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危機並存(1 / 1)

唐偉東身在外麵,卻時刻關注著國內產業的動向。好不容易做到這個規模,讓要眼看著做大做強的產業,若是按下暫停鍵,或者直接被清零了,說實話,唐偉東真的是有點舍不得。人,他是臨時不打算回去的,隻能通過電話,不斷的和李玉英、何新華等人交換著信息,關注著事態的發展。同樣,隨著清理整頓的進行,也就預示著物價闖關最終還是失敗了,有關部門重新開始了調控。這才把即將失控的這輛列車,拉回了正軌!麵對這次的大力清理整頓,對於以國營企業為主的東山省來說,影響相對還不是特彆大。但對於南方一些,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來說,那打擊可就有點大了。危機危機,危險中必定同時伴隨著機遇。唐偉東等這個機會,已經等待多時了,那個小商品市場,就是為這個提前布局準備的。經過大半年緊張的施工,小商品市場,終於在國慶節前正式竣工投入使用,縣裡還拿它當了獻禮工程,對外做了宣傳。地方是有了,現在缺的隻有人了。想發展青山縣的小商品生產銷售行業,肯定不能無中生有,必須得有領頭羊的帶動。人都不傻,等其他人見到好處之後,不用鞭策,他們都會主動參與其中的。等形成了規模效應,唐偉東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就可以利用掌控大市場的壟斷優勢,躺著賺錢了。這是雙贏的好事,估計其他從業者也不會有意見的,就算有,也得給老子憋著!領頭羊何來?那當然是從蘇浙閩粵那些地方找咯。麵對這次的清理整頓,擔心歸擔心,該做的事還是要做。於是唐偉東一邊緊盯著上麵的動作,一麵借著其他企業倒黴的機會,低調而緊湊的開始了向外擴張的腳步。行動的第一步,就是趁著南邊那幾個省的,個體商戶和私人小企業被清理的機會,派出了徐勇為首的一隊人,悄悄的去“招商”。當然不是以河東村企業的名義,而是打著縣供銷社的旗號行事。當初定下的,掛靠在縣供銷社名下,跟他們合作的好處,現在就凸顯出來了。供銷社可是妥妥的國營單位,國營單位要發展,誰也挑不出毛病來,也沒理由阻止。那些正在惶惶不可終日的小作坊、個體戶,私人小企業,見到在這個時候,竟然有人願意給他們提供庇護,都很驚訝。當然,人家也不是白白的做好事,也是有的。不過要求很簡單,那就是讓他們到青山縣去發展,把生產和銷售都轉移到青山縣去。這個要求讓大多數人遲疑了。畢竟當地才是他們的根本所在,大老遠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誰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在等著他們?不過,考慮過後,這些地方商人敢闖敢乾的脾氣上來了。一些膽大的,想搏一把的人,眼見在當地乾不下去了,一咬牙,就跟著徐勇他們去了青山縣。真正的在青山縣轉了一圈之後,他們對這裡的商業環境大喜過望。其他的不說,就說青山縣這麼多的企業工廠,光企業職工和家屬,就是一個挖掘不儘的金礦,消費潛力不可預估。而且徐勇還告訴他們,隻要在市場裡承租了門頭或者攤位,那就是在給供銷社交錢,歸供銷社管理,相當於國營單位下麵的產業,這次的清理就不會涉及到他們。隻要老老實實納稅交費,保證產品質量,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正常經營。不僅如此,為了減輕轉移來的商戶的負擔,還對他們實行了優惠政策。稅費上,市場管理方是沒有資格替縣裡做主減免的。但卻告訴他們,隻要簽訂五年合約,房租第一年給他們減半,第二年隻收80%,三年以後恢複正常。這年頭,還不是九十年代經濟掛帥的時候呢,還從來沒有人提出用優惠的方式,來吸引商戶,青山縣的小商品市場,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先河。這讓跟來摸底的南方那些商戶的代表,驚喜莫名。考察過後,很多人當場就簽訂合約,確定留了下來。在他們那些地方,做生意的往往喜歡抱團,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站住了腳跟,往往後麵就會跟上一群人過去。這次也不例外,決定留在這裡的人,回去之後馬上就開始呼朋喚友,召集了更多的人前來。從而在小商品的生產銷售上,形成了一個不算完善,但勉強可以運行的產業鏈。這對唐偉東對於小商品市場的期許,實在是太重要了。隻要這個行業能啟動起來,運行成功,讓其他人看到了“錢景”,很自然的就會帶動起更多人,主動參與到其中,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王克儉很給麵子,在小商品市場的建立、招商、啟動運營中,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最重要的是,他以供銷社的名義,替唐偉東扛住了來自上麵清理整頓的壓力,所以徐勇才敢這麼有恃無恐的,跑到南方去“招商。”這個情,唐偉東必須得認下,有機會就必須要還上。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真以為人家是紅領巾呢,會平白無故的幫你?想得到人家的幫助,你就要拿東西做回報,這是規矩,要不然,以後誰還願意幫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