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航海學(1 / 1)

臨高啟明 吹牛者 2102 字 2個月前

象限儀在這個時空出世還不到半個世紀,現在有人對李華梅說這個比象限儀還要好,她當然是不大相信的――比象限儀小巧倒是真得。

“吹牛。”言簡意亥的直接否定了。李華梅和主人經常在東亞海域活動不一樣,她的船主要去果阿,有時候也去馬尼拉,借助這個兩個殖民城市的窗口,多數歐洲的新鮮玩意她都見識過,但是從來沒聽說有比象限儀更好用的航海儀器了。

“嗬嗬,你沒見識過的東西多了,六分儀算什麼。”林傳清一臉無所謂的樣子。

李華梅看到有個地方似乎還鑲嵌著鏡片,正想湊上去摸摸,忽然聽到有人喝止:“彆摸,當心把玻璃弄花了。”

回頭一看,卻是個不認得的人,三十七八多歲,又高又大。短毛們普遍比較高,但是這個卻特彆高,看上去至少有六尺七八(米)的模樣,比周圍人都要高出一個頭,身體健碩。圓臉大眼。身穿一件澳洲人常穿的藍色對襟小褂――他們叫作訓服,又有人告訴過她:藍色的是海軍的,灰色的是陸軍的,花花綠綠的則大家都穿。膚色黝黑,皮膚很粗,看得出飽經海風海浪的洗禮,神情堅忍嚴肅。

他身後,是六個穿著一色黑色立領學生裝的男孩子,看上去都在十三四歲之間。個個麵色黝黑,在晃動的甲板上站得卻很穩固。全都挎著一個綠色的帆布書包,整齊的站成一排。

“陳委員,又給小孩上課?”從林傳清搶先打招呼這點,此人應該是個級彆比較高的短毛。

“是啊,這群航海班的孩子,到現在就在博鋪鋪劃過船,這次出來正好來個實習。”

他走過來,從李華梅手裡拿回了六分儀,沉聲道:“這東西最要緊的地方就是玻璃鏡頭了,摸花了就沒用了。”

李華梅說:“我不是沒見過嘛。什麼稀罕玩意,當個寶貝似的。”

壯漢卻根本不搭理她,看到蒙德跌跌撞撞的從船舷旁回來,毫無表情的斥責道:“一個水手的儀器就是他的生命,你就這麼隨便一丟還想當海軍?!”

“是,是,我――”蒙德站都站不穩了,但是看得出對這個人很敬畏,努力想做出一副立正的模樣。

“回艙去吧,解散!”

“是!”蒙德努力想來個立正敬禮,覺得胃裡又是一陣的翻江倒海,又往船舷邊去了。

“你會用象限儀?”陳海陽回過頭來看著眼前的這個女人,他還是第一次近距離實際觀測這個女人。按現代標準,她也不算矮了,至少有165cm,在當時更高了,身材高挑,頭發削薄了在腦後紮成一束,乍看起來到的確有點現代女性的感覺――難怪海軍裡的宅男都暈頭轉向。

“當然會用,這是吃飯的家夥。”李華梅看得出這是個難纏的家夥,正色道。

“先用給我看看吧。”陳海陽眼下對古代航海技術非常有興趣,現代船隻導航用的很多設備在本時空的是無法製造的,如何運用近代古代的成熟技術就成了培養新一代水手的主要課題了。

“行啊,我去拿個箱子上來。”她甩了下垂落到耳邊的馬尾巴,“不過一會你也要教我怎麼用這個六分儀!”

“可以。”對方回答的很乾脆。

“林委員,六分儀不要緊嗎?”林傳清看到李華梅下甲板去了,問他的本家。

“沒什麼了不起的,本來我們也要教這些孩子的。”陳海陽說,“再說她也教我們東西。”

“嗯,說真得我也想讓這妞給我點操舵的訣竅。”

“你彆開玩笑了,你這老蛇頭,小小機帆船都敢橫渡太平洋的貨,還需要人教這個?”

