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太子舉事(1 / 1)

千騎卷平岡 驚·神 4951 字 2個月前

第三十八章太子舉事公元756年。皇都長安。太子宮內。仲夏時節,雖是夜深蟬鳴蛙聲不斷。夜色沉靜如水,縱是如此也難以入睡。自重新入主皇都以來,太子李享勵精圖治,招撫難民,重振民生。玄宗皇帝遠在蜀中,為了便利國事,接見朝臣太子李享暫居在承乾殿內。自這日起承乾殿內燭火瑩然,不至三更絕不將息。當日,唐太宗的大兒子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十分巧合,太子李享現在也寄居在這裡,冥冥中似有訂數。這大唐基業,數代的君主身上似乎總是有那麼一些命中注定的共同點。李家的子孫對於權謀之術總是天賦異稟,祖祖輩輩作出的好榜樣代代傳承下去永遠沒有止儘。從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射殺親兄胞開始。大唐的天子寶座就從來沒有乾淨過。九龍盤踞黃金雕刻的寬大龍椅下不知掩埋了多少父母兄弟的屍骸血肉。玄宗殺了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得了大位,先皇殺了武則天得了天下。再看玄宗的幾個兒子,太子李瑛戰戰恪恪十幾載到最後仍舊是為了莫須有的罪名被廢黜,淒涼告終。太子李享這才有了機會入主東宮。“殿下,夜深了,該歇了!”旁邊服侍的小太監,小心的提醒了一句。案頭的兒臂粗蠟燭燭淚鋪滿黃銅的燈盞,三更時分了案頭上的奏折還是堆得半天高。李享從奏折堆裡抬起頭來。儒雅的麵容總是帶著淺淡的笑意,“小順子,你下去吧。這裡不用你伺候了。”吩咐完這句,太子殿下重新埋首下去。西麵的窗戶正對著一方荷瑭,皇城寂靜中蛙聲更顯。小順子答應一聲輕手輕腳的退了下去,臨走前感慨道:太子殿下真是辛勞啊,這樣好的主子難得啊!太子李享性格溫和,向來不於人爭鬥。在諸多皇子與朝中大臣們中間仁厚之名遠播。就算是在宮廷太監使女中間,也沒有一個特彆喜歡太子殿下的。太子殿下從來都是麵帶微笑十分親切的樣子,對下麵的奴才也不打罵責罰,即便有一兩個當錯差使的,最多訓斥兩句,可是從來沒動過責罰的。小順子想了想又重新送了滾茶點心,輕手輕腳放在一旁的圓桌上這才安心的退下去休息了。快到四更的時候,李享這才放下手中朱筆。晚上現研的一匣朱砂見了底,白瓷的容器中片片殘紅。李享方才落筆之時不小心沾染了一些在案頭,起身之時,那抹殷紅竟又染上了腰間玉帶。解了玉帶隨手拋在地下,李享起身往後頭的行宮行去。臨走前又瞧了瞧片片朱紅的圍腰玉帶,那目中異光一閃,大開的殿門帶來涼風一襲,李享冷不丁打了個冷戰,儒雅麵容微寒,竟顯出平日不常見的異樣。李享躺在床上吸啜著仲夏午夜的絲絲涼意。這九華宮闕向來就有一種亙古的寒絕。可歎每代君主都要置備幾處避暑行宮,殊不知這天下最冷冽之地就在腳下。睡意全無,李享閉目養神,心思卻發散出來結成個個心結。自小便在這爾腴我詐的宮廷中長大,從懂事起學會的第一課便是如何作一個合格的帝王。在咬緊牙關的韜光養晦中,必須泯滅人性的坦直和真誠,必須扼殺人性中的善良和仁慈,必須毀滅人性中的高尚和純潔,必須根除人性中的愛的知覺和愛的情愫,必須使人間最厭惡的狡猾,虛偽,狡詐,殘忍,毒辣,凶狠熔成一爐,煉就一顆冷酷的心——這才是一個帝王所需要的!幼時的往事一**的呈現在眼前,李享靜靜躺著任自己沉浸在記憶的河流中。那時候好多位兄弟玩在一處,日日同去太學聽太傅講學。曆朝曆代的規矩皇子一出生就得送去皇子所教養,這些孩子們生生父親之有一個,那個高高在上的男人身邊總是圍繞著眾多花枝招展爭風吃醋女人們。這些女人就是孩子們的母妃,同父異母的皇家血脈們在皇子所安穩度過他們生命中最初也可以說是唯一寧靜無憂的時光。