的手套在了人皮古卷之中,在充滿了彈性的人皮古卷之中,陸峰伸出一根手指。
小心翼翼,極其謹慎的在這隕石之上,戳,戳,戳。
三下,指頭指點在了此隕石之上,陸峰很鎮定,很專注,口中還在誦念「六字大明咒」,三下「指點」,那被手掌皮子包裹住的隕石一動不動,便如一顆真正的石頭仿佛,無有任何生機。
若一物,看起來如石,嗅起來如石頭,觸摸起來,也如石頭。
那此物應是何物?
是厲詭!
反正不管陸峰怎麽動手,便都覺得這石頭便是真的失去了活性,是一塊礦物,死物,故而陸峰去看人皮古卷,去看剛才的觸摸是否已經汙染丶腐蝕了自己手頭的人皮古卷,止這般一翻閱,發現他的人皮古卷好好的!
應有戲!能乾!
於是乎,陸峰便將人皮古卷展開——此刻人皮古卷展開,就算是不用力拉撐,也有六乍長寬,用其當做包裹來包裹這隕鐵,應也有不錯的作用的,所以陸峰索性直接將人皮古卷拿了起來,將其連帶著外麵的手臂皮毛,完全包裹在一起。
直到這般時候,這隕石方才有了動作,止還無有等到它有所動作,如何反抗,人皮古卷之上,忽而的便出現了一張大嘴,將其吞下!
這一切,便都在兔起鶻落之間,止陸峰想要阻止,其實還是可以阻止,但是他卻一動不動,任由這般事情發生。
他對於隕鐵,束手無策,那便就叫有策之人,施展手段,將其吞吃了下去,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孩子喜歡吃,吃點就好。
止陸峰還是第一次知道,人皮古卷還是有嘴巴的!
他原先以為,人皮古卷亦是一個殘忍的,將某些人的皮子在新亡,或者是活著的時候,將其扒拉下來,類似於人皮唐卡的物件。
可是現在看起來,這人皮古卷,似乎從來就是一張人皮古卷?它從出現就長這個樣子,從開始出現便是古卷的模樣,就和人出生長得有四肢五官一樣。
都是自然而然的產物。
想念到此,陸峰便感慨造物之神奇,陸峰從不相信自己現在的思緒,都是「天馬行空」,「信馬由韁」,應他修行到這程度,便是可以看穿自己的內心。
時時刻刻在自己的菩提心上拂走塵埃。
作為一個念經的僧人,他絕對無可能欺瞞自己,所以陸峰越發的覺得帶著他來此地之物,越發的神奇,巧妙。
那人皮古卷大嘴一張,將東西一吃,便自己再度摺疊了起來,那薄薄的一層人皮古卷,吃了那物之後,竟然也無有「腹脹」的感覺,亦是平滑的很,也無從得知這人皮古卷將那隕石吃到了什麽地方。
陸峰一時之間也無用再思索此事,他止覺得一陣輕鬆,了卻了一段因果。
起碼目前最危險之事情,已經除了。
無有了隕石之危害,便是連著附近的詭韻,都消散不見,這精舍終於像是一個高僧住的地方,有著一種不屬於密法域許多建築的光照條件,如若不是外頭還有數不清的無頭厲詭精魄,便是叫陸峰住在這裡,陸峰也是願意的。
常與書作伴,更有無儘智慧資糧,諸般文字般若。
可惜,便止是陸峰的妄念,陸峰察覺之後,斬斷了妄念,將才旦倫珠帶在自己身邊,與此同時,見到地上那些護佑他過來的等高佛像,便一個個變得止巴掌大小,根據此大小,放在藤箱之中,恰好帶出。
至於說人皮古卷,人皮古卷吞吃了隕鐵之後,再度恢複成了正常大小,甚至還自己摺疊了起來,摺疊成巴掌大,看起來和平時無二,止陸峰想要將其拿過來,展開的時候,剛剛欲有動作,忽而心中便是一凜!
隨即是站著不動!
便是他的眼睛之中,瞳孔深處,蓮花綻放之所,陸峰止看得到一片「虛幻景象」,在那「虛幻景象」之中,無儘業火從他打開的人皮古卷之中流露出來,直接將他化作了一道火炬!
業火粘稠如炬,沾染在了他的身上,直到將他徹底化作了灰燼。
陸峰立刻熄滅了將此物打開的心思,將其老老實實的放在了自己的身上,無用打開,便無有烈焰,陸峰也無可能將其丟在這裡不管——他還無有癲到這個程度哩,不過想起來,這亦有可能成為一種手段。
在他證得水大丶火大之後,他便已經水火不侵,便是在火中行走,水下盤坐,亦能安然無恙。
所以這能夠將他燒化的烈焰必定是非凡之物。
「罷了,罷了。」
陸峰從善如流,將其收在身上。
暫時看起來,人皮古卷應還是能裹住此物,至於之後如何,那便是之後的事情了。
陸峰須得先度過眼前的難關。
他須得找到一個地方,為自己的唐卡曼荼羅開光。
眼見著這些佛像,陸峰叫才旦倫珠帶一些,他問才旦倫珠:「你覺得哪一尊佛和你有緣,你便去請得哪一件帶著。」
這亦是屬於才旦倫珠的機緣。
才旦倫珠雖然念佛,但是他無有見過佛像,亦無可能知道這五方佛寂靜尊為何五位,有甚特徵。
故而在這個時候,便是看他緣分的時候到了,這五尊佛,自然是大日如來,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和不空成就佛。
此五尊佛在此地亦是按照順序排列,都呈現出了紅藍白等幾種吉祥的色彩,其中大日如來,具足法界體性智,屬佛部,為最中間。
東方阿闍佛,具足大圓鏡智,屬金剛部,自然在東。
南方寶生佛,具足平等性智,屬寶部,在南。
西方阿彌陀佛,具足妙觀察智,屬蓮花部,在西。
北方不空成就佛,具足成所作智,屬羯磨部,在北。
這五位,無管是得了誰的傳承,隻要無有在修行路上早夭,便一定是一位可以轉世的大佛爺,應修行這五位佛的傳承,本身便是一場大修行和大造化,許多上師便是轉世數次,都無能修的這五位佛之寂靜尊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