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難的痛苦折磨之下,蔣鎖當了逃兵。一次香港的海兵隊在珠江口進行水上航渡訓練的時候他故意落水,然後潛出去很遠,爬上了岸。
他脫下自己的伏波軍製服,丟掉了所有的東西,在附近的漁村裡偷了一套衣服,他沒有想過自己當了逃兵之後準備乾什麼,還是不是打算去報仇,他什麼也不想,就這樣漫無目的的隱入了黑夜。
逃兵是什麼下場,蔣鎖是非常清楚的。特彆自己還是“臨戰脫逃”。他一路乞討到了廣州――因為知道元老奪取廣東已經是箭在弦上,他便一路往北,隻求離元老院遠遠的。
蔣鎖原本並不想投奔官府,他這樣形同乞丐身無分文的人根本不可能被當官的接見,就算見了,也會被懷疑是奸細,搞不好直接推出去就殺了。在他的老家,土寨的寨主也會僅僅因為陌生人“形跡可疑”而隨意的砍掉過路人的腦袋。
蔣鎖對廣東的道路略有所知,當初老班主是帶著他們過五嶺到的廣東,現在他打算還是走老路,翻過五嶺北上,逃的越遠越好。
然而他剛剛走到南雄,便在官道上被路過的一隊官兵抓了差,去搬運貨物。
貨物都是木箱,很是沉重,挑夫們肩挑背抗,日夜趕路。要不是蔣鎖這幾年在漁村有吃有喝,打漁軍訓打熬的一副好身板,說不定沒幾日便會活活累死。
蔣鎖想尋機設法逃走。但是官兵看守很嚴,一旦逃跑被抓就會被砍頭。他找不到機會。
要不是某天,一個挑夫摔倒的時候砸破了木箱,散落出裡麵的物件,也許蔣鎖就會活活累死在道路上。
從破碎的箱子裡掉出來的是幾支嶄新的南洋式步槍!
蔣鎖雖然沒當過國民軍,但是卻不止一次的看到過這種步槍。這種槍比陸軍用的米尼槍要次一等,不但射程近,準頭也不好。隻有國民軍和警察才用它。不過對於普通的盜匪海賊來說,這槍已經是很可怕的大殺器了。
這東西明軍怎麼會有?!
他詫異的表情立刻引起了帶隊官長的注意。當晚宿營,蔣鎖便被兩個士兵一索子捆翻在地,押到了帶隊官兒的麵前。
“你認識這鳥銃?”帶隊的官長沉聲問道。
或許是因為多日勞苦的折磨使得蔣鎖對求生的欲望不太強烈了,他點頭道:“這是南洋步槍。”
聽到“南洋步槍”四個字,官長的眉頭一跳,道:“你是什麼人?!”
蔣鎖毫不隱瞞,當即將自己是澳洲人逃兵的事說了出來。
“這麼說,你是髡賊的兵卒了。”
“是。”
“嗯……”官長盯著他,良久籲了口氣,道,“此槍你可會用?”
“這有何難?”蔣鎖道,“此槍在澳洲人那裡不過是國民軍使用的二等槍械。”
“既如此,你且裝填了打一發與我看看。”說罷叫從人把他的繩索解開。
身邊的衛士當即將蔣鎖的繩索解開。蔣鎖此刻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三下兩下便將彈藥裝好,隨即槍抵肩,略略瞄準便扣動了扳機。
這一槍便將二十丈之外的香火頭打滅了。
官長的眼睛頓時放出了光芒,低聲道:“好!”
從這天晚上起蔣鎖便不再是苦力了。
“鄙姓易,名浩然,在熊督師的幕中任讚畫。”官長的態度很是和藹,一點沒有老爺那種拿腔作調的威勢,“你即知髡軍的底細,又願意為朝廷效力,將來的前程不可估量。如今廣東的形勢危如累卵。此次我回廣東,正是要將這批槍械帶回。”
蔣鎖不知道南洋步槍是怎麼流入到易老爺手裡的,但是他知道這必是秘密,便一言不發
“……槍雖好,用來也簡單,可惜沒有一個人能用的象你這麼好。髡賊不愧有善練強兵之譽,可惜可惜!”
他說可惜的時候雙眼望著東北方向夜空,眼中滿是悵然之色。
“若是澳洲人願為我大明效力,何愁東虜不滅,流寇不平!可惜如今已經遲了!”
