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夏天極為濕熱,大戶人家家裡都蓋有衝涼房。國公府當然也不例外。蕭毅回到後院的時候,謝管家已經安排下人將水打好了。蕭毅進了衝涼房,脫的赤條條的,痛痛快快的衝了個涼水澡,覺得清爽舒服了很多。換了一身衣服,翠菊過來給他把頭發梳好,這才匆匆的往前廳趕去。蕭毅剛剛走到門口,卻聽見裡麵傳來了一陣銀鈴般的歡快的笑聲。蕭毅心中有些詫異,我們家琳兒這本事了得啊,跟一個陌生的女孩子竟然剛見麵一會就聊得這麼投機,真是看不出來啊!蕭毅故意咳了一聲,這才緩步走進廳中。裡麵的人聽見咳嗽聲,笑聲立刻停住了。蕭毅走進去的時候,琳兒向他迎過來,憋著笑意道:“卑職參見部堂大人!”蕭毅瞪了這小妮子一眼,你耍什麼寶啊。然後看向那站在不遠處的貴客一眼,頓時一下子眼睛瞪圓了。“是你!”這句話是蕭毅說的。“果真是你?”這句話是那白衣青年說的。兩人大眼瞪小眼,都是一臉不可思議的神情。隻有徐琳在一旁笑吟吟的看著兩人不說話。“部堂大人,站著待客可不是我們國公府的待客之道啊。”徐琳嘻嘻的笑道。蕭毅這才反應過來,一掃臉上的驚訝神情,一臉燦爛的道:“真所謂人生何處不相逢,沒想到今日又跟兄台會麵了,真是有緣啊。快快請坐。”隻道這人是誰,竟能讓堂堂國公爺說出這番話來?這就是那日在大街上替蕭毅解了那一文錢之圍的青年,也是如今的四川總兵官,鎮東將軍,大都督麾下都督僉事馬茗月馬大小姐。馬茗月官宦世家,雖然見到蕭毅也是吃了一驚,但是立刻意識到人家是上官,而且是國公身份。立刻抱拳見禮道:“末將秦大都督麾下都督僉事馬茗月參見秦國公!”蕭毅看她雖是女兒身。但是卻沒有一絲女子的忸怩之氣,反而一派男兒作風,英姿颯爽,也是頗有一種巾幗不讓須眉的另類風流,在心中叫了一聲好。蕭毅笑嗬嗬的道:“這些俗禮就免了。那日要不是你在街上替我解圍,那我可就出醜出大發了。彆人要是知道了,還說我堂堂的總督大人在街上吃霸王糖葫蘆呢。”蕭毅的隨和讓本來有些拘束的馬茗月也是放鬆下來。被蕭毅的話逗的也是莞爾一笑。這個時候的她才讓人感覺到他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孩子,而不是一個叱吒疆場的女將軍。蕭毅並不想刻意的去表現自己堂堂總督的威嚴之氣。人家又不是自己的部下,而且還是堂堂的大明正二品武官,沒有必要裝腔作勢的。雖然她是個女子,但是卻是一身男裝,蕭毅也就下意識的將他當成男子。這樣自己也感覺輕鬆一些。馬茗月對於蕭毅的這種與其他官員不一樣的隨和也是有些意外。根據外界的傳聞和她自己的揣測,這位打的韃子聞風喪膽的秦國公應該是一個嚴肅方正之人,沒想到他不僅如此的年輕,隨和,而且還和自己有過一麵之緣。聽了蕭毅的話也不禁笑道:“總督大人說笑了,就算當時沒有我,您隻要亮出你的身份,那小販哪裡還會找您要錢。恐怕激動之下將他手上所有的糖葫蘆都送給您了。”蕭毅哈哈一笑。暗道這女將和女人就是不一樣的。那股子豪爽勁還真是挺對自己胃口的。“不管怎麼說,還是要謝謝你的。既然老天爺讓我們今天再次重逢。那我就趁今日請兄台在我這裡好好的喝上幾杯,表達一下我的謝意。你可千萬不要推辭啊!”恰好這個時候管家謝宏進來道:“老爺,飯菜都已經準備好了,可以用膳了。”馬茗月久在軍中,也是習慣了直來直往。既然蕭毅邀請,也不推辭,嫣然笑道:“國公盛情,末將卻之不恭了。國公爺先請!”說著擺了個請的手勢。蕭毅嗬嗬一笑,帶頭走了出去,馬茗月緊隨其後,徐琳最後。三人來到偏廳,分賓主落座後蕭毅笑道:“今日倉促,也沒有準備一些好酒好菜款待貴賓,馬兄就先將就一下。這些菜都是淮揚菜,恐怕有些不合你的味口,不要介意啊。”馬茗月輕笑道:“國公爺太客氣了,末將平日裡在軍中也都是將就著吃飯,好久都沒有見過這麼豐盛的飯菜了。