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賞過後的第七天,華曦就來到長老院召集長老開會了。此次主要是詢問下出征的這段時間裡,部落的發展情況。譬如日落堡、鐵壁等。大長老華安恭敬道:“族長,這段時間您不在,我向您稟報一下部落的最新情況吧。”“嗯!說吧!”華曦點頭示意。華安略微躊躇了下,如實稟報道:“族長,現在部落鑄造的中華幣是3萬來枚。流通在市麵上的大約是1.6w到1.7萬之間浮動,其餘剩下的則是維持部落日常運作之用。”華曦一聽,頓時不悅道:“流通的貨幣怎麼少,我們部落的人口已經快突破九千了,人均4枚銅幣都不夠,貿易如何能夠活躍起來?不行,必須加大貨幣的發行!”華安連連稱是答道,看了一下台階上的族長後,開口繼續道:“族長,關於貨幣的麵額和單位,我有些關於族人使用的意見。”“哦?什麼意見,說來聽聽!”華曦意外道。“是!我們中華幣的麵額雖然分為1,2,5,10,50,100!但是有些比一個中華幣價值還要小的物品,在交易過程中隻能采取買夠1個中華幣價值的東西,族人對這個有點意見!”華曦聽完,暗罵自己一頓,虧自己還是穿越過來的,做貨幣隻記得劃分不同麵額,卻沒有設置單位,真是一時糊塗啊!華曦微微沉思片刻,沉聲答道:“這樣,你吩咐下去。命工匠們製造一批新的青銅幣,還是按原來的幾種麵額來做,銅幣的背麵也依然是刻上我們中華部落的“中華”二字,但是在麵額數字的右邊必須刻上“角”和“元”兩種單位符號。而原來的中華幣則全部回收,用新的中華幣代替。10角等於1元,如此類推!”底下眾人聽完華曦新公布的貨幣政策後,略一思考,都大呼新劃分的單位貨幣,比之前那種一成不變的單位政策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方便性。“目前先回收原先的貨幣,統一鑄造發行10萬元價值的不同麵額、單位貨幣!以後再視情況酌情修改發行量和一些貨幣政策!”華曦略一沉思,補充道。“是!”華安答道,然後轉身從一名侍者手中接過一本羊皮手劄略略掃視了一下,繼續道:“除了這件事情外,還有的就是城池的興建工作報告。族長,這本手劄裡麵詳細記錄了三城目前的工作大小事項,請過目!”說完,華安俯身前傾,將手中的羊皮手劄平托胸前。“嗯,很好。呈上來!”華曦話音一下,站立身前的一名侍者過去將華安手上的羊皮卷呈了上來。羊皮手劄裡麵記錄的情況很詳細,大致情況如下:人口的增加,社會的分工勞作更加細致,從而誕生出更多行業和不同職業的人群。人們需要興建更多不同功能的建築來進行生產需要。因此,作為中華人的主城鎮,同時也是這方圓百裡地麵最繁華的貨物,文化彙聚中心城市,中華城的升級工作也擺在工作的首位。新增民居70所,可容納400人左右,修建民居的大部分都是此次出征的戰士。還有少部分是一些商人修建的。(部落內興建私人民居,需要用貨幣購買土地和建築材料、支付人工等。大部分平民族人都居住在公共民居內,環境、衛生情況自然惡劣,但比起那些還住山洞和茅草屋的部落要好得多,因為中華城內的建築都是用石灰、沙石混凝土和木料建起的。)糧食的增產,部落也出現一些剩餘的糧食,這其中有部分是大米和水果等食物。造酒業也隨之被稍微帶動一下。城內出現了第一所釀酒作坊和小酒館。不過這兩個連帶關係不同功能的建築,他們目前服務的對象隻是部落的權貴階層以及少量掌握一些生產資料的商人。礦業,目前勘探和開采的人員達到1000人之巨。鐵壁已經成為石灰、火山灰、粘土、銅礦、錫礦、鉛礦的開采和儲藏集散基地。以鐵壁為中心,日落堡和中華城為支點,輻射南方聯盟部落,初步形成一個材料開采、煆燒加工、買賣、儲藏的集散中心。目前主要負責供應部落日常所需,部落的冶金、礦石加工等作坊都設立在此。鐵匠鋪,鍛造礦石作坊的一個延伸建築。原來部落裡大部分農具和一些銅製生活用品都是出自部落的作坊之手。隨著冶金行業的不斷壯大,掌握著第一手生產資料的作坊師傅和長老們,紛紛合資建立私人鐵匠鋪。雖然在規模和質量上比不上部落的作坊,但卻擁有作坊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器具的細分和價格。他們從作坊和社會上收購一些品質較差的礦石和破爛銅器,然後再自己回爐加工出新的銅製器具。