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治渡過運河之後,自然首先派出探馬騎哨並且派人聯絡古晉及湯保意兩人。此時由於清軍各部都開始潰退,對後方的控製全麵瓦解,夏軍的探馬和信使得以暢通無阻的通行於敵後戰區,很快就為何叔治帶來了最新的情報並聯絡上了古、湯二部。然而領何叔治驚訝的是湯部主力渡過運河之後居然沒有追上胤禔部,這是神馬情況?讓我們回溯時光,十四日淩晨,夏軍鐵騎軍第四師對清軍的襲擾很成功,最後五千人對清軍後衛二萬人的雷霆一擊更是經典,將來不及完善防禦設施的清軍殺得片甲不留。但天亮後問題出現了,由於清軍燒毀了運河浮橋,夏軍隻能自己重建,而清軍已經一早將周邊村子的漁船、渡船、門板等收羅一儘,就連幾片小樹林也沒逃過清軍的毒手,如此一來夏軍就隻能到更遠處搜集建築浮橋的物資。忙碌了半天,材料還沒招夠,一名漕幫出身的夏軍普通士兵突然上報說他想起來了,臨清這地方的運河很淺,秋季枯水期的時候還需要纖夫拉曳才能行船。這到底是真的假的?真是水淺的話,清軍乾什麼要建浮橋燒浮橋,那是沒事做吃飽了撐的嘛?當場就有人說了,彆管真的假的,派人試試就知道了。於是,兩名水性好的夏軍士兵摸下了河道。可不是嘛,運河最深的地方才到胸口。看看在水麵上揮手的手下,再看看辛辛苦苦找來的建築材料,一萬個草泥馬在夏軍的胸口中鼓蕩著。不過後來再看看擱在岸邊的清軍浮屍,所有人都明白了,南船北馬的確是有說法的。既然水不深,那就過河吧。這邊架好了大炮以防清軍殺個回馬槍,然而各部按照順序依次趟過運河,隻是炮隊什麼還是要等浮橋架好了才能過河,不過嘛,隻要夏軍大隊過了河,就算沒有炮,也能跟同樣缺少重火器的清軍鬥上幾個回合。過了運河,久經戰事的湯保意自是曉得要派探馬去追查清軍動向,但他也多了一個心眼,除了在北麵布哨以外,在西南兩麵也展開了偵察線。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胤禔的部隊撒開腿已經跑過了清河、快到了棗陽。不過以這個速度,夏軍若是奮起直追的話,還是有可能追上的,但是南麵大名的清軍胤禛部已經逃到了館陶以北快到臨西的地方,與楊部的直線距離還不到十華夏裡。怎麼辦?是追擊胤禔還是阻擊胤禛、胤禵兄弟?答案當然不用想,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有古晉部牽製著,胤禔不可能一口氣逃到北京去,總有機會能追得上;而胤禛、胤禵部若是不加以阻攔的話,倒有可能與胤禔部形成前後夾擊的勢態,那可就陰溝裡翻船了。因此湯保意立刻做出決定,趕到臨西阻擊胤禛、胤禵,同時派人想辦法聯絡古晉、何叔治兩部,讓他們牽製胤禔部,至於南線還在消滅殘餘大名守軍的陳保全部,湯保意也派人聯絡了,讓他們彆顧著芝麻了,趕快來撿西瓜。所以,就在何叔治渡過德州段京杭大運河並試著聯絡楊伯康的那天早上,除廣威軍第二師、射聲軍第四師兩部在清河、南宮之間警戒胤禔部以外,夏軍主力十五萬正在臨西、威縣、邱縣之間與倉皇北逃的清軍胤禛、胤禵部展開了決戰。北逃的清軍隻有九萬多人,麵對十五萬夏軍的阻擊,自然沒有僥幸取勝的可能,可是誰也不能排除困獸猶鬥的可能,因此湯保意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是全力以赴,爭取一個照麵就打垮沒有重型炮火支援的大名清軍。望著麵前整齊肅殺的夏軍陣列,已經兩日兩夜沒有合眼的胤禛掩麵長歎:“大清完了。”同樣雙眼赤紅的胤禵拔劍在手,衝著一眾戈什哈言到:“傳本貝子的將令,隻有闖過去才有活路,想想京師城裡的家眷,他們還等著你們前去解救呢!”戈什哈將胤禵的話傳達下去,原本崩潰邊緣的清軍稍稍恢複了士氣,是的,沒錯,想活命的話,隻要先過了眼前這一關。想明白的清軍很快整頓起隊伍來,可還沒等他們厘清混亂的隊形,夏軍已經緩緩壓上。見到夏軍要殺將過來了,清軍便不顧編製自發的排列起來,其中八旗新軍的鳥銃手一個挨一個排成橫陣,兩翼則是由混編的綠營新營組成的方陣,就連丟了火炮的內外火器營的旗兵也擎著腰間的戰刀列在鳥銃隊的後方隨時準備參與肉搏。