您要是在客套下去,末將就不敢吃了。”蕭毅一愣,笑道:“馬兄真乃性情中人,來,不要客氣。”蕭毅不像那些正經科班出身的官員,從小就要學習各種禮儀,待人接物的禮儀,宴會的禮儀,就餐的禮儀等。他今天高興,隻當一場朋友間的便飯,絲毫沒有一點做國公覺悟。蕭毅是主,他放的開,其他兩人也是放的開。三人邊吃邊聊,飯桌上不時的響起愉快的笑聲。自從那日在大街上見到馬茗月第一麵的時候,蕭毅就時不時的想起那隻白皙修長的手。記得徐琳後來跟他說覺得馬茗月有些奇怪,但是卻說不上來。今天他才知道奇怪到哪裡了。馬茗月是女扮男裝,這就是奇怪之處。她的扮相並不像徐琳和汪冰柔那樣穿上男子的衣衫就行了。她扮的男子要是彆人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很難第一眼就看出來的。最多看起來是一個非常俊俏的青年男子而已,不知道她到底是這麼做到的。人們在飯桌上總是容易快速增進感情的,很快的蕭毅就搞清楚馬茗月的來意了。馬茗月是秦良玉的親孫女。她的父親是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母親張鳳儀明末忠臣(尚書)張銓之女,母親霍氏。受母親霍氏和張銓影響,熟讀兵書史集,能文善武。早年跟隨母親霍氏及爺爺(萬曆尚書)張五典(退休為農時)進行抗清活動。婚後跟隨馬祥麟四處征戰。後來馬祥麟戰死在襄陽,張鳳儀也在了農民軍的戰鬥中戰死。留下一子一女在秦良玉膝下養育。既然是將門之後,注定了馬茗月的童年跟彆的少女不一樣。《明史》?秦良玉本傳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這樣一個文武雙全的女中大丈夫,教育出來的子孫也是彆的官宦人家的子孫不一樣的。馬茗月小的時候。上午念書寫字。下午練習武藝。稍大一些的時候就開始練習騎射。在秦良玉的悉心調教下,馬茗月自然也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女將了。下馬能舞文弄墨,上馬能開弓射箭,在石柱地區也是一朵水靈靈的玫瑰花,隻不過是帶刺的。馬茗月其實是有三個民族的血統的。她的祖母秦良玉是苗族人,她的祖父馬千乘是土家族人。而她的母親卻是漢族人。所以在她的身上有一種多樣的氣質。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既沒有一般官家小姐那種忸怩做作。也沒有苗家女子那般大膽潑辣,體現在她身上的是一種非常和諧的氣度,讓人很舒心的那種感覺。所以蕭毅今天看到她後就是一直笑聲不斷,讓徐琳都有些吃味了。去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上吊自殺。消息傳來。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幾次昏絕,哀動左右。張獻忠所部此時儘陷楚地,又向四川殺來。秦良玉向當時的四川巡撫陳士奇呈獻《全蜀形勢圖》,希望官軍能增兵堅守蜀地十三處險隘。陳士奇不予采納。秦良玉不死心,又推心泣血地向四川巡按劉之勃建議,劉巡按倒是同意她的計策,但他本人手中無兵可發。張獻忠農民軍數十萬長驅直犯夔州。秦良玉馳援。由於眾寡太懸殊。兵敗而去。張獻忠相繼攻克萬縣、重慶、成都,並在當年年底稱帝。建立“大西”朝。。張獻忠占領蜀地,隻有遵義、黎州及秦良玉的石柱地區未歸於大西。懾於秦良玉威名,張獻忠部無一兵一將敢於入犯石柱。