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秦震手中翻動的書頁,羽東的眼中也閃過了一絲光芒!《山海經》他可不是沒讀過,其中各個版本的插圖他也不是沒看過。可是秦震手裡的這本古籍……卻和他之前所見過的任何一部《山海經》都有所不同……“這、這本書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羽東頗有些驚奇的問道。秦震莫名其妙的回道:“從我爸那啊……”“……那令尊又是從什麼地方得來的?”羽東問的一臉嚴肅認真。這倒讓秦震九德有些迷糊,於是稍稍想了想,便結結巴巴的回道:“大概……大概是從他爸那吧……”“……”“怎麼了?這本書有問題啊?”秦震不解的看著羽東,不明白他為什麼會有這突如其來的變化。羽東從秦震的手裡接過那本書說道:“這……似乎是最古版山海經,我都沒見過。這上麵的山川地理圖,和我所見過的完全不同。這應該才是最接近原著的……”羽東如獲至寶一般的捧著那本書,小心翼翼的翻動著。秦震一聽,這才率性笑道:“哎呀,就這點兒事兒啊?!你可嚇死我了,我還以為我爸有偷竊國寶的嫌疑了呢!你甭管了,明兒一清早,我就去問他這書哪來的。誒?要不你和我一起回去吧?到時候有什麼問題你就直接自己問,也省的我從中傳話了。”羽東抬眼看著秦震稍稍愣了一下,似乎是有些猶豫。如果是尋常百姓的朋友兄弟之間。一起回趟家問點兒事,或者互相拜訪一下父母、在一起吃頓飯,這完全就是很正常的事。就好像秦震和顧傑吧,他們彼此到了對方的家裡,幾乎就屬於喊一聲就直接自己推門,飯熟了就直接自己落座的那種情況。彼此不分你我,兩家也是交情甚好。可是羽東就不一樣了,他的身份地位特殊,再加上他從小也沒有過這種感受和經曆。所以稍稍考慮了一下之後,他還是婉言謝絕道:“那樣有些太冒昧了。還是由你去問問吧。等這次咱們回來之後。我定會再去家中拜訪……”“行行行了,你快彆跟我來官方的這一套了!這套對我可不好使。哎喲嗬,夏羽東,哈哈。看不出來你小子還會說兩句客氣話啊?我一直以為你就是那副冰山德行。到死也變不了了呢!”秦震大笑的調侃著羽東。秦震估計這爺們兒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為人處事的態度、溝通交流的方式貌似都有些問題,所以這才讓秦震自己去問的吧!不過既然這樣,秦震也不再強求。他隻是不太理解的又對羽東說道:“這本書吧,我在做保護措施的時候也曾經翻看過,裡麵都是一些很難看懂的怪異圖畫,其內容比任何一版的《山海經》都更加晦澀。有時候往往兩三個字就概括了一大段……要說這古人說話也是真簡練啊!不過它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羽東連頭都沒抬,一邊翻看著書頁,一邊問道:“你既然都不知道它有什麼特殊之處,那你還費時費力的做了那麼嚴密的保護乾什麼?”似乎羽東是不太能相信,秦震“無知”到了這樣的地步。沒想到,秦震倒也真說實話。他理所當然的回道:“你忘了我是乾什麼的了?我就覺得我爸給我的這本書有年頭兒了,肯定是足夠老!所以我就給它稍加保養,準備趕上個合適的機會就直接出手了啊!這他娘的又不是是蘭亭序,不賣了換錢還等什麼?”羽東苦笑了一下說道:“萬幸你沒趕上合適的機會,這本書真的幫了我們大忙了。而且其價值根本就是不蘭亭序能夠比擬的。”“啊?真的啊?”秦震的眼睛裡冒出了一絲獨屬於商人的“欣喜”光芒。“嗯。據說《山海經》最早版本是西漢時期的劉歆校注的,不過早就已經佚失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晉朝大風水家郭璞作注的版本。可是那山海圖卻已經不再是最早的山海圖了。我相信,秦始皇對尋仙之道的深信不疑,絕對不僅僅是因為輕信了方士、術士的片麵之言。他信的,不是徐福,而是《山海經》……”秦震聽後覺得羽東說的十分有道理,馬上就跟著激動的接道:“對啊!人們都說始皇帝太愚昧,輕信了江湖騙子的謠傳。可我就不信,這千古一帝,橫掃**的嬴政,他能是個智商為負數的人?如果他沒有足夠的膽識和謀略,又怎麼可能統一了中國?所以我堅決支持你的這個觀點!秦始皇的尋仙之道不是信了騙子,而是他信了《山海經》!”