“有點意思。”看著清軍的反應,湯保意嘴角浮起了冷笑。“這些年韃子倒是長進了,隊伍排得有模有樣,就不知道打起來怎麼樣。”話雖如此,湯保意卻沒有讓夏軍直衝清軍陣列的意思。“來人,命令各師炮隊,給我狠狠打!”夏軍一路追擊下來,那些樞密院直屬的重炮團自然不可能還跟在身後,但是僅憑夏軍一個師八十餘門火炮來算的話,十五個師就是一千二百門。儘管都是些速射的小炮,射程有限,威力一般,但架不住數量多啊。在距離清軍五十到八十華夏步的位置上這麼一開火,頓時如暴風疾雨般把清軍澆了個透心涼。八旗新軍是清廷按照嚴格的規章訓練出來的專業火器部隊,講究的就是在敵方炮火下不動如山,可是麵對夏軍鋪天蓋地如羅網一樣密致的彈雨,他們也頂不住了,不得不主動迎擊上來,以免不發一彈就全軍覆沒了。八旗新軍都頂不住,更不要說兩側的綠營新軍了,在被迫煎熬了一陣,實在受不了的他們暴虐的衝殺了出來,直撲夏軍的炮隊而來。看到清軍兩翼陣腳鬆動,夏軍的炮隊立刻後撤---夏軍普遍裝備的八分炮十分輕便,總重不過八百餘斤,十個炮手你推我拉,不用騾馬就跑得飛快;夏軍炮軍團裝備的十一分炮總重約一千二百斤,要比隊屬八分炮笨重許多,不是人力輕易可以推動的,然而夏軍準備了許多拖曳的馬匹,最後一炮打完,一拉就走。看到夏軍的炮隊在己方的逼迫下退卻了,綠營新營這邊爆發出一陣歡呼,倒是八旗新軍幾個被荷蘭人操訓過的佐領淚流滿麵,但是陣腳已經牽動,隻能硬著頭皮走下去。隻是夏軍也在想清軍當麵緩慢逼近著,而且在己方炮隊通過預留的通道撤到後方之後,夏軍橫陣突然間拉長了,原來三排陣列很自然的轉變成了雙排陣列,雖然看起來減少了火力持續性,但單次發射的彈丸數量卻明顯增多了。狂奔出來的兩側綠營首先跟夏軍接觸了,隻見夏軍全體舉銃,衝著奔近的綠營兵一通齊射之後迅速散開,露出背後尚未披甲的白兵部隊。白兵部隊中背負著兩套戰甲出陣的那一半則飛快的替同伴披上甲胄,並在卸下另一套後,坐地休息起來。雖然隻能上陣一半,但每一翼的夏軍白兵足有二千多,雖說不能以一當百,但依舊在步隊銃刺槍陣的支援下以中流砥柱的姿態,生生擋住了綠旗兵的鋒頭。而夏軍撤到後方的炮隊也開始用大角度吊射,以阻斷清軍後續部隊的跟進。真正有決定意義的還是夏軍的兵力,由於夏軍把清軍多出近半,因此夏軍的側翼伸展更廣,當清軍兩翼跟夏軍交手的時候,最外側的夏軍便從容的在側麵展開,然後有排銃把正在衝殺的清軍成排的打倒在地。如果說清軍側翼承受了夏軍主要兵力的壓迫的話,那麼清軍正麵的三十佐領八旗新軍則領受了夏軍齊射的威力。表麵上看,清軍的火力持續不斷,時不時打倒與之對射的夏軍官兵,但實際上夏軍的齊射威力更大---由於這個時代火銃的準確性極差,所以隻有成規模的射擊才能造成相當的傷害,而夏軍的雙排齊射比之清軍的單排齊射能在一次射擊中投放更多的彈丸,因此造成的傷害就更大---幾次對射之後,八旗新軍的兵力開始快速減少。見對射無法打贏當麵的夏軍,八旗新軍乾脆散開,讓身後拿著刀子的內外火器衝上來肉搏。你散我也散,夏軍也讓開通道,於是讓八旗兵們驚恐的一幕出現了,鐵騎軍第四師尚能作戰的六千鐵騎一湧而出,頓時把旗兵們打得魂飛魄散。戰事不利,滿洲大兵喜歡轉進的老毛病頓時便又犯了,隻見成群結隊的旗兵丟下手中武器轉身向後方逃去。旗兵這麼一逃,立刻牽動全軍,本來就被迫給滿洲人賣命的綠旗兵早就不想打下去了,一見主子們都跑了,自然也就跟著一起逃。“完了!徹底完了!”看著兵敗如山倒的局麵,胤禛一邊哀歎一邊去摸腰間的寶劍。“皇阿瑪,兒臣儘忠了”“四哥!”一聲呼喚驚醒了一心尋死的胤禛,他抬起頭來四下看著,卻看見一個拳頭在眼前放大,隨即暈了過去。“你們這些奴才,趕快帶上四哥往西麵跑,最好一直跑到太行山腳下,然後再往北走,北京城不要回去了,直接出宣化走漠南去關外。”接過胤禛的貝勒府包衣問道:“十四爺,那你呢?”“我?”胤禵一揚手中的寶劍。“當然也是一樣要逃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