少年們日日相伴在一處,見到生母生父的時候遠不及兄弟們朝夕相處的時光。他們原本應該是最親密的兄弟,最親密的玩伴。隻是孩子們日漸長成後,就會被另行指定住處,每位皇子被授了封地,得了個個王侯的封號。也就是打這時候起,皇子們被各處王府的高牆所阻,漸漸生疏了隔閡了,當中滋生的不僅僅是陌生,還有在利益權利作用下的仇恨怒火嫉妒恐懼。李享忽然想到他的大哥。那個在皇子所總是板著張臉打小就頂著太子封號的皇長子李瑛。打小就知道這位哥哥與他們所有的人都不一樣,身上的衣服是和父皇一樣的顏色,講學時太傅總是頻頻顧及他,下了學也不和皇子們住在一處,宮人們說太子殿下另住在太子宮。太子宮,就是在皇城中,卻不再內城中的另一處獨立院落。李享以前不明白為什麼大哥看來和兄弟們這麼不同,等到他明白的那一日,就是李瑛被罷黜的那日。高傲的大哥穿了一身布衣,神情呆滯的站在樹下。荒草遍地的破舊院落中隻的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監侍奉茶水。李享在門縫裡偷偷瞧到的,看到大哥的神情的瞬間不由自主打了個冷戰。那是一張完全空洞的臉,黑洞一樣的眼睛,他活著可比死人還要死得透徹。李享嚇得撥腿就奔,之後不久就聽到李瑛自縊宮中的消息。劉皇妃,李瑛的生生母親當日發了瘋,聽見過她瘋態的老宮女說,當日劉妃拚了命將手中一條白綾帶纏上那個女人的脖子,那個平日嬌媚萬分風情萬種的女人,臉色白的仿佛見了鬼。劉妃也許是像勒死他的,用兒子李瑛自縊的那條白綾。侍衛們很快拖走了劉妃,那個嚇得半死的女人武惠妃當場昏了過去。直到很多年以後,那個曾經風光數載的女人病逝,李享才明白當日的變故。那個女人從那以後日日夢見自己被白綾縊死,沒過幾年就真的死了。李享聽了傳得沸沸揚揚的宮人們的私語,隻是覺得想笑,嘴裡卻是苦的。多少年了,從誠惶誠恐的接了這太子位到今日,十幾載的歲月。每一夜晚過往的影象總在他心頭縈繞,次次從噩夢中驚醒。黑暗中平日儒雅的容貌陰沉一片,蟄伏在心靈深處的恐懼像一條毒蛇夜夜噬咬著可憐可悲的靈魂。太子,太子是什麼東西?於帝王是臣子,於臣子是儲君,不君不臣的尷尬身份,讓曆朝曆代的太子儲君掌握不好君臣之間的尺度。不是鋒芒太露引起帝王的猜忌,就是韜光養晦太過顯得庸碌無能。李瑛錯就錯在前者,這個總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觸怒了皇帝的寵妃。外戚把權,內宮照應,永遠是在宮廷中確保地位的不二良策。當日太宗十四位皇子爭儲,《舊唐書》載:“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李世民的兒子何其之多,而繼承者,卻隻有這區區十四個“候選人”。這就是根本意義上的大唐李“家業”。那些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就不用提了,即便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下場如何也是不容樂觀。雖然說,李氏家規必須長子繼承家業,可是非嫡長子立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長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兒子總是處於一種極為特殊的地位。而結果呢,這些天潢貴胄絕大多數不成器,下場也很可悲:十四個有資格繼承大寶的皇子中,其中三個被殺,三個自殺,三個早夭。一個被“幽閉”,兩個被廢為“庶人”——這等於被開除出李家戶籍——爾後又被流放。皇族奪位之爭是何其的殘酷血腥。讓李享第一次從史書之外的實踐中了解到其中無奈血腥的就是太子李瑛的遭遇。