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建議的動靜有點大

所以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搞攻-5的同誌有一種自己是傻子的感覺,這麽明顯的問題,怎麽就沒想到呢。

「鵝卵……」,沒錯,這個單位,就是上次問高振東16mm和8mm鋼纜的那個。

還好,現在隻是在做靜力試驗,還沒有到首飛的時候,樣機造得也不多,就幾架,損失不大。

看來還是隻有布置回翼根了,原本出於什麽原因將6爺布置在翼根的航炮放到了機頭,具體不得而知。

不過高振東從圖紙上估計,可能是因為原本尖頭為了取得更好的下視視野而改進的,但是卻沒什麽好的裝備往裡麵裝,乾脆把翼根的機炮移到這裡來,把翼根的空間節約出來裝油。

如果說信件裡這個事情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話,那下一句就不是那麽好懂了,至少對於現在的攻-5型設計人員來說,根本想不到這個事情,或者說想到了但是不知道怎麽處理。

「鑒於該機超音速性能要求低於1.5,現設計D型進氣道總壓恢複係數在超音速狀態下的劣化情況,尚在可接受範圍內,但進氣道設計在保證低速足夠進氣量的同時,未考慮高速時大進氣量可能帶來的發動機喘振問題,建議考慮補充高速放氣口。」

原本攻-5那個光杆構型飛1.1馬赫,算是勉強能超音速的速度,帶調節的多波係進氣道顯得有些沒有必要,雖然這時候的攻-5,由於591和鎢鉬合金丶計算機技術帶來的紅利,推力要比原本的大不少,速度高一些。

但高振東做過估算,這個速度仍然沒有達到需要多波係進氣道的程度,高振東也就不準備把事情搞複雜了,鑒於未來我們的經濟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高振東還是想簡單可用就好。

但發動機的進氣情況在高速低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低速時,進氣量可能不足,後來的戰鬥機普遍采用輔助進氣口的方式。

不過這個時候,由於速度跨度範圍小,這個問題並不突出,一般是采用一招鮮的方式,沒有輔助進氣口。

如此一來,低速時的進氣流量是能保證了,但是高速時大進氣量可能帶來發動機喘振的問題卻出現了,雖然這個時候飛機還沒試飛,沒有發現,但是隱患是存在的,甚至可能比高振東前世看到的還要暴露得早。

因為這個世界的攻-5,天生就比他前世看到的要飛得快!因為那兩台發動機更好了。

飛得快了,問題自然就會出現的,好東西帶來新問題,這找誰說理去。前世的5爺,也同樣是在改型用上了改進發動機,推力上去了之後,不得不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幾位在看信的設計人員彼此對視一眼,這回沒有罵自己傻了,這東西和機炮布置不同,的確是想不到,但這比乾傻事還讓人難受,說明設計的時候,考慮還是不周。

如果說這兩個建議改動都相對較小,屬於修修補補,對飛機的設計並不具備顛覆效果的話,那接下來的信裡的話就有點兒讓攻-5的設計人員心驚了。

「鑒於該機現設計作戰半徑較短,建議可以考慮采用翼身融合方式,增加機內容積,同時可以減小阻力,以提高升阻比,同時對於機體剛度帶來有利影響,設計得當,可有效降低機體重量。」

翼身融合,典型的就是花旗佬的F-16了,那是真漂亮。

早期戰鬥機像F-16融合得這麽徹底的不多,雖然其他一些翼身融合的戰鬥機融合方式和程度雖然不同,但是翼身融合帶來的好處還是在的,無非是多寡而已。

翼身融合綜合來看,機翼與機身連接處尺寸越大,得到的好處就越多,當然有些弊端也就越多,比如穩定性下降。但這並不是說,隻有飛翼丶無尾三角翼丶截尖三角翼這種飛機才能用翼身融合。

看到這裡,瓷都飛機廠的同誌很是好奇。

翼身融合?這是什麽新技術?倒是能從字麵上理解到一點,不過搞技術還是比較忌諱望文生義的。

雖然不明白,但是信裡的一堆好處還是不由得他們不心動,大家興衝衝的往下看,想看看這個「翼身融合」到底是個什麽東西,然後他們發現……

沒了!

這個東西就斷在這兒了!

挖個坑就跑了!

這要擱幾十年後,先天網文聖體了屬於是。

但是瓷都飛機廠的同誌現在並不知道網文是什麽東西,他們隻知道斷得很難受。

幾位同誌麵麵相覷,最後負責型號的肖總安慰大家道:「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