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東南,蒼茫大地之上,一支兵馬急急前行。這是一支五十人左右的斥候隊伍,一人一馬,人人佩刀掛弓,馬鞍右側斜搭著箭壺。細雨微風之中,狂奔的馬蹄在泥水中踐踏翻騰,帶起一片片渾濁的水珠。隊伍最前方,都指揮僉事張忠一邊打馬飛奔,一邊不斷地用目光向遠處觀察。在他身邊,幾個保持著同樣動作的年輕人,其中之一赫然便是林南。自襄陽城派出的三百餘人,一共分成了六隊,分彆向各個方向撒了出去,務求第一時間發現叛軍的蹤影。命令下達的很快,幾乎讓人來不及有任何反應,但身在軍中的飛翎衛千戶丘彪和林南、餘勇、劉文彩等人,還是簡單地進行了磋商。片刻之後,丘彪便當機立斷,采納了林南的建議,整個襄陽城內的飛翎衛人員,凡是能夠騎馬的,都混進了這些斥候隊伍之中,出了襄陽城。以丘彪原來的想法,本是要趁著襄陽城的戰事搏功名的,誰想最後時機不對,事先推斷的目標有了差池,不但令最高指揮官駱天殞命身死,斬殺罪魁禍首孟塗這個最大的功勞,也沒有落到飛翎衛手裡,而是讓宋成撿了個便宜。至此,丘彪雖然在守城戰中出了大力,但那不過是披著另外一個身份做下的事情,論功勞也遠遠不夠看。本來眼看著城破在即,丘彪一顆功名的心也變得淡了,人都要死了,要功名利祿還有什麼用?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大雨過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叛軍居然詭異地撤退了,這讓一向愛動腦子的飛翎衛諸多人員浮想聯翩,丘彪自然也不能例外。按照他的想法,到嘴的肥肉沒有人不愛吃,既然李顯和東陽衛、淮王府兵放棄了襄陽城,那麼就一定有什麼讓他們不得不放棄的理由!隻是現在仍然不知道,令襄陽城之戰出現轉折的原因,令李顯不得不在緊要關頭撤軍的理由,到底是什麼而已!唯一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對方一定出了了不得的大麻煩!讓他們不得不撤!非撤不可!而對方的麻煩,反過來便可以成為己方的優勢。對丘彪來說,優勢和麻煩,往往都是晉升之路上永遠會伴隨的東西。所以在短暫的權衡之後,剛剛從死亡的威脅中解脫出來的丘彪,赫然再一次執著地奔向了新的目標。而借著這個機會,林南也便完成了自己的目的。穿過一片片草地,淌過一個個泥坑和窪地,自襄陽城向東南方一連行了二十裡,叛軍的影子依然絲毫未見。正當眾人一邊疑惑一邊休息的時候,忽然前方撒出去的斥候快馬馳拉回來,兩人雙騎護持著中央的騎士,在這騎士馬匹的後方,隱隱約約能看見一個被捆得結結實實的渾身泥水的士卒。隔了一會兒,經過短暫的審訊和核實之後,這名錯被俘虜的襄州衛士卒,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不但解答了一直以來盤旋在眾人腦海中的疑問,而且讓張忠和林南諸人對當前東南的局勢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襄陽城一場大戰,持續了兩天多的時間,朝廷方麵無論是北方的洛城衛、濟州衛,還是南方的虎川衛、南嶺衛,甚至是江南水師大營的剩餘水軍……自始至終,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增援到達。哪怕在最危急的關頭,哪怕葬送了一名都指揮使,援軍依舊杳無音信,毫無蹤影。當時有很多人,包括林南在內,都一度認為,朝廷,徹底放棄了襄陽城。而在今天,這個前方負責在後方警戒刺探的斥候哨兵帶來的消息證明,和所有人想的一樣:朝廷,自始至終,都沒有向襄陽城發出哪怕一兵一卒的增援!朝廷,確實就是從一開始,便已經放棄了襄陽城!一瞬間,所有人的心都涼了半截。儘管襄陽城的戰事已經過去了,儘管襄陽城最終並沒有淪陷,但所有參與過襄陽守衛戰的人,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仍舊有一絲陰霾籠上心頭。哪怕是都指揮僉事張忠,略一思索之後明白了朝廷的戰術,但作為被放棄的一方,心裡依舊不那麼好受。早在三天前,長江之北的水師大營,一萬水軍渡過了長江,在江南水師大營剩餘士卒的引領和配合之下,輕而易舉地便奪回了灘頭陣地。