當一件事情切身的發生在自己身邊而不是用冷硬的文字記錄在冊的時候,當中深意是讓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忘卻的。李享害怕,非常的害怕。若是一生於太子位置無緣也就罷了。可曆史命運卻將他推入這片急流,這片混沌逐流中,不進則退是永遠不變的法則。進就意味著必須排除一切乾擾,不惜代價;退就意味著重複李瑛,甚至是比李瑛更悲慘的下場。李享又一次從噩夢中驚醒的時候,外頭才打了五更天。這時候正是皇帝早朝接見文武百官的時候。夢中的場景如此真切,幾乎讓李享以為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在他的身上。夢中他又見到了曾經幽禁過前太子李瑛的那個破舊院落,滿地的荒草在風中呼嘯哀號,身邊站立的竟然還是那個頭發花白的老太監。齜牙咧嘴的對他笑著說:“太子殿下,又一位太子殿下。老奴這輩子在宮裡已經伺候過十六位太子殿下了。您是第十七位。”就在這棵樹下,李瑛自縊而亡,歪脖子的老樹的枝條在風中搖擺不定,昏暗的月影中,似乎有一條人影夾雜在樹影中吃笑:“二皇弟,二皇弟,你來陪為兄了……”李享抓起案頭的涼茶灌了下去,承乾殿中昨日被拋下的玉帶,上頭的朱砂印記異常的鮮紅奪目。像是一個不吉利的血的預兆。李享的眼睛有些發紅,瞪著地上的腰帶,道:“來人,昨日是誰負責打掃殿堂。”小順子連忙跑了過來:“殿下,是奴才!”慌忙中抬眼偷看,這位一向溫和的太子殿下異樣的神情嚇得小順子全身一顫。撲通一聲雙膝著地,小太監沒命的磕起頭來。空寂的大殿裡沉悶的磕頭聲一聲接一聲,聽得人好不心慌意亂。雖然不知道錯在何處,但是此刻的太子李享……小順子不敢在想下去。在皇宮這樣一個全天下最高深莫測的地方,任何人都必須學會審時度勢,察言觀色的本領。小順子這一刻隻覺得他和死亡離得如此之近。沉寂中李享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歎息一聲:“以後不可再犯,把這裡收拾乾淨!”順著太子殿下的目光,那條沾汙的玉帶靜臥在地,朱砂殷紅的色澤格外引人注目。小順子連忙將玉帶檢起,李享又吩咐道:“召李輔國來!”小順子答應一聲,直到出了門一口氣才算長長呼出。等到李輔國來了,李享的臉色也還是不好。這個養馬出身的老太監平時除了養馬最擅長的就是圍著他這位太子殿下,跪下參拜後立刻進言道:“殿下連日國事操勞,還望殿下保重玉體。”李享背著身子,窗戶大開正在看窗戶外頭的那畝荷塘。這個目不識丁的家夥一看李享的反應就有些急了,跪在地上低聲道:“殿下,當日若是聽老奴一言,今日也不用有這樣的憂患了。”方才小順子來喚李輔國覲見的時候,他見小順子嚇得全身發抖就多問了兩句。現在一看李享的樣子,這個極擅揣測上意的老宦官自然立刻明白自己主子的心中所慮了。李輔國這家夥,從小家境貧寒無奈之下入宮閹割了當太監。他家裡祖祖輩輩都是幫人養馬的。一入宮就被派去給皇家貴胄們喂馬刷馬。幼承家教,養的馬總是特彆驃肥體狀,受到內務府舉薦派他去給太子養馬。李輔國四十歲這年才正式入主太子門下。在皇宮多年,他都在高力士手下當差。這個極受唐玄宗寵信的宦官對他主子玄宗皇帝那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的討好奉承侍奉周到,但是對下頭人宮人就未必這麼客氣了。李輔國出身寒微,家中無半分權勢在朝野,供奉不了上頭的大太監們,他為人又不識字,常常被宦官們取笑粗俗自然得不到好果子吃。在皇宮養馬的時候什麼最臟最累的活總是推脫給他,到要領功請賞的時候又總是上頭的代勞。就是這樣的日子,讓這個自幼閹割了進宮當差的家夥隻到四十歲那年才有機會發跡。而李輔國的發跡又是和太子李享分不開的。