“機帆船好歹也有發動機。”林傳清使勁的把住舵輪,“這種純帆船,手感總覺得有點不對。”

說著話,李華梅又爬上了後艉樓,手裡提了個箱子,這個箱子的個頭和體積還不小。

“這是我的全套儀器。”說著她打開。

箱子裡是幾件儀器、書和成卷海圖。

“還有幾件東西在杭州號上,都是固定式的,沒必要拿來。”

陳海陽饒有興趣的看著她拿出來第一件東西。這個東西體積還挺大,是用青銅製造的,它的半徑大約米,青銅鑄造,中間鏤空。在象限儀外圓側麵刻著角度,最小刻度為度。在圓心部位裝有兩個銅環,用來懸掛,圓心位置垂下一根細細的絲線,線端墜著一個鉛球。在象限儀的一條直邊上鑲著兩個銅塊,上麵有兩個直徑約5毫米的圓孔,可以用眼睛透過這兩個圓孔對星星定位。

“這個就是象限儀了。”李華梅解釋道,“又有人叫它海洋星盤的。”

“等等,我記得象限儀不是這樣的。”陳海陽越看越覺得這東西和他當年在艦艇學院念書的時候看到的象限儀的圖案不同。

“這個就是象限儀,”李華梅說,接著她明白了,“你說的應該是英國象限儀。”說著她拿出了裡外一件儀器,尺寸要小得多,也是青銅製造的,和六分儀有些類似。

“這個明明是背照準儀啊!”陳海陽拍了下大腿,想起了教科書的上標準名稱。

“背照準儀?這我可不知道。大家都叫它英國象限儀。不過這個的確好用,精度高。”

英國象限儀。陳海陽想這還真是直觀――這是英國航海家約翰.戴維斯發明的。

“星盤現在看不了,晚上再給你示範好了,先看象限儀。”

陳海陽關照學生:“你們都仔細看著李教官的操作!”

“這是要我當教頭呀。”李華梅咯咯的笑了,“我就獻醜啦。”說著她把背照準儀舉了起來。

背照準儀之所以叫“背”,主要是區彆於在它之前的使用的直角照準儀。兩者的使用方法類似,區彆是一個要直接觀察太陽,一個則正好相反,要背對太陽。

操作的時候,觀測者背對太陽,通過大弧角器上的照準器和小弧角器上的照準器上的窄縫瞄準地平線。通過估算設定投影照準器,調節照準器直到上邊的陰影落於窄縫的上邊。同時可看到地平線。兩個弧角器上的讀數相加就是頂距。再通過公式的計算就能知道具體的緯度了。這個儀器的因為大圓弧被對角劃分,即使很小的角度也能精確的讀出。使得緯度計算的精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華梅直接操作了一遍,又讓海軍學員們一個個的逐一操作,讓他們分彆計算出緯度。這些孩子雖然多數海上人家出身,但是幾乎全不識字,更不用說數學了。靠著國民學校的惡補才把知識補起來,自然計算起來慢的很了。幾個人又量又算,交上來的答案和李華梅測出來的數字差得還相當大。

陳海陽看了一遍幾個學生的計算,有人明顯是計算錯誤,觀測數字和計算過程沒有問題。看來學生的悟性總還算可以。畢竟在此前的岸上教學中,他們已經把諸如:地球、經緯度、時差和基本的地理天文知識教授灌輸給了學生。否則光講緯度的概念就能把人急死。

“他們知道經緯度?”李華梅有些吃驚。在大明幾乎沒人懂這個概念,甚至每天在海上討生活的人也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中國的古代航海另有一套體係。

陳海陽有些奇怪,經緯度概念不是航海中最基本的概念麼:“都教過他們,不然怎麼航海?”

李華梅有些感慨:“在大明懂什麼叫經緯度的我看不超過十個人。”心裡起了疑竇。這些澳洲人總說自己是大宋失落在海外澳洲的移民,既然孤懸海外,怎麼會知道歐洲的科學呢?還有這些儀器。好像他們一直在和歐洲往來一般。可是歐洲人卻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真是奇怪。

接著拿出來的是個青銅的小盤子,上麵有刻度、小孔和指針,邊緣是鋸齒形的,乍一看有點象圓鋸片。

“夜間定時儀。不過現在沒法用,要到半夜才行。”

“利用恒星通過子午線的守時性來確定午夜時間嗎?”陳海陽推測著說。

“你真行,一看就知道!用過?”

