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統一的GBK(3k)
「.我們的科研帶頭人高振東同誌,廢寢忘食,不辭辛勞,在已經承擔了多項重大科研任務的同時,還不忘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帶領運算所的同誌,刻苦鑽研,奮力拚搏,在新年之際,向全國群眾,獻上這份來自科研戰線的新年賀禮。」
「我們在此,向以高振東同誌為首的科研人員表示祝賀,並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
會場掌聲雷動,和高振東熟悉的人,知道這是他的基本操作,可是不那麽熟悉的人,卻是對此暗含驚訝。
「我乾這一個都乾不好,他還能乾一堆?」
「高主任的風格你不知道,從來都是多項工作齊頭並進,還幾頭不耽誤。」
「人家把業餘時間都搭進去了,你沒聽見嘛。」
「英雄,英雄!」
「誒,你說對了,這人還真是英雄,戰場上立功下來的。」
「真的?比不了,真比不了。」
隨後,十二機部領導親自操作鍵盤,打開了一個已經編輯好的文本文件。
記者把照相機和攝像機都對準了顯示器,一行漢字在屏幕上滾動出來。
「祝全國人民新春快樂!」
這種麵對全國人民的祝詞,運算所就沒有玩兒類似「hello world」那種專業花活了,很應景,很接地氣的,打上了一行新春祝詞。
這行新春祝詞,也是漢字第一次丶在大庭廣眾的見證之下,正式的登上信息技術的舞台。
人們歡呼雀躍,雖然運算所的人已經激動過了,可是彆的人還是第一次見,而且,運算所私底下激動過,不等於在正式登上舞台之後就不能再高興一次。
我樂意,你管我?
這行祝詞用的字,是簡化字。
最早的簡化字概念源於於1935年,隻有300多個字,然後到了建國後,1956年,正式公布了《漢字簡化字方案》,有2200多個字,正式的《漢字簡化字總表》分彆在方案公布的八年後以及1986年頒布修訂過兩次。
和某些說法不一樣的是,第一批簡化字主要來源於古文獻中使用過的漢字簡化寫法,500多個最常用的漢字簡化字中,在建國後才出現的僅有100來個。
注明的例子,王羲之的字帖裡,簡化字的寫法就相當多見。
因而從來就不存在什麽繁複的寫法才是「正體字」,無非是為了降低群眾的學習成本,在已有的寫法中,選擇使用了一個更為簡單便捷的方案而已。
不過,1977年公布的第二批簡化字的確是簡化過了頭,因此第二批簡化字除了少數文字之外,整體於1986年被廢除。
高振東和運算所選用簡化字方案來做第一版的字庫,除了響應56年的漢字簡化字方案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工作量小。
簡化字在學習和推廣中的好處,由此可見一斑。
好的東西,自然就會被選擇和流傳,例如一簡字。
走火入魔了,人們也自然會用腳投票,比如二簡字。
「一隻憂鬱烏龜」和「壹隻憂鬱烏龜」,想來還是願意選前者的多。
慶功會,或者說叫獻禮會結束,記者本來想采訪高振東,卻被叫停了,略微宣傳一下事跡可以,但是深入采訪,還是不被允許的。
兩名記者一臉遺憾的看著高振東離開會場,一名女記者眼裡,仿佛不隻是對工作的遺憾。
高振東並不知道這些小插曲,他有事情和十二機部領導商量。
會場外,高振東和十二機部的領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下一步,把繁體寫法也加入到字庫,並將字庫和漢字編碼表形成標準,流傳出去。
十二機部領導有些沉吟,這東西倒是不涉及任何秘密,可是繁體有些敏感啊。
高振東卻笑著說了幾個字:「領導,統戰嘛,不寒磣。」
高振東這隻小蝴蝶這次想扇的翅膀很簡單,這回,日後不會再出現GBK(簡體)和BIG5(繁體)兩個漢字字庫的事情了,隻有統一的GBK。
搶先製定標準,做好工作,再通過某些渠道流出去,好東西自然有人會用。
此語一出,十二機部領導眼睛就亮了。
軟實力丶影響力這種東西是潛移默化,無處不在的。
而讓彆人心甘情願的用,這卻是最難的,恰好,高振東的這個提議,卻是比較合適的一個。
沒有任何敏感的內容,沒有任何宣傳和說教,沒有任何意識形態和陣營的衝突,它們隻是安安靜靜的,流傳數千年的,不論何時何地割舍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