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葛天氏族的淵源(1 / 1)

龍騰原始 華曦 1502 字 3個月前

葛天氏大部落的最高權力寶座,紀通無時無刻不惦掛著。在幾十年前,自己與大多數氏族首領一樣,對大首領亦是十分尊敬愛戴的,隻是在一件事後,自己對這個葛天氏族產生了歧視和抵觸的心理。說起這件事,必須從葛天氏人的由來說起:葛天氏的先祖也是燧人氏北方的支脈,是大伏羲氏族的一個較大的部落。其族人主要居住在洛水東南。風誥的祖父風侍是葛天氏部落的一個傑出的人物,十九歲時就當選為葛天氏部落的大酋長。因政績突出,二十五歲時被伏羲女媧政權的六十任帝羅秦看中,便把他召入帝都任執政大臣。羅秦執政的早期還算不錯,社會穩定,人民康樂。到了晚期,因風侍的政績突出,二十五歲時被羅秦看中,他重用葛天氏大酋長風侍為執政大臣。羅秦對他十分信任,很快便把朝中的實權交給了他。風侍利用帝羅秦對他的信任和執掌朝政的方便條件,廣交朝中大臣和各部落的大酋長,大肆擴張自己的政治勢力,結黨營私,不久便控製了整個朝政,完全架空了有巢氏二任帝羅秦。風侍逐漸不把帝羅秦放在眼裡,朝中的大小事情都由他自己說了算。當然,有巢氏二任帝羅秦並不糊塗,他覺察到風侍的政治野心後,企圖削減他的權力,但為時已晚。為了壯大自身實力的風侍,與本族中長老商議過後,加入了女媧氏族政權一方。朝中的大臣們都紛紛站在了風侍一邊,羅秦的話根本無人理睬。帝羅秦晚年時準備把帝位傳給他族中的外甥時,風侍堅決反對。他認為:有巢氏的後人沒有一個是出類拔萃的,根本不具備執掌天下的資格。建議帝羅秦推舉其他部落有才能的人為帝位繼承人。言外之意就是推舉他自己。帝羅秦心裡十分明了,雖然他已經看出來了風侍的野心,無奈此時大權旁落,想抗爭也晚了。他已經無力回天,隻好消極對抗,索性不推薦任何人為帝位繼承人。就這樣,羅秦晚年在朝政上失勢,即受風侍等大臣的排擠,又遭受本部落族民的譴責,心理上倍受壓抑,最終得了抑鬱症,病情逐漸加重,病死於泌陽的宮中。(當然,這宮隻是對羅琴身份地位的一個對應稱呼,並非後世那種瓊樓玉宇。)而紀通氏族,則是當年力勸羅秦阻止風侍入朝為臣的氏族。首領紀通也為此與葛天氏族結下了仇恨。隻因二十年前的一場浩大慘烈的部落之戰,共工氏族將阻隔江河的不周山攔腰截斷導致江河逆流,洪水泛濫,大地遍布瘡痍,紀通無奈之下唯有跟隨帝風侍南下遷徙到了如今這塊土地之上。留居在古昆侖山、祁連山、不周山及秦安大地灣一帶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砸洪澇過去逐漸興旺起來。他們遷徙到秦嶺的常羊山一帶,重建觀天祭祀中心,也逐步發展和繁衍了“炎黃氏族”。而後來的炎黃二帝以及兵主蚩尤,亦是在此基礎上先後建立起了炎帝政權和黃帝政權,以及蚩尤的九黎氏族政權。原本,紀通對風侍隻有憤怒和鄙夷,但絕無輕視之意。因此,在這風侍還在位的日子裡,紀通一直兢兢業業,不敢對葛天氏族稍有差池。不過,這種敬畏很快就在風侍死後逐漸消失,而且隨著即位人選付出水麵,紀通潛伏多年的憤怒和野心也逐漸顯露了出來。說起葛天氏族大部落,雖然現在實力與以前在泌陽時減弱了不少。但毋庸質疑的是,一個將近七萬人口的氏族部落聯盟,在任何一片土地上都是一個強大的存在。從淵源正統上來說,也是伏羲女媧氏族政權的延續。因此,大首領一位幾乎是每個氏族首領都十分渴望坐上的寶座。不過,眾望所歸的紀通並沒有得到帝風侍的垂青,隻因當年的那場事件促使風侍在位執政時,吸取了有巢氏二任帝羅秦的教訓,把執政權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裡。在晚年時,風侍推薦自己的外甥,也就是侄子風誥為帝位繼承人。這風誥在治理、打仗、民生等事項沒有一樣行的。但他卻有兩樣可以讓他更獲得祖父風侍的垂青——樂器和陰謀。風誥愛好音樂,他從小就喜歡聽蟲鳴鳥叫,喜歡聽自然界發出的各種聲音,幾乎就是個為音樂而生的天才。