投降張獻忠的明朝官員屁顛顛向各地土司送去“大西”政權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懼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馬上當眾毀之,慷慨言道:“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殘餘之年以事逆賊!石柱一地有敢從賊者,族誅之!”不久,又有噩耗傳來,秦良玉獨子馬祥麟,也就是馬茗月的父親。先前被明廷征調到湖廣禦敵,戰死於襄陽。死前,他給母親寫信:“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大人勿以兒安危為念!”見兒子絕筆血書,秦良玉淚下如雨,心如刀割,但她乃大義婦人,提筆在信紙上寫道:“好!好!真吾兒!”秦氏、馬氏二族,可稱上是二門忠烈,數年之間,死於國事者甚眾。馬祥麟死後不久,他的妻子張鳳儀也戰死了,剩下一兒一女。後來清軍南下,而李自成也帶著敗軍向東而行。和當時駐守武昌的左良玉因為害怕和李自成作戰,所以就一把火燒了武昌,帶著二十多萬大軍向南京進發。這一下子嚇的馬士英和弘光不知所措,一邊將江北的兵調到江左抵禦左良玉,一邊派出使者四處傳檄勤王。秦良玉自然也是收到了朝廷勤王的詔書。收到詔書之後,她雄心勃勃,想立刻帶兵馳援朝廷。但是因為年事已高,再加上張獻忠虎視眈眈,所以未能成行。但是對於一生忠於大明的她來說,勤王是一定要去的,最後經過再三的考慮,便派孫女馬茗月帶著兩千的白杆兵啟程向南京而來,自己和孫子馬萬年堅守在石柱,抵擋張獻忠。馬茗月帶著兩千白杆兵日夜兼程向南京趕去。可是當他們趕到武昌的時候,正遇上清軍阿濟格部南下,左良玉病死。多鐸也帶人逼向揚州。馬茗月考慮到自己兵少將寡,又是勞師遠征,認為不宜輕舉妄動,所以就在武昌附近隱蔽了下來。後來蕭毅在滁州異軍突起,解了揚州之圍的消息傳來,讓馬茗月異常振奮。她考慮後決定帶兵前來與蕭毅會合,共同抗擊韃子。但是她卻是一個做事謹慎之人,在不了解蕭毅為人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將部屬直接帶來的。所以她將部屬安頓好之後,自己便喬裝進入滁州城中,暗暗的考查了一番,終於確定蕭毅是個值得信任之人。這才返回去帶著部屬趕了過來。那日在街上遇到蕭毅的時候,正好是她進入滁州前來暗訪的第一天。馬茗月不隱瞞,不做作,將自己真正所思所想統統的告訴了蕭毅一邊,讓蕭毅是聽得感慨不已。不愧是秦良玉的孫女,既有赤膽忠心,爽朗直率當中又不乏細膩,真的是巾幗不讓須眉啊!對於大名鼎鼎,威名赫赫的白杆兵蕭毅早都有所耳聞,但是沒想到有一天他們卻能夠投到自己麾下,這讓他是喜出望外。蕭毅正向問問如今白杆兵在何處的時候,一名侍衛稟告道:“大人,靖北侯和安南伯求見。”此時幾人已經吃完,蕭毅起身對馬茗月道:“正好,讓蕭貴和鼎維也認識一下咱們這位女英雄。”轉頭對那名侍衛道:“讓他們在作戰指揮室等我,本督有貴客要引見給他們。”那名親衛應聲而去。馬茗月卻被蕭毅的話誇的有些不好意思,臉上泛起一絲緋紅,也許是因為喝了幾杯酒的緣故吧。知道蕭毅要商討軍事了,徐琳很自覺的吩咐小人收拾碗筷。蕭貴和劉肇基前來主要是給蕭毅彙報一下上午的新兵測試情況。兩人在廳中坐了一會,便聽到那前去通報的侍衛道:“總督大人說他馬上就來,而且還要為兩位將軍介紹認識一位貴客,請兩位安心等待。”兩人對視一眼,不曉得蕭毅要介紹什麼人給他們認識,心下都各自猜測起來。少頃,後麵穿來了腳步聲,蕭毅的笑聲也隨之傳出:“來,蕭貴,鼎維,今天本督給你們介紹一個女中豪傑,巾幗英雄。”兩人聞言急忙站了起來,挺直了身子,便看到蕭毅帶著一位英姿勃勃的白衣青年從後堂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