這樣似乎也就能解釋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徑,為什麼獨獨隻有《山海經》幸免於難了。“是,所以正因如此,要想找到當初秦始皇所到過的蹤跡,就必須有古版的《山海經》做參考。一地之差,就會讓我們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沒準兒還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後果。”羽東說道。“那、那這個算是古版的嗎?要是算的話,咱們得帶它一起上路啊!”秦震很認真的看著羽東。羽東點了點頭說:“這本書還真得帶上,就交給你了吧!好好研究研究黃渤海附近的區域。”秦震也是沒想到,羽東直接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可是想想自己似乎衝鋒陷陣也不是多在行,鑽研鑽研古籍可能會更適合自己一些……所以秦震也就欣然的答應了下來。可是他手中的這本古籍,和如今人們能看到的《山海經》真是完全不一樣。所以秦震還是頗有些疑惑的問道:“誒,之前我也看過如今的《山海經》,那一上來不就應該是南山經、東山經、中次一經之類的嗎……可是你看這本,根本不是一個套路啊!”秦震覺得還是“不恥下問”一些比較好。好不容易羽東親自指派了一個任務,到時候這“文職”要是再完成不好,好像就有點兒沒法交代了。羽東這時候翻閱著這本非常非常厚的古籍,悠悠說道:“原本的《山海經》應該是由四大部分組成的。你看,這本書就是這樣的順序。雖然沒有標注,但是仔細一看就能看出來,這第一部分是帝禹時代的《五藏山經》,第二部分是夏代的《海外四經》,第三部分是商朝《大荒四經》,最後是周朝的《海內五經》。文字看似簡單乾練、樸實無華,但內容卻是非常詳細,把上古時期的地理描寫的非常清晰。”秦震愣愣的看著羽東手上的書,心裡不禁苦悶道:我怎麼就沒看出來哪裡“清晰”呢……那上麵的地圖,和如今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簡單的線條都能勾勒出上古蠻荒時期的氣息……不過既然羽東說有用,那秦震就負責研究它就是了。好在也不是全部都要看,將黃渤海附近的看明白就差不多了。渤海古稱滄海,沒有什麼太離奇的變化。總不至於像喜馬拉雅山那樣,有著滄海桑田的轉變。隻是一想到那禹王九鼎,秦震就感覺自己的太陽穴“登登”亂跳。那種大海撈針的無助感,真是讓他有些抓狂。所以這時他打了個哈欠抱怨道:“哎!也不知道禹王爺當初收了九州的銅,有沒有私下克扣啊?會不會它鑄造的鼎就像九個暖壺一樣大小?羽東,你想沒想過那東西要真是就那麼大點兒的話,咱們該怎麼下渤海去找……”“不會的。”羽東斬釘截鐵的說道。“為什麼?”秦震詫異羽東為什麼如此斷定。接著就聽羽東說道:“《戰國策》中描寫過‘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九萬人挽之,九鼎八十一萬人。”秦震大吃一驚道:“什、什麼意思?一個鼎需要九萬個人才能拉得動??你看你看,我就說吧!這些古籍,你就算想相信,都沒辦法相信!”秦震無奈的攤著手,似乎根本就不相信羽東剛才所敘述的史籍資料。這也難怪,在商周時期,人口密度總不會和現在的中國一樣。弄出來八十一萬人,就為了拉九個鼎,這確實有點兒扯。八十萬人連航母也拉得了了。不過羽東這時卻說道:“你又忘了,傳說或許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必定是通過現實所折射出來的。也許九鼎並沒有大到如此地步,但是這絕對可以證明了兩件事。一,周滅商之後,確實得到了九鼎這是真的;二,九鼎的體積重量絕對是不容小覷的。因為如果九鼎非常小的話,那傳說就會往更小上誇張,絕對不會朝著相反方向誇張。”“呃……好吧。”秦震覺得羽東分析的確實有理,也就沒再反駁。而且他們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禹王鑄造九鼎是為了代表九州,如此鎮國重器,他沒道理收了九州的牧貢之銅,卻造出了九個暖水瓶大小的東西……在這方麵,秦震覺得自己可能確實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