而與此同時,後方洛城衛、濟州衛的兵馬也源源不斷地增援上來,兩衛兵馬的統帥,不是哪一位將軍,而是當今皇上的兒子,六皇子明忠!襄陽城一番血戰,奉命調往前方的安陵左衛、安陵右衛和襄州衛部分守卒,並非不知道後方吃緊。然而此時,以他們所處的情境,也是兩難的抉擇。若是不回援,就可能眼睜睜看著襄陽城被吳淮聯軍生生占領!而占領襄陽城之後,緩過氣來的叛軍與麵前的三千東陽衛叛軍合圍,就可能將前方僅存的朝廷軍再一次吃掉!而若是回援,一直在前方若即若離吊著的三千東陽鐵衛便成了在後方的一群虎狼,隨時可能吃掉這群回援的兵馬!到時候隻怕未等援助襄陽,這支由安陵左衛、安陵右衛和襄州衛組成的軍馬,便要葬送大半!很大的可能是回援不成,反受其害!正在兩難境地,猶豫難決的時候,黃信接到了一份命令,這份命令並不是漢南都指揮使司發出的,而是一份特彆密令,不知為何,上麵還加蓋著前軍都督府的印信!這道命令一來,黃信就安心了,一邊按兵不動與麵前的三千東陽衛叛軍周旋,一邊暗中往西北一帶撒出去大量的斥候,查探背後的動向。與此同時,早就接到漢南都指揮使司的調令,急急派出援軍趕赴襄陽的虎川衛和南嶺衛部分士卒,卻在半路上被人截住了。一道更高級的命令下達下來,阻止了虎川衛和南嶺衛的增援!傳達命令並接管了軍隊指揮權的,卻是當今皇上的九皇子明勇!放棄襄陽城,揮軍東進!指揮著一萬五千餘人兩江水師大營士卒,加上洛城衛和濟州衛,合共兩萬餘人的部隊,明忠卻並沒有立刻跨過雙虎嶺,增援襄陽城。略微整肅了一下軍隊之後,揚鞭躍馬,朝著淮西直接殺了過去!放棄襄陽城,揮師南進!明忠的意圖很明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攻其必救,以解襄陽之圍!哪怕對方仍舊不聞不問,襄陽依舊陷入敵手,對朝廷來說不過是一城之失,但是若朝廷攻下了淮王的老巢,進而拿下了吳王的江都,那麼整個東南的叛亂都會結束!以一城一池之地換取整個戰役的勝利,這個買賣已經是相當劃算的了!總之,無論怎麼算,揮師南進都是絕妙的一步好棋,遠比直接增援襄陽收效大得多!…………西線。在襄陽城血戰的兩天之內,虎川衛和南嶺衛由於少走了數十裡的道路而早早地到達了柳林鎮和拒馬河一線,彙合了安陵左衛、安陵右衛和襄州衛的兵馬,立刻向三千東陽衛叛軍發起了進攻!幾乎就在同一段時間之內,襄陽城是一片血色,柳林鎮和拒馬河一線也一樣是屍橫遍野!戰鬥持續了大半個白天,雖然戰力強橫,悍不畏死,但數量上存在巨大劣勢、又沒有地理上的優勢的東陽叛軍,終於頂不住壓力,開始緩緩後撤。隨著兩軍陣線的不斷推移,一天之後,雙方的對峙地點已經挪到了三岔口一帶。九殿下明勇一邊指揮著前麵的戰事,一邊有意識地向後方派遣著斥候不斷地偵察。一方麵防止東南的淮軍孤注一擲地再次增援襄陽城,甚至放棄淮西,以襄陽城為根基,將戰事朝西部的江南地區繼續擴散。另一方麵,也是在隨時查看襄陽城戰事的進展,觀察淮軍的動向。明勇的目的並不是要將三千東陽衛叛軍趕回東江老巢,打是必須打的,但是最終的目標,卻是依舊在後方,在襄陽城下血戰不休的淮王叛軍!襄陽血戰持續了兩天之後,大雨傾盆,城頭的戰事被迫停了下來,而就在當夜,冒著大雨,一道命令伴隨著一個驚人的消息傳到了攻城的叛軍陣營之中。隨後,淮王僅剩不多的淮軍便立刻率師而返,雙方不同歸屬的弊端卻在這個時候暴露了出來。哪怕淮王名義上是跟著吳王一起反叛了朝廷,但麾下的府兵畢竟也不歸李顯管轄。儘管李顯當時氣得幾乎炸了肺,卻也對此無可奈何,當下隻得率領不足百人的殘兵,匆匆撤離……然而他們沒有想到,早已經提前判斷出局勢進展的明勇,帶著虎川衛和南嶺衛已經潛到了叛軍的身後。淮軍和李顯的兵馬剛剛撤出襄陽城十裡,便遭受了突如其來的迎頭痛擊!受到逆風暴雨的影響,加上明勇突襲的突然,這些叛軍甚至連抵抗都徹底放棄,一路倉皇逃跑!而突然從天而降的大雨和興起的狂風,也打亂了明勇提前做好的戰鬥計劃,雖然借機消滅了一部分的叛軍,但是淮軍剩餘的主力和李顯,也借著風雨的遮掩,逃得無影無蹤了。解決了身後之憂,虎川衛和南嶺衛再一次回過頭來,同安陵左衛、安陵右衛和襄州衛合兵一處,與東陽衛叛軍對峙在三岔口前。(。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