李享是棵大樹,隻有抱著這棵大樹才能保證太子宮一乾人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日馬嵬坡之亂,天大的好機會。自己的主子一時心軟竟然就這麼無端端的錯過了。李輔國每每想到都恨不得捶胸頓足嗷嚎痛哭,恨啊!那日郭子儀設宴犒賞三軍,李輔國也在賓客之列。而且早早在太子殿下赴宴前就到了。宴會大廳中,文臣武將們的爭執說辭太子殿下聽到幾分他不知道。但是他自己可全部聽在耳中了。朝中的派係分割,黨權之爭曆來不可避免,在這紛紛亂世,黨同伐異排除異己之風尤為更盛。李輔國在文臣武將們爭得麵紅耳赤之機,冷眼旁觀。越看越覺得欣喜。他是在其位謀其政看到諸多武將對玄宗皇帝撤兵潼關的決策甚為不滿,立刻覺得機會來了。宴會結束以後,郭子儀與太子李享又轉去偏廳飲茶,隻到月色沉沉才告辭出府。李輔國耐心的守侯在元帥府外,想探聽自己主子的虛實,想不到李享臉色陰沉一反常態,嚇得他到了嘴邊的話又原封不動了吞了下去。隻是打那日起,一有機會,李輔國總是要在李享身邊吹吹耳旁風的。聽了小順子的報告,今日李享的異常舉動,忽然讓李輔國覺得機會也許是真的來了。等了半晌不見李享動靜,李輔國老臉一沉橫下聲來,問道:“殿下,請贖老奴多言,老奴有一事不明,殿下自那日元帥府歸來就一直悶悶不樂,可是郭元帥……”默然站立的太子忽然轉過身來,目光一閃,就讓李輔國禁了聲。沉默片刻,打量了片刻眼前的老宦官。太子李享終於說出了那次宴後宴的經曆始末。那一日郭子儀一聲怒吼截斷了文官武將們的紛爭。可這隻是表麵上的現象。當一種情緒得不到發泄,找不到突破口的時候隻能演變為另一種更可怕的東西。郭子儀在宴席上默不作聲大口飲酒,李享雖然不動聲色可心中感慨還是停過的。宴席過後,郭子儀一反常態的挽留太子殿下品茶。偏廳裡頭,就得他們兩個,桌上一壺茗茶連個斥候的小丫頭都沒有。李享也有了三分酒意,酒意上湧忍不住長歎一聲道:“郭帥,如今天下形勢實在堪憂,我大唐國運不知何時才能儘複往日風光。可歎父王遠在蜀中,若能早日返回長安都城,勵精圖治,想必恢複民生國計應是不難吧。”郭子儀聽他這三分酒意三分清醒,七分憂慮三分忿忿之語,竟不由自主言道:“太子殿下,仁厚勤勉,入主長安以來更是勵精圖治,長安百姓無不稱道啊,殿下!”你比皇帝陛下不但絲毫不遜色,簡直是強多了啊!郭子儀也是多喝了兩杯,一個激動差點收不住嘴把後半句也說了出來。李享渾然未覺對方未及出頭的下半句話,依舊溫和言道:“我隻是擔心朝中之爭,方才宴席之上朝臣們各有見地。看來父皇當日的決策還未做到十分周詳。也多虧了郭帥才能暫時壓製住將軍們的怒火啊。”歎息一聲,李享的眼眶微紅又道:“也怨不得周副將惱怒啊。為了我大唐基業,他周家兄弟三人,到如今就隻得這位行二的周副將了。”郭子儀聽得心頭一片黯然,赴宴的將官們都是他帳下的將士男兒,這些人跟隨他多年,東征西討,數次烽火狼煙中搏命的戰場交情啊。許多年下來,看自己帳下的老麵孔一張張少去,雖說男兒應以死報國,但郭子儀看到自己的兄弟慘死沙場又如何能不傷心難受。潼關之戰,苦不堪言啊,攻了近一月死去不知幾多大唐的熱血戰士忠勇男兒。周副將的兄長胞弟也在這戰中雙雙為國儘了忠。可是,可是結果呢!他們這些奮戰在第一線的戰士們舍死忘生換來的,竟然那麼一紙薄薄和書,是和書啊!就是這紙和書讓眾將士們血紅著雙眼看史思明大搖大擺的出了長安城,出了潼關。他們是粗人,沒讀過多少書,看不到那位高高在上的帝王的深謀遠慮,可是他們知道,他們拚命他們流血的結果不該隻是如此而已。郭子儀在見到帳下將士們在宴會上憤然怒言的時候,心中竟然有那麼一絲痛快淋漓之感。迫於身份,迫於大局,他這位握了天下三分兵力的朔方軍大元帥不得不三緘其口,怒卻不能言啊!這樣,他又怎麼肯怎麼忍心去責難在宴席上口出不遜之言的將士們呢。他們隻是說了句藏在心裡的大實話!“也不知道父皇在蜀中一切可安好!”太子殿下放下茶杯歎息道,隨即自語道:“相比有宰相大人輔佐一切都是好的吧。”