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5節 建設殖業坊(1 / 1)

唐朝好舅子 晨風天堂 1025 字 3個月前

李春的建議柳木認可,柳木說道:“好,你可以先試試。不過,你可有想過,純鋼筋水泥大橋,長度超過十裡超巨型大橋呢。不急,你慢慢的學,慢慢的試,注意吃好喝好,把徒弟教好。總有一天,我們要在黃河、長江上修一座橋的。”李春長身一禮。“這幾天先熟練一下他們如何用水泥,幾天之後清河那邊你可選擇地點作準備,無論是造什麼樣的橋,我要就是並行六輛馬車,就這樣。”柳木把李春留在這裡,李春需要了解,什麼是水泥。後世的現代,可以說連小孩子都知道水泥是什麼東西,但放在大唐,這東西屬於神奇級彆的物品。道門為水泥的配方,已經有幾十個懂丹術的在研究,在不斷的試製,這樣技術在道門稱為,點泥成石。就是柳木的禦石術中的一種。建房柳木是外行,他隻見過農村自建的小二樓,最多就是小三樓。所以這裡的總負責人是閻立本。柳木找到正在監督一座三層高,內部卻帶著高拱頂的建築前。這是小劇場,這樣的小劇場將來會建至少六個,然後是相當於二十米高,帶著巨大拱頂的大劇場。“怎麼樣?”柳木來了閻立本身旁。閻立本手上有一個很複雜的圖,這張圖以柳木的水平隻能勉強看懂。其中的木梁相互交錯的,就是大唐這個時代建築的一種力學結構度。大唐的工匠未必能說出什麼是力學,卻可以清楚的搞清複雜無比的木結構,跨度超過二十米的拱頂。“郎君,若是能有這種形狀,截麵高七寸,寬五寸,厚……不對,這個應該是這樣。”閻立本飛快的給柳木劃出一個截麵圖。這張圖讓柳木大吃一驚,因為這圖已經與後世的工字鋼截麵幾乎無差。柳木在那圖上作了一點小修改,將轉角的位置增加了一點厚度。“郎君高明,若是有這樣的精鋼,我以為可以建十五甚至是二十丈的巨頂,而且頂還可以用玻璃來作明亮的頂窗戶,再加上滑軌與黑布,那麼房頂就可以隨心所欲的開啟與關閉。”閻立本說完,快速的畫了一個簡圖。他用的結構不再是原大唐有的直角木梁加圓頂結構,而是三角鋼架拚成一個圓頂的結構,而後其間加上無數細梁,然後裝上玻璃。在玻璃是裝在木頭上的,然後再加上細小的琉璃瓦片與雨水槽。“完美。”柳木還能說什麼,大唐的建築工藝已經讓自己驚訝了多次,自己那一點知識讓閻立本吸收之後,閻立本估計完成了這殖業的建築之後,水平能甩自己八條街,自己能提供的隻能是新材料,而不是新工藝。兩人正說著,李世民突然出現在這裡。來到這裡後,李世民正抬手示意讓閻立本先離開一會,自己有話要給柳木講。可他眼中卻看到眼前,那是一個地上圓圓的,約有一尺五寸直徑的洞,而後工匠們正將一個足有五丈長,明顯就是鋼鐵編成的網往那洞裡放。然後旁邊還有一個已經放下去,被圓型的木模包圍,正在灌著帶有碎石泥水。“這,這是什麼?”李世民驚呼。“殿下,這是小劇院八根主立柱。靠這八根立柱可以支撐整個小劇場十丈巨頂,以及水晶吊燈,三樓平台以及圍欄。臣計算過……”閻立本正彙報著就被李世民打斷。李世民靠近一看:“這,這是多鐵?”“殿下,鐵不行,這是鋼,還是二等以上的鋼。一根立柱隻須用一百多斤鋼筋就可。”“鋼就這麼用了?”李世民是心疼這麼多鋼材,而且還是好鋼材。李世民準備再問,卻看到柳木在給閻立本猛打眼色,閻立本是個有才華,能力非凡的老實孩子,他完全沒看懂柳木那眼色的用意。“小木,你閉嘴。”李世民指著柳木警告了一句後,再問閻立本:“閻學士,你給本王講,這是怎麼一個工藝。”“殿下,鋼筋再澆鑄混合了水泥、碎石、砂子、水的泥漿。以現在的天氣,大約五至七天就可以完成。這柱子的堅固程度超過同樣的石柱數十倍,殿下請隨臣來看,這是事先製作的預製板。”柳木一拍額頭,暗道:壞了。李世民雖然不是一個戰爭狂人,但李世民眼中的所有物品,一定是先和戰爭掛鉤,然後才是民生。果真,李世民在詳細的聽了閻立本有關鋼筋水泥的介紹之後,眼神變了。“閻學士辛苦了,你且去忙。本王與柳駙馬有些小事要議一議。”李世民語氣很是平靜的讓閻立本離開。閻立本這個單純的有才青年腦袋裡沒有那麼多彎彎繞,施禮之後趕緊去關心他的建築。李世民在閻立本一離開,臉上的笑容就立即收了起來:“小木,二哥想不明白一件事。”柳木厚著臉皮:“二哥想不明白什麼?”“二哥不明白,你為什麼總喜歡把好東西藏起來,原本二哥是以為你以前過的日子苦,這是窮怕了。可現在想來,你藏來藏去的,似乎就針對兩個人。一個是父皇,另一個就是二哥我。給個解釋。”李世民不生氣,隻是疑惑柳木為什麼要這樣作。“我有藏嗎?”柳木依然是厚著臉皮不準備承認,李世民笑指著柳木,那意思就是你不用在這裡睜著眼睛說瞎話,彆讓二哥傻,或者是是瞎。“二哥,我有能力在兩年之幾滅了高句麗,你要嗎?”柳木也嚴肅了起來。李世民一愣,背著手轉過身去看著遠方。李世民在思考,柳木這句話所隱含的意思。足足過了一刻鐘,也就是相當於十五分鐘的時間後,李世民大笑:“你以為二哥真的那麼糊塗,或是,大事未定你也在等?”“二哥!”李世民一擺手:“漢武打匈奴,確實打的大漢朝內傷。而且可怕的是,國力打虛了,百姓打窮了,但門閥卻依然富足。可以說是匈奴拖累了大漢,這才有了東漢失寶鼎的發生,兩年滅了高句麗,那麼代價就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