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讓六皇子明忠上火的是,前麵激戰慘烈,江陽卻久攻不下;在這個時候,後方突然出現在這股敵軍,卻對朝廷軍形成了強有力的逆襲和反擊!最要命的是,就在各部緊急部署,剛剛對這股敵軍造成的潰敗和混亂形成遏製的時候,原本在正麵作戰的雷山衛叛軍,卻忽然從側翼殺了出來!以雷山衛指揮使石虎為首,八千餘人的雷山衛叛軍背水一戰,聲勢迫人,頓時將分屬水師南大營兵變之後僅存的一支水軍隊伍衝擊得七零八落!猝不及防之下,不僅僅是位置偏東的分屬江南水師大營的部隊被衝垮,隨著最開始突襲的得手,氣勢大漲的雷山衛裹挾著水軍敗卒的隊伍,朝著緊鄰南大營水軍、正在被後方突然出現的那股叛軍攻擊得手足無措的濟州衛軍隊,進行兩麵夾攻!而在此時,濟州衛便是想回身脫離戰鬥亦不可能,因為就在莫名出現的背後的叛軍偷襲得手,雷山衛發起側翼突襲的同時,一直在正麵龜縮防守的江陽衛叛軍,忽然一改死扛之勢,越戰越勇,死死地纏住了濟州衛的先頭軍,如果這個時候強行脫離,隻怕損失反而會更大!危急關頭,六皇子明忠總算是及時做出了反應,另外兩部策應的江北水師大營和洛城衛的部隊,終於調轉了兵鋒。其中洛城衛一部,沒有直接從正麵援救被襲擊的濟州衛所部,而是繞了一個曲線,兜了一個半弧形,有樣學樣地,猛然攻向濟州衛背後那支身份不明的叛軍!與此同時,江北水師大營的士卒,則分成數支小隊,一邊穿插輸透進東邊的防守陣型,一邊組織起了一定規模的反攻,在損失了一部分兵馬的情況下,總算是暫時遏製住了雷山衛在側翼的反撲!短短的一次側翼突襲,臨時檢點了一下人馬,濟州衛的兵員便少了近半!如果不是朝廷軍應變迅速,加上巨大的兵力優勢,隻怕就這一波攻擊,叛軍便會奠定淮地戰役的勝局!而現在,儘管在背後的那支叛軍被洛城衛果斷地牽製住,雷山衛也被成功地阻擊在第二條防禦線之外,但經過這一陣短暫的交鋒段差,一直固守在前方的江陽衛,也已經衝出防禦線,加入了對朝廷軍隊的圍攻之中!持續短暫的一個變化,朝廷軍隊立刻由開始的主動攻擊,變成了三麵受敵!雙方交戰了不過半個時辰,朝廷軍便立刻陷入了被動!若是換一個人指揮,或許在這種情形下,會無奈地選擇撤退,畢竟在這個時候,雖然形勢不利,但以較低的代價換來整支大軍的撤離,還是很劃算的一件事。然而這個時候,處在戰場上的人,是六皇子明忠。啟元帝諸多的皇子中,明忠算是貌相最醜的一個,然而論起勇力,即便是比起眾所周知的二皇子明義來說,也絕對不遑多讓。除此之外,明忠骨子裡頭,卻是愈壓愈抗,遇強則強,堅韌果敢的性格。因此,即使麵對著三麵夾攻,夜色中明顯更是加大了戰場上的混亂的情況下,明忠依然沒有輕易言退。親身衝殺在第一線,身處背後的敵軍和雷山衛進攻的夾角地帶的明忠,隻略微觀察了下場上的形勢,便下達了強攻的命令。整支大軍後隊變作前隊,以洛城衛的後隊為先鋒,猛烈衝擊北麵偷襲而來的不明身份的這股敵軍!而分屬江北水師的士卒和濟州衛的殘兵,則隻留下了少部分,在粗粗拚湊成的防禦線上,拚命抵擋著雷山衛的一**攻勢。而明忠則親自率領著一部分親衛和隨扈作為殿後,使勁渾身解數阻擋著後麵鄭三山率領的江陽衛的反撲!秋涼之夜,江陽左近的一場慘烈廝殺,足足持續了一個半時辰!在洛城衛銳不可當的鋒利攻勢之下,先前偷襲濟州衛得手而顯得聲勢迫人的背後那支敵軍,終於漸漸露出了低迷的態勢,在這種狹路相逢、隻能靠人肉硬砍硬殺來決定生死前路的戰鬥中,這些人終於還是敵不過久經訓練的精銳之師,終於,前麵再沒有敵人,洛城衛的先鋒隊伍,總算是殺透重圍,衝出了對方的封鎖線!令人驚奇的是,洛城衛這邊剛剛殺透重圍,先前還顯得銳不可當的那股敵軍,立刻就變得如同散沙一般,傷兵敗卒嘩地發一聲喊,立時四散奔逃,變得一點剛才的樣子都沒有了。宛如山賊土匪一樣作鳥獸散,如此一來,沒有了一邊的威脅,朝廷整支大軍的局勢立刻得到了緩解,鬆了一口氣的洛城衛一邊繼續追殺那些散兵遊勇,一邊分出了兩支軍力,來解濟州衛的困局。戰事至此,局麵被朝廷軍再一次扳了回來。