便是這輕描淡寫一句輕歎讓郭子儀手中的茶杯撲的一聲裂了開來,郭子儀醒悟過來忙道:“殿下,下官有些不甚酒力,想是剛才貪杯,多飲了兩杯。”李享自然表示出關懷道:“元帥要保重身體,大唐的社稷還仰仗元帥呢。”後來二人又說了幾句可又可無的閒話,李享轉身告辭。送走了李享,郭子儀仔細回味這位太子殿下的幾句無心閒話,隻是越是回味越覺得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這位溫良的大唐太子殿下遠不像表麵看來那麼溫和無害,隻是他句句正中要害,郭子儀甚至在想,這唐廷的江山破落至此,或許這個人才是社稷蒼生的福旨。恰這時候,郭子儀心思未定,又聞下人來報,說是糾結的將官們盤踞不去,說是非要麵見元帥敘舊。郭子儀濃眉皺起,虎目圓瞪:這個時間敘舊!這幫麾下將官的心思他又怎麼會猜不到,太子李享前腳出門,武官們後腳來見。郭子儀暗暗心驚,沉思片刻怒道:“傳令下去,本帥哪個也不見,讓他們統統回去。這幾日都收斂些!”下頭等話的,唯唯稱是,略一猶豫咬牙道:“元帥!周副將他們有言道:若是元帥拒不相見,眾將官就在大門外頭長跪不起。”郭子儀怒不可遏,衣袖一拂,冷冷道:“既是如此,你也不用去傳話了,就讓他們跪著!”當晚深夜時分,朔方軍大元帥府門外頭,百餘將官長跪的消息傳入內城。次日朝會上,文官們就又有了新的話題談資。自太子李享入主長安以來勵精圖治、重整朝綱、萬名景仰的歌功頌德輿論漸漸被一股蟄伏在暗中的新新話題所替代。文官們顧左右而言他,朝臣間相互刺探口風,一時間整個長安籠罩在一片風聲鶴唳當中,氣氛繃得甚緊。長安、蜀中雖相隔關山萬裡,但消息的傳遞方麵從來都是快到匪夷所思。數日後宰相楊國忠府內大小幕僚雲集一堂,這位靠攀附自家妹子裙帶而爬得半天高的大唐第一奸相的臉色糟糕至極。朝野之爭,派係爭權。上位者黨同伐異、排除異己是曆朝曆代無法避免且經久不衰之事。李林甫在位三十餘載,座下親信門生遍布朝野。後李相倒台,楊國忠取而代之,朝中人心不穩,昔日跟隨李相分食肉羹的朝臣們或被貶謫,或被罷黜,或入獄,或抄家無一幸免。安史亂起,長安淪陷當日。玄宗皇帝攜帶一家大小逃難,楊國忠本來就是附帶品。這個附帶品又要帶附帶品當然是選取些平日與他親厚之流,是以,長安城破之日,留下死守祖宗基業的可不就那些平日不懂審時度勢、與這位當朝宰相大人不甚和睦的臣子了嗎?唉!真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原本打的如意算盤是正借此次叛亂除去一些極不聽話的家夥。想不到事到如今,反倒給這幫自己一心想除之而後快的家夥們一個大好的反撲機會!楊國忠心中一陣懊悔一陣膽寒,與座下謀士們商議許久。當晚,宰相府數十騎輕裝而出,快馬加鞭直奔皇都長安。未過幾日,朝會傳出消息,說是六部幾位大臣近日都收到異常肥厚的禮品——禮金數鬥啊!金澤與歐陽綽戲言道:“看來這位宰相大人是真的急了啊。這麼十幾騎送出去的怕不都是這老家夥的棺材本了吧。”歐陽綽杯不離手酒不離口,狠打了個酒咯道:“還不是被李享那小子逼的。我說阿澤啊,你小子還真是沒看錯人啊。他們老李家的人就有一套,玩起把戲來是孫子比兒子強,兒子比老子強啊!”金澤可不像這位向來粗枝大葉的歐陽郡守大人,輕啜了口杯中酒,方才漫聲言道:“其實這步棋宰相大人是徹底走錯了。他應該去找的人是郭某人才對!”歐陽綽不以為意的點點頭,道:“我們來猜猜看小李用什麼招擺平老郭?”金澤丟給他一記大白眼,滿臉明知顧問的不屑表情。“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前事完!“殿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李輔國啞著嗓子,重重磕了個頭道:“還望殿下以設計為重。而今大亂,朝中文武異心。