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碧瓦紅牆 第五十一章 露角之荷(1 / 1)

青雲記 1552 字 2個月前

壽康宮,前殿。啟元帝打量著這個林家的後輩。因著某些特殊的緣由,啟元帝對眼前這個少年多多少少有些另眼相看,否則當年也不會一句話便將他招入宮中,陪自己寵愛的小皇子讀書了。光陰似箭,彈指之間,昔日的孩童已經漸漸長大,眉眼之間也流露出勃勃英氣。看到這些,啟元帝心中也有些許欣慰之感。詩聲入耳,啟元帝凝神聆聽,開始時倒有幾分是玩笑之心,待到林南詩文一句一句誦出來,啟元帝的心思也漸漸認真起來。等到最後“屈指漫言風與物,卻待老酒看今朝”兩句誦完,啟元帝看待眼前這個少年的眼神已經截然不同了。林南誦完,躬身團團揖禮,隨後便將墨紙放回案幾之傷,退在一邊。少頃之後,大殿之上的人群忽地騷動起來,除了啟元帝,其餘人等都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但是這些王公大臣,便是太子明仁和四皇子明智,也朝林南投來了異樣的目光。定國公趙廣雖然對詩詞一道不甚了了,但一樣是興高采烈,拉著勤國公向河絮絮叨叨說得唾沫星子亂飛,還哪裡管向河懂不懂詩詞……壽康宮內,在場的人裡有很多人都懂得詩詞,其中更不乏高明之士,更彆說還有幾位大學士在旁邊了。適才皇子們賦詩,這些人或驚歎或讚賞,一方麵是一部分皇子確實作得好詩,另一方麵卻是礙於身份顏麵,說些敷衍之詞罷了。但此時麵對林南,這些人可不會輕易說出讚美之詞的。可不管是不願還是不想,麵對這首詩詞,卻沒有幾人能夠說出貶詞來。客觀地說,林南之詩,前兩句並不十分出彩,甚至聽了會覺得平平無奇,即便有些豪氣,也是少年自然心性流露罷了。但後麵則不然,從第一句開始:層層遞進,越往後,詩的意境越高深,最後一句更是隱含衝天豪氣,這才令人拍案。開始時彈劍問天——有豪氣,接著問千古英雄人物,豪氣漸長,但緊接著話鋒一轉,說道古人都已化作黃土,與青山為伴,先前的豪氣便被稍作抑製。後麵兩句“連綿歲月蹉跎老,江河悠悠慢波濤”更是說時光飛逝,年華易老,引人生無奈之歎。最後兩句卻忽然又是一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直抒胸臆,酣暢淋漓,先前被抑製住的豪氣厚積薄發,便顯得氣勢非凡!另一方麵,與先前幾位皇子相比,林南的詩文選取的角度也不同。太子明仁得詩句可比站在廟堂之上俯瞰,二皇子明義的詩句可比站在大漠荒原北望,三皇子明禮的詩句宛如在遊園尋美,四皇子明智的詩句好似“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十六皇子明德的詩句像在邊關衛戍,而林南的詩句,通觀上下兩闋,更像是站在時間長河之畔,細數一粒粒塵沙……詩詞之美,不但在字,在句,在上下轉承,更在意境之美。但此時壽康宮大殿上,一些人爭論的卻不是什麼意境不意境的。林南這首詩是佳作不假,但若是細細地揣摩全詩的氛圍和格調,卻怎麼看怎麼和眼前這位少年不太相符……“黃土青山憶古遙”“連綿歲月蹉跎老”“江河悠悠慢波濤”“屈指漫言風與物”…… 若是認真點論起來,這首詩完全不像一個年輕人作的,反倒像一個久曆世事的老家夥作的。林南才多大?十五歲而已,怎麼詩作卻顯得如此滄桑?啟元帝細細琢磨,也是心中納悶。對於林南,啟元帝比在場大多數人都了解得要深一些,因為有些事情彆人不知道,可啟元帝知道。“莫非是過往的事情對他的影響如此之深麼?不對……這不大可能啊……”啟元帝搖搖頭,可依然有些迷糊。另一邊,幾位大學士也在互相探討這個問題,先前有人提出,林南這首詩是不是有人代作,提前打好的腹稿,大學士範宣和楊自和也有些讚同,因為這種事情確實是有的,但李東路卻搖了搖頭,認為不大可能。但到底具體原因是什麼,卻誰也說不上來……林南站在人群邊上,看著周圍人們議論得熱烈,一時有些發懵。事實上,林南根本沒有想過什麼氛圍、風格,這首詩也純粹是臨時寫出來的。