“沒有,你沒拿出來之前我還真沒想到過世界還上有這麼個東西。”

“這是航海用的小冊子。”她拿出一本書,粗糙的硬皮封麵,已經磨損的很厲害的。

“這本是――”

“《海員曆》。”陳海陽當過海軍軍官,英語還不錯。書名自然看得明白的。

“你懂英語?”

“會一些。”陳海陽很謙遜。

“嗬嗬,真是了不起。”李華梅隨口誇了一句,奇怪這群澳洲人為何人人都懂幾句英語?要說澳洲人貿易立國的話,荷蘭語或者西班牙語似乎更有用處。

她不知道拜另一個時空的普及教育和高考製度之賜,中國三十歲以下的人口,幾乎個個都認得幾個英文。

書裡麵都是一些航海者必須用到的天文圖表,主要是子午線的圖表,適用於每四分之一羅盤訪問刻度和每一度的距離和啟航圖表,以及自然數、三角函數的對數表、潮汐表。是本很方便的海員工具書。

“這書現在隻有在英國有賣。挺難找。這本還是上次從一艘英國船上搞來的。”顯然是戰利品。

另一本是葡萄牙文印刷的,陳海陽看不懂,就得靠李華梅解釋了。

此書名叫《星盤和象限儀的操作規章》。用途是給增加經緯度提供一個參考表。不管是通過太陽還是恒星來確定經緯度,都有必要把緯度的改變和航行距離聯係起來,水手們都有一個距離表。一般貼在羅盤的每個方位上以便增減經緯度。該書收錄了距離表,還有一個從天涯角到赤道的緯度表,還有以4年為周期的太陽赤緯表。此書是作為領航員們的指南出版的,曆史非常的悠久,1509年正式出版,而早期的版本可能更早,至少在哥倫布1492年航海的時候,他就用過這本書了。隨後不斷的修訂再版。

陳海陽翻閱著這些手冊,看著上麵名目繁多的準則和數表。人類為了突破自身的地域,為了探索新的世界所做得努力是多麼偉大。這些手冊雖然看起來很粗糙,有些準則和數字甚至是錯誤的,但卻是無數航海者的智慧和經驗所積累起來的,站在他們麵前,不由得肅然起敬。

眼前的這個李華梅,不也是那些前輩航海者中的一員麼?原本對她一直抱有懷疑和排斥心態的陳海陽心裡多了一種微妙的情感。

海軍學員們都是些半大的孩子,雖然被嚴格的軍事紀律束縛著,但是看到箱子裡出來了許許多多沒見過的奇怪玩意,趁著陳海陽不注意,都在探頭探腦的張望著。

李華梅最後拿出來的是一卷卷的紙:“這些是海圖。很貴得。”她開玩笑的說。

這些海圖都是按照本時空的最新科技成果繪製的墨卡托海圖。中世紀的海圖是平麵的。這種海圖原來是為中世紀的地中海海圖製訂的羅盤方位線的模式,它給出的所有南北線都是平行的,隨著與赤道的距離增大,東西向的距離也更加失真。結果就是海圖上的方位往往有很大的誤差。墨卡托發明了一種新的投影式海圖。這種投影圖的最基本特點,也就是它與平麵海圖的不同指出,是它給出了任意兩點間的真實方位或羅盤方位線。精確度大為提高。

這些海圖多數都是東亞、東南亞海域的,還有印度洋的海圖。陳海陽當然知道這些海圖的價值,在過去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能去果阿嗎?”

“我就是跑果阿-澳門航線的。馬德拉斯也去過。”

“你還真是位航海家呢。”他由衷的說。陳海陽在骨子裡是個探險家,戶外活動愛好者,退伍後曾經獨自橫穿四姑娘山脈,還自己駕駛帆船在瓊州海峽航行過。對這個同類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