易浩然將他帶回了肇慶。一路上,蔣鎖知道這位幕僚師爺原是遼東人,有個秀才的功名。不過比起四書五經,他對兵法更有感興趣,《孫子兵法》、《武經總要》之類的曆代兵書被他翻來覆去看了上千遍,以致閉上眼睛都能倒背如流。他屢試不第,家累益重,易浩然要養家糊口,在廣寧的一家武將家中任教。雖然掙錢不多,倒一家安穩度日,其樂融融。
四十歲那年,朝廷的大軍在薩爾滸被努爾哈赤打得大敗。遼東各城池相繼失陷,東家戰死,廣寧撤鎮,他帶著全家往關內逃難,一路妻離子散,好不容易在京師落腳,隻剩下他孑然一身了。
總算他在京師還有幾個師友親戚,輾轉請托,靠著自己的出身遼東的優勢和“知兵”,易浩然在即將出關的袁崇煥幕中謀了個差事。他在袁崇煥幕下,有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見證了遼東曇花一現的勝利,也看到了袁崇煥、毛文龍之間的爭鬥。袁崇煥被捕下獄之後,無處可去的易浩然靠著這點資格又投奔到起複的孫承宗幕下,隨他收複關內四城,然後又看著他旋即被排擠,稱病引退。已經年過半百易浩然得了孫承宗的一封“八行”,投奔兩廣總督熊文燦幕下。
熊文燦幕下這樣靠著麵子舉薦來的幕僚不知凡幾,自然也不會高看他這位秀才公,不過每月資助他一些錢糧,撥一間屋子居住而已。平日裡也不叫他辦事。易浩然也樂得清閒,四處遊玩。他已經是但他卻發現廣東也並非沒有戰亂的樂土。幾年之前,王尊德集全省之力討伐澳洲人,卻在澄邁大敗,髡賊入寇珠江口,廣州城也險些淪陷。
這一仗當時在朝中也是引起軒然大波的,官兵陣亡散失人馬數萬,將官損折多名。不過,事後聽聞“髡賊”在廣州城下戰敗,泛舟出海逃去。隻在瓊州沿海四散作亂,已不足為患。
然而他很快發現真相不是這樣,澳洲人不僅沒有退去,還實際上控製了整個瓊州府,甚至在廣州城外就有他們的營寨。隻不過他們不搶不殺,大家都能謀個太平,這才能掩飾過去。而廣東官場對髡賊完全是“畏髡如虎”,對髡賊的一切都是不聞不問,隻當他們不存在。
易浩然知道髡賊“賊勢已成”日後必成大患。便四處訪問澄邁之戰和珠江口幾次與澳洲人交戰的親曆者,很快他就意識到髡賊是比建虜更為凶險的對手。
幾經沉淪,他已經識儘了官場的虛偽,可他心中總有種忠君報國的情懷;加之見識過太多戰亂,要讓百姓們免受生靈塗炭之害,就必須能打勝仗。
“要天下太平,隻有以戰止戰。”易浩然在往肇慶去的船上如此說道,“髡賊也是人,兵丁亦都是貧苦的百姓。所倚仗不外乎船堅炮利部伍嚴整。隻要朝廷能下決心精器械,練新軍,不愁髡賊不敗。”
易浩然毫無老爺的架子,也沒有上等人要求教於人時候降尊紆貴的做作,他對蔣鎖談及自身,談及天下大勢,論及對“髡賊”的看法的時候,都很坦然。而蔣鎖說起澳洲人、伏波軍的事情,也是頭頭是道。
兩個年齡身份懸殊的人便在這一路上的交談中相知相交。到的肇慶時候,蔣鎖已經知道,這批武器的確是從髡賊手中弄到的。熊文燦花大錢從福建和山東搞來了一批南洋步槍和彈藥。準備裝備自己的家丁。因為路途遙遠,易浩然這個“閒人”便得了這個差事。
回到肇慶,易浩然繳了差事,又將此事悄悄與熊文燦稟報了。引來了熊文燦很大的興趣。他秘密召見了蔣鎖,對他“棄暗投明”予以嘉許。一番問答之後,雖然心中對蔣鎖的“悖亂無禮”略有微詞,認為他“久染髡賊習氣”,但是看在他對“髡情”熟悉,又擅“髡器”的緣故,還是對他讚賞有加,賞了他五十兩銀子,授了他中軍哨官的軍職,專門負責家丁的訓練工作。
易浩然因為辦事得力,尤其是收了蔣鎖這樣一個“人才”,在熊文燦幕中的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幾次對談,熊文燦發現易浩然不但知兵,且對髡情的分析看法頗有獨道之處,便漸漸有了倚重之勢。這一下,卻惹來了常青雲這個“髡務第一人”的傾軋。熊文燦為了平衡雙方關係,又為了加強自身的戰力,便打發易浩然到廣西練新軍,蔣鎖隨著去了,在廣西又升了千總。
這支不過五百人的新軍,雖然不全是用南洋步槍武裝起來的,卻是熊文燦花了大價錢武裝訓練起來的。此時,蔣鎖正帶著這支人馬,守衛在梧州城西桂江對岸的榜山上,既然背後刺殺有賞識之恩的首長是不義的,不為青霞報仇也是不義的,那就堂堂正正地在戰場上了結恩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