因此,晚年無子的風侍特彆喜歡他,便把他召入帝都葛寨,留在他身邊陪伴他。風侍年老時,有意要把帝位傳給外甥風誥,便讓他協助自己管理朝政。待他熟悉政務後,便正式向天神和氏族臣民推舉他為帝位繼承人。也許有人會問,這天子的選拔太容易了吧,僅僅是精通音樂就可以繼承帝位,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那時候確立帝位繼承人,基本上都是執政帝王一個人說了算,所謂推薦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執政的帝王(或者叫大首領,均是同一意思。真正皇帝的稱謂,大家都知道是嬴政開始的。)選拔接班人,全憑著個人的喜好,說誰行誰就行,外邊的人根本就不知情。不過,若果說風誥僅是如此便從風侍的手中獲得了帝位,那就未免太過草率了。要知道這風侍可是一個老滑頭,腦袋並不糊塗,在臨死前還一直緊緊抓住大權。不過,風誥的陰謀手段卻是在風侍晚年才體現出來的。風侍還有一個侄女叫峙龍,才華出眾,本也是葛天氏部落大酋長的熱門人選。侄子風騫,英勇善戰,戰功卓著。在葛天氏族部落舉族遷徙來到南方的初期,四下征戰,也為部落征服了許多野蠻人部落和土地。在當時情況下,無論如何這大酋長的帝位怎麼也輪不到風誥來坐。但世事變幻莫測,誰都料想不到雖已晚年,但仍身強力壯的帝風侍會突然死去。風侍死時,風騫正、紀通正率部與東部群山的野蠻人在大戰。風誥在葛寨(葛天氏人的政治權力中心)立即殺儘了包括重臣峙龍在內,反對他的文臣武將,輕輕鬆鬆的就坐到了葛天氏族大首領的位置上。風騫知道後一言不發在大帳中想了好幾天。最後他說服了惱羞成怒的紀通,不願意為了一個王位而把叔祖父風侍和他們曆經幾十年來的艱難萬苦,打下的一片江山鬨得四分五裂。於是他不顧老臣紀通的極力反對,帶著三百勇士回葛寨參加叔祖父風侍的葬禮,恭祝風誥榮登帝位。正如紀通預測的一樣,風誥怎麼可能相信風騫會放棄帝位?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風騫的。風騫自己也明白,所以他在得到和連保證不殺其妻兒之後,吻劍自殺。風騫是偉大的。他為了葛天氏族的大業,甘願犧牲自己的性命。至於紀通,因為是叔祖父一輩的老臣,加之紀通氏族勢力雄厚,在葛寨內盤根錯節,連自己的叔父風哲尚且忌憚他三分,剛登帝位的風誥自然不敢對這個心腹大患有什麼異樣的舉動。風誥去除了自己兩個表兄妹後,也開始了他的治國大業,或者叫治族大業。目前這種氏族聯盟時代稱為國家,那實在是有點太過抬舉了。這風誥的確沒有治國的才能,他具備的是一個陰謀家的素質,而且還具備一個昏君所有的惡行:貪財,好色,殘暴嗜殺,任人唯親,以自己的好惡判定是非,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接下來的事就非常自然了,許多部落被過分欺壓,開始產生抵觸情緒,於是鎮壓。越是鎮壓,抵觸大首領命令的氏族就越多。如此惡性循環,造成了葛天氏族的實力迅速減弱,根本無力征伐四海,拓展疆域。攻打盟重關,多次失利敗逃而回。這其中固然有華曦的運籌帷幄,部落的文明科技製勝,但也有葛天氏人內在不穩定因素作祟。如果葛天氏人是一條心的,齊心協力之下,區區一座盟重關又如何能夠抵擋幾萬大軍的攻擊?回顧以往的攻關,葛天氏人的各個氏族首領,均有私心,誰都不願意承擔最大的損失和最大的責任,才是導致葛天氏人外強中乾的主要因素。現在,風誥正在做著一件他即位以來犯下最嚴重的錯事。那便是將地下打壓紀通氏族和有虎部落,轉變為台麵上的積極打壓。這紀通雖有反叛篡位之意,但內心仍是十分掙紮的。畢竟自己以前和風侍雖有頗深的仇恨,但在遷徙以來,自己的氏族也逐漸融入到葛天氏族裡去。而且自己在朝野也算是德高望重,不到最後關頭,紀通恐怕也還在作者強烈的思想掙紮。而現在,紀通已經沒有什麼可想的了。當前形勢,反是反定了,隻是時間和時機的問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