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詩鬼李賀的作品《李憑箜篌引》,主打的就是一個空靈之感。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就是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尤其是首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有一種撲麵而來的壓迫感,是一句我看過、背過之後,就再也忘不掉的詩句。
不過李賀多少是有點慘在身上的。
我以前隻知道新帝登基後,如果和新帝撞了名字,就需要避諱,改名。
就比如北宋的大冤種趙匡美。
他大哥黃袍加身後,他需要避諱,於是改名成趙光美。
後來燭影斧聲,趙匡胤在見過趙光義後離奇駕崩,趙光義又憑借太後生前與趙匡胤定下的“金匱之盟”而兄終弟及之後,趙光美隻得再次改名為趙廷美。】
北宋。
此時的氣憤有些凝滯。
“燭影斧聲、兄終弟及。”趙匡胤每講一個字,就往前邁一步,極具壓迫感地站定在趙光義的麵前。
被幾十雙眼睛齊溜溜盯著的趙光義,此時有種快要喘不過來氣的感覺,腦門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掛。
他正要拜倒,就叫趙匡胤一把拽住了胳膊,頓時是站也不是,跪也跪不下去了。
“所以,天幕此前講過的那些大宋皇帝,其實都是你的後嗣。”趙匡胤說著說著就笑了起來,“朕就說,朕怎會有那般愚蠢的子孫。”
趙光義:……
唐朝。
重病在床的李賀強撐在,半倚在門邊,眯著眼靜靜地看著天幕,已然猜到天幕會說些什麼。
天幕這是要替他鳴不平啊!
【這種避皇帝諱的,我還能理解,就連姮娥也改命叫嫦娥了嘛!
但是唐朝為什麼連科舉都要避諱?
就因為李賀他爹名叫“晉肅”,與“進士”同音,所以就不能考進士。聽聽,離譜嗎?
不管是二名律,還是嫌名律,都沒對上啊!
難怪就連韓愈都要說了,要是爹的名字裡有個“仁”字,是不是兒子都不能做人了?[1]
所以我覺得,李賀被
舉報,與其說是律法離譜嚴格,倒不如說是律法給了小人可乘之機。他們知道李賀是個天才,又是唐朝宗室之後,所以羨慕嫉妒恨之下,就耍了手段。
我指指點點!官場這樣子搞,唐朝還怎麼好的了!
不過說實話,唐朝李隆基後麵的皇帝,知名度確實都有點低了,或許是老李家的精華全集中在李世民那一輩了,類似的就是愛新覺羅家,精華全在九龍奪嫡那一代了。
對了!網上有一個梗,不知道大家看過沒。
李淵,一個讓嬴政羨慕嫉妒恨的男人,兒子有李世民,女兒有平陽公主,能打善戰,還會治國。】
秦朝。
嬴政並不是很想在這個時候聽到自己的名字。
他恨鐵不成鋼地看了眼自己的兒女們,一旦涉及到子孫的部分,他這兒就從沒聽到過半句誇的。
看來,還是要儘早讓他們進行良性的競爭。
唐朝。
太上皇李淵也不是很想在這個時候聽到自己的名字。
雖然天幕沒說,但是誰聽不出來,話裡話外都是在埋汰他呢!
“哎,平陽確是個好孩子呐,隻可惜去的早。”
清朝。
雍正手上的朱筆放下又拿起,拿起又放下,反複幾次後,索性起身走到了殿外。
他的手上轉著一圈念珠,不急不緩地說道:“蘇培盛,你說天幕是否在向朕示警?”
“奴才惶恐,奴才隻聽得天幕是在誇陛下。”
乾隆原本正心情愉悅地一邊聽著天幕,一邊欣賞《快雪時晴帖》,不成想就聽到天幕來了這麼一句,頓時興致全無。
他不由得想到早夭的幾位皇兒,越想越是心痛。
【講回題目。B項,千古名篇《琵琶行》,讀書時全文背誦的存在,每一句都是名句!不用細講。
其實這道題目,我明確排除了A、B後,又覺得C、D也是對的,一番糾結之下,二選一我選了C,然而正確答案是D。
為什麼選C,因為我看到D後,莫名聯想到了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我心想羌笛也
是笛,於是開始挑C的毛病,指不定就是古琴呢……
萬萬沒想到,D是胡笳啊!】
彈幕:不是吧,這麼常識的題目都能做錯嗎!
彈幕:但凡有點樂理知識,就應該會知道的吧。
【彈幕說的對,可主播沒學過樂器啊,念書的時候也是背完知識點就了事,並不愛多了解。所以主播第一次知道胡笳還是在備考秦漢文學這個知識點的時候。
蔡琰的《胡笳十八拍》。
近乎寫儘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初嫁後丈夫病死,婆婆嫌她克夫,她就回了娘家。
結果她的父親蔡邕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