隻有殿下當機立斷才可解了這禍根隱患啊。”李享動也不動,沉著臉冷看這位隨侍他經年的身邊寵臣。又加了把勁,李輔國聲淚俱下、痛哭失聲道:“殿下,老死不隻惜,隻求殿下痛下決心,不可再坐失良機啊。”一邊說著,這個太監狠咬了牙,將一顆腦袋拚命的往地上磕去。承乾殿中青石地板上,立刻殷紅一片。李享木雕石刻一般動也未動,臉上神色甚是猶豫,目中寒芒驟起,眼見再磕下去就真的要出人命了。太子殿下終於走上前一步,輕抬手臂扶扶了磕頭磕到昏天黑的李輔國,“xxoo,請起,這件事情容日後再商議吧。”李享皺眉輕聲道。李輔國站起來的時候忍不住一陣眩暈,心裡卻是歡喜的好象要炸開。既然是容日後再商議那就有戲了啊!胡亂用衣袖擦了擦頭臉上的血跡,李輔國恭聲言是!早朝時分即至,李享更衣照慣例去偏殿中接見早朝的臣子。李輔國頭一回破天荒的沒有跟隨他的太子主子,獨自一人快馬出城而去。次日,承乾殿中朝堂之會,一切都發展得順理成章。文臣武將糾結堂上麵見太子李享,聲淚具下哭聲甚哀。李享束手無策,李輔國另同內侍二人取出龍冠皇袍。李享大怒失色,眾臣見狀大喜匍匐在地三呼萬歲!這一十分具有戲劇性的一幕,後來被史官們記述為:“李亨未決”。——我們當然不會看到李亨高興的跳起來的記敘,事實上也不會如此,起碼的矜持還是要有的。真正的曆史上的李享是個很有意思的家夥,安史之亂玄宗逃難的時候,有人勸李亨不要入蜀,李亨推脫了半天,最終他還是沒有和李隆基一起去蜀地;有人勸李亨登基,李亨推脫了半天,最終還是當了皇帝。他似乎一直都很“被動”,但事實卻是按著對他有利的形勢發展。“馬嵬坡之變”李亨貌似並沒有同意陳玄禮的做法,但最終那還是發生了,也許史家並未記下他張口輕聲說“可”的那一幕……能不能指使是一回事,指沒指使是另一回事。“為尊者諱”,這個我們可以理解,不過也許我們冤枉了李亨——哪怕冤枉的概率隻是百分之一,也是要考慮的。但從動機上來說,李亨絕對有理由這麼做。自然,我們也看不到李亨說楊國忠怎麼怎麼樣的壞話,但卻可以看到楊國忠很害怕太子會報複他。之所以楊國忠會得罪太子,原因和李林甫不同。李林甫是站錯了隊伍,他當初提議立武惠妃之子壽王瑁,而當李隆基立李亨之時自然會害怕。而楊國忠則是因為妹妹是貴妃,說不定將來自己能當上下一任皇帝的舅舅,所以和現任太子和不來是很正常的,至少他不會支持李亨。後來玄宗說要傳位太子,楊國忠很是害怕,糾集他的姐妹一起上陣,終於把玄宗勸住了。既然如此,即使李亨原來不恨他,現在也是恨你沒商量。在唐朝,不乏可憐的太子,被殺被貶的不提了,李亨是少數幾個能熬到當皇帝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比較幸運,反正比在房州一呆呆了十四年的李顯要好過了很多。但李亨太子也是很可憐的,他過的日子並不舒心,發愁的須發都花白了。(真正曆史上)李亨能不愁嗎,他可是有一大堆的榜樣在前麵呢。不再囉嗦唐代太子之爭,就隻說說李亨的哥哥李瑛,他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被武惠妃所害,和兩個弟弟一起被殺了。一氣殺了自己三個兒子,玄宗大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今,玄宗又十分寵愛楊貴妃,李亨能不擔心自己的處境?但李亨這點又是很幸運的,因為楊貴妃雖然受寵,但是卻沒生兒子。如果楊貴妃要是有兒子的話,隻怕李亨的命運不會比李瑛好哪裡去。另外,楊貴妃雖然得寵,但似乎為人還算厚道,史家給他的責任也就是使君王沉迷酒色而已,還真不見怎麼害過人。猜想李亨一麵燒著高香祈禱楊妃不要有兒子的同時,也一直在念著“阿彌陀佛”……於是,馬嵬坡上的“慘案”發生了:曾經趾高氣揚的楊國忠瞬間被分成了若乾部分,而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則是“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麵救不得。