早在居住在昌寧府的時候開始,林南便師從沈修學文,因此當時的文風大部分與沈修類似。而後期離開沈修,在京城居住之時,雖然沒有拜師,但與府中西席楊宣卻是半師的關係,因此後期的風格又受到了楊宣的影響。沈修年輕氣盛,常有憤世嫉俗之舉;反之楊宣則是久曆官場,看慣風雲的人物。正因為如此,林南詩句的上闋便隱隱然有沈修的影子——“秋風無語月色高,彈劍輕吟問九霄;千秋壯士今何在,黃土青山憶古遙。”而下闋則帶著楊宣的影子,但最後一句,卻是林南自己的心裡話——“連綿歲月蹉跎老,江河悠悠慢波濤;屈指漫言風與物,卻待老酒看今朝。”換言之,這首詩是三個人的思想交合而成,除了林南自己,此刻壽康宮大殿上誰也不知道這番內情,所以看不透也實屬必然……議論了半天,啟元帝看看差不多了,笑著看了看大學士李東路。“豐之以為如何?”聽到皇上發問,李東路笑吟吟地清咳了一聲,站起身說道:“回皇上,此詩頗有豪氣,但於豪氣之中隱含滄桑之感,評估論今,有大家之風。臣以為……乃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哦?”啟元帝一笑,轉頭看看範宣,範宣連忙站起身來說道:“皇上,老臣讚同李大人所說。但老臣有些疑惑,嗬嗬,其實非但老臣,便是在座的諸位,怕也有些驚訝吧?若是不看林公子本人,隻看其詩,誰會猜到這樣的詩句會出自如此一位少年之手?”範宣此言一出,頓時贏得很多人隨聲附和。啟元帝哈哈一笑,一揮袖子說道:“哈哈,天下萬民,有老如頑童者,也有少年老成者,這一點倒不足為奇。再說,這詩最後一句‘屈指漫言風與物,卻待老酒看今朝’,雖稍顯老道,這份豪氣卻不是老態之人所能發出來的!”啟元帝說完,緊接著轉過頭對林南笑道:“今日詩會,能得幾位學士之讚,你也算是福分不淺,便如露角之荷,名聲彰顯隻怕是旬日間事了,還不過來謝過幾位大學士?”林南連忙過來謝過。啟元帝吩咐下去道:“來人,二等侍衛林南詩詞出眾,特賜登州古硯一方,石竹狼毫十支,鬆紋墨一盒,刺州雲錦三匹,以示嘉許!”聽了啟元帝這話,李東路心中有些好笑。皇上這話說的,不是宮中伴讀林南,而是二等侍衛林南……聽起來有點不倫不類,印象中,好像從來沒有侍衛靠著詩詞讓皇上頒賞的……這賞賜在王公大臣眼裡稀鬆平常,皇子們也不會在乎,但在年輕一輩的公子中間,分量就不同了。啟元帝話音一落,林南便覺得籠罩在自己身上的目光熱度增強了幾倍。林南什麼感覺不提,他那位舅公定國公趙廣感覺可是頗好,坐在座位上挺胸拔背,左顧右盼,說話聲音也提高了分貝,頗有以甥孫自豪,與有榮焉的架勢。勤國公向河翻了翻白眼:“哎,哎,我說你得意個什麼,啊?不就是一首詩麼……”趙廣一揚下巴,眯著眼說道:“哎——你算說對了,就是一首詩,嘿嘿!老向,咱們什麼交情,誰不知道誰啊?說真格的,這麼多年下來,咱們也沒少較勁吧?嘿嘿,論打仗,咱們也就是個半斤八兩。可老夫現在比你強了!你向家上下三代,好像都還是舞槍弄棒的吧?咱這裡可已經有文……嗯……嗯……對了,有文墨之士了!哈哈!”向河聞聽惱羞成怒,酒碗啪地一聲磕在桌麵上:“不害臊!哼,得意了半天,彆忘了人家可不姓趙!”趙廣一聽先是把臉一板,片刻之後重露歡顏,看著向河嘿嘿直笑:“老小子,來這一手,嘿嘿,現在老哥哥我可不吃這一套了!你就接著氣吧,哈哈!”-----------------------------隔了一會兒,詩會繼續進行。有了林南做引玉之磚,在場的年輕公子們都憋著一股勁頭,希望自己所作能超越過去,贏得皇上青睞,大人讚賞。但出乎意料,最後結果連一向對後輩厚道寬鬆的李東路都微微搖頭,雖然其中偶有佳句出現,但整體比較起來,竟無一首超過林南詩作的……最後啟元帝雖然也紛紛賞賜了下去,但大殿上的氣氛卻明顯不如剛才。眼看著時間不早,紅燭已經換了兩茬,詩會也接近尾聲了。啟元帝端起酒杯,笑嗬嗬地說道:“今日中秋佳節,朕與諸位親族共賀,甚是開心。對月賦詩,諸多皇子也讓朕心甚慰。尤為可貴的是,朕還看到諸多俊彥紛紛揮墨,足見我大建朝後繼有人,來來來,吾等共同舉杯,共賀康樂團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