而眼見著事不可為之後,石虎和鄭三山不約而同地,當機立斷選擇了撤退。雙方且戰且退,終於漸漸脫離了戰鬥。各自修整布防,直到天光大亮,新的戰場態勢總算是穩定了下來。重新控製了戰場的朝廷軍,分批打掃著戰場,而一支特殊的斥候小隊,也被派往北邊的戰場上查探。不但是明忠心中納罕,很多將領心中也同樣不解,明明吳王的叛軍隻有可見的那些人,昨夜那支莫名其妙的隊伍,究竟是哪來的?隻看他們的穿戴,便和尋常的叛軍有些不同,雖有兵器甲胄,但卻不甚精良,好似匆匆拚湊的一支隊伍。然而昨夜一場廝殺,對方悍勇嗜血之處,卻猶似比尋常叛軍都要高出幾倍不止!一番查探檢點之後,看著這些屍體那些特殊的穿戴和發髻,聞著那些屍骸身上連血腥氣都似乎遮掩不住的海腥味,明忠等人終於恍然大悟,原來這些人根本不是隸屬吳王的叛軍,而是遊蕩在東南一帶的海寇!而在大量的海寇屍骸中間,似乎還有一些江寇夾雜其中!江寇!海寇!怪不得對方出現得如此突然,怪不得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原來吳王的手中,還握著這樣一股力量!從昨夜的戰鬥規模來看,這支江海混合的寇兵,數量至少在五千上下!這麼大的一股寇兵,絕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被吳王招攬的。以吳王一貫的風格和做事的手段,想必早在很久之前,便已經和這些人互相往來的。東南沿海的東洋倭子,常年在海上飄蕩的海狗子,本地出去的海幫,江麵上常年暗自蟄伏的江匪……一旦把這些人全部串聯起來,一些往年始終困惑的事情也便有了答案。朝廷長久以來,在東南沿海的剿寇事宜屢屢不順,投入不少,卻收效甚微,嚴重拖慢了沿海的農業、商業和百姓人口的發展。雖然屢次下旨催剿,卻仍然無處著力。而在以往,一直活躍在江麵的匪幫,近兩年來由於水師的發展和不時的廓清,江寇的蹤跡終於慢慢消失了。一直以來,江寇的絕跡都被認為是水師的莫大功績。然而現下想來,無論是海寇的難以剿滅,還是江寇的忽然消失,絕對都是吳王張秀很早之前便布下的棋局。若是沒有今日的一戰,恐怕世人還會被展露出來的表象蒙在鼓裡。最新的戰報,很快便寫出來,交由快馬八百裡加急送往京師。江陽一役,朝廷軍大損,直接陣亡人數接近六千!而折損和受傷的人數,則有一萬餘人!眼下可以直接參與作戰的人數,由原來的四萬餘人,一下子銳減至不足三萬!而反觀吳王叛軍,直接損失的最大成分,不過是背後偷襲而來的江海寇兵,陣亡大概為三千餘人。雷山衛,折損兩千餘人。江陽衛折損的最少,依靠著最開始的防禦,以及最後趁勢追擊的優勢,戰事進行到最後,江陽衛總共的傷亡,不過才一千人左右。兩相比較,江陽一役,朝廷北線實在是吃了一個大虧!軍報傳送到京師,朝堂上一片嘩然!先前朝廷軍勢如破竹,形勢一片大好,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眼看著吳王要被一鼓作氣地推平了情況下,居然玩了一個漂亮的伏擊!而不從戰略戰術上說,僅僅從數字上分析,這一場戰鬥對雙方的影響,都無疑是巨大的。霎時間,朝堂上沸反盈天。先前一片歌功頌德的聲音忽然變成了一麵倒的批判,被誇獎了沒幾天的六皇子明忠,一下子從這些聲音裡消失了,而那些和他一同作戰的將領,卻幾乎個個都被批得體無完膚。請求皇上申斥、降罪於前方將領的折子,雪片一樣飛到了啟元帝的書案上。出現了如此敗績,啟元帝也是大為光火,但是身為一個略通軍事的皇帝,對於這種情況的應變卻比那些隻知道紙上談兵的大臣要沉穩得多了。啟元帝並沒有立即頒旨,相反,所有與前線戰事有關的折子,最開始的時候都被他押了一下,哪怕是那些危言聳聽似乎再有拖延朝廷即將朝不保夕的折子,啟元帝也是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地擱在了一邊。(。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