救不得,黃埃散漫風蕭索。馬嵬之變,可說是唐玄宗皇權受到了一次挑戰。這隻是剛剛拉開一個序幕,一個有關太力李享日後種種異動的序幕。馬嵬政變之後,玄宗一行人本應起身出發了。然而,眾人說,蜀中很多將吏是楊國忠的人,既然楊國忠“謀反”,那顯然蜀地是去不得了。於此,玄宗心中有數,他當然知道楊國忠“謀反”的真象——謀反的還指不定是誰呢。這個隻能說算是眾人不願入蜀的一個原因,但更主要的,應該還是真的不願意入蜀。李白有詩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有人猜測說這是李白勸玄宗不要入蜀,但事實上李白當時知不知道這件事還是另說,而當他知道之後多半玄宗已經入蜀了。那麼,如果不去蜀地,又去哪裡呢?總不能在此地乾等著呀。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去靈武,有說的回京師,也有的說去太原。說去太原的,不是昏了頭就是過度樂觀,以為皇帝真是天之驕子刀槍不入。當時潼關失守,長安都呆不住了,何況更靠東的太原?就算太原本身還能守住,可是難保路上不出什麼事。而說回長安的,不知玄宗聽後有沒有氣的半死——如果回去的話,當初又何必來?敢情來了一趟就是給你們找機會殺我的貴妃啊……而當聽說有人主張去靈武時,李亨的心裡大概一顫——不過,玄宗對那裡興趣不大,李亨大可以放心。很明顯,玄宗對於蜀江水碧蜀山青更有興趣,很想見識一下“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的險要,還有,也許玄宗早就想感受一下八百裡棧道帶來的刺激,隻是一直公務在身,脫不開身……究竟韋諤還是有頭腦的,也比較符合實際,說現在根本沒回去的希望,大家也隻能將就著先去扶風。於是一行人就要動身了。這個時候,推動曆史進步的人民出現了——“宮闕,陛下家居;陵寢,陛下墳墓。今舍此,欲何之?”不知這話有沒有經過史官加工,這群老百姓們說話水平還是很高的,對偶都用上了,懷疑是不是唐詩太普及,所以隨便用點什麼手法都根本不算什麼。但是誰管得了這麼多呢。走自己的路,讓彆人說去吧,玄宗不想聽下去,於是讓太子留下撫慰這群水平甚高的百姓。至此也可以說是玄宗皇帝和太子李享正式的分道揚鑣了。後來的史實證明這是玄宗他一輩子做出最錯誤的決定。在太子麵前,這群父老們又說話了:“至尊遠冒險阻,吾豈忍朝夕離左右。且吾尚未麵辭,當還白至尊,更稟進止”——真不愧為我大唐百姓,說出話來就是不一樣,有見識,有膽量,有氣魄!直讓人懷疑是否有人指使。太子當然不答應,關於李享極度的命運想必已經是深入人心了。既然是習慣的性的被動,那麼這次自然也是不能答應的了,“吾豈忍朝夕離左右?”你們怎能這麼勸我,我怎能不管我老爹?李亨跋馬就要西行,但如果沒人攔著他,估計也不會真走,當然也不會沒人攔他。這次,重量級人物終於登場了,李亨身邊的宦官李輔國勸道:“逆胡犯闕,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興複!今殿下從至尊入蜀,若賊兵燒絕棧道,則中原之地拱手授賊矣。人情既離,不可複合,雖欲複至此,其可得乎!不如收西北守邊之兵,召郭、李於河北,與之並力東討逆賊,克複二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複安,宗廟毀而更存,掃除宮禁以迎至尊,豈非孝之大者乎!何必區區溫情,為兒女之戀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