在生活用途的小型器具方麵,無論是品種的種類還是價格上的利潤空間,都比部落作坊具有不錯的優勢。在某一程度上,也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鏈和利益集團,不再是部落旗下機構的一家獨大局麵,初步形成一個私有和公有對立的競爭。新增的鐵匠鋪不多,目前城內隻有三間,均為部落的長老、祭司和一些掌握技術的族人共同建立的。三間的人數都在150-200人之間,具備基本的分工,有鐵匠師傅、學徒、采購人員、日常管理者等人員。三間不同背景支持下開設的鐵匠鋪也很有默契地開在三座城鎮中,互不乾擾,統一價格。因為品種繁多和價格便宜,族人也大多從鐵匠鋪來購買,隻有少數貴重物品才跑去部落作坊購買。譬如耕犁等對質量要求較高的物品。手工業除了冶金行業外,還有石器和竹木料、草藤等加工業。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銅器的,也不是所有勞作工具都是銅器才能勝任的。在采集、狩獵、伐木、挖礦、建築等方麵,石斧、石刀、石鑿、石矛、石錘等都還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此外,竹、藤的用途也很廣泛,繩索、建築、編織、葺屋頂、藤席等等。此外,這些還是製造工藝品的好材料。雕刻好的精美玉石、木製品和草結的手工藝品也在悄然興起,有需求自然就有人供應。目前專職從事這方麵工作的人員有五百人左右。建築方麵除了幾名祭司和數十名專職泥匠外,平時築城修路起房子的人力,大多都是召集族人來完成。建築的發展和研究基本是在祭司和那數十名泥匠師傅中思考。農業,作為人類步入農耕時代開始,就一直是頭等大事。部落內大部分人都是在從事農業。如開墾、撒種、灌溉、種植、施肥、收割。值得慶賀的是,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族人陸續發現了玉米、油菜、土豆。目前還隻是有少數人種植,不過相信不久,土豆和玉米這些高產量的農作物很快就會被華曦大力推廣種植。鐵壁和日落堡目前有四百到五百的常住人口,月均流動人口在一千人左右。日落堡目前則主要是負責提取海鹽和海鹽集散地。中華城目前因為農忙剛過,人手充裕,城牆也被華安增派人力從原來的五米增高至目前的八米,端得是高大雄壯,任何一個來到中華城的人都會被眼前這座高聳雄偉的城池所震撼。華曦仔細看完那疊厚厚的羊皮卷報告後,連連誇口稱讚,對有關人等的工作表現作出了肯定,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給他們參考。末了,華曦也將這些日子來自己對部隊編製的低劣性提了出來,並將新的關於軍隊編製和長老團改革方案遞交到長老團中。族長,不變,和之前一樣擁有對軍隊的絕對控製權。長老團按負責事務區域劃分出長老和將軍兩種不同職務稱呼。負責內外行政事務外交的官員為長老,負責軍事區域版塊的官員叫將軍。兩者獨立,互不管轄但卻相互聯係。原長老院改稱為元老院。軍隊方麵,劃分出騎兵和步兵兩種獨立兵種。騎兵配備長刀和弓箭,衝鋒肉搏用長刀,離遠則弓箭遠射。步兵則沒有細分,樸刀兵、弓箭兵、長槍兵,三種武器每個士兵都可以使用,混合編製。兵種細分待以後戰爭的需要和生產力、人口等條件發展再來改革。目前部隊的戰士人數在一千人左右。華曦則將這1000人按編製打入。采取十進製為單位,十人為1什,設1什長;10什為1佰,設百夫長;10佰為1仟,設千夫長。戰時授予官銜印綬,戰後立即收回印綬,廢除官銜。隻有持印綬者方有資格調動軍隊。方案手劄被下麵的長老一一傳閱過後回到華曦手上。華曦沉聲問道:“關於這次改革,不知道諸位有何建議和疑惑,都可以提出參詳。”眼下大多都是軍事上的瞎子,即使是華豐也懂得不多,在沒有損害到自己的利益下,人人都點頭稱好,表示沒意見。對此,華曦自然毫不介意,這些東西提出來也隻是做個樣子,最終還是自己拍板。方案也在全體一致讚同下通過,並實施開去。關注官方qq公眾號“” (id:love),最新章節搶鮮,最新資訊隨時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