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武英殿大學士(1 / 1)

一世吉祥 泰戈 1625 字 2個月前

其實楊致是尚未來得及細想,他真是冤枉三個老家夥了。三人搭檔共事數十年,在他們手上,大夏由西北貧瘠之地的藩鎮自立至今,開疆拓域已據中華半壁,成為國勢最為強盛的亂世強國。三個老家夥什麼風浪沒見過?對此若有良策,何須勞動他飛虎侯腦洞大開?理了理思緒,說道:“主意好不好,我不敢說,但至少可行性極大。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樁一樁來。咱們先說賞撫勞軍。”“方才老太尉已經提到,吳越不戰而降,我軍甚少傷亡。大夏於軍功賞撫早有定例,此番可循舊例而稍降。兵不血刃與舍命廝殺相比,理應有所區彆,諸多將士必能理解接受。皇上既已決定休兵罷戰,刺激大夏軍士每戰爭先的賞撫定例,趁此機會也應適當改一改了。”王雨農不禁鬆了一口氣:“飛虎侯真是三句話不離老本行!如今國用艱難,既有節流之舉,則必有開源之策了?”楊致曬然一笑道:“不管怎麼節流,賞撫勞軍都少不得大把銀子。都說吳越自古富庶,何謂富庶?就是有錢啊!伐滅一個富庶小國,爾後為錢發愁,實在令人難以理解。”“滅國時無燒殺搶掠,滅國後秋毫無犯,無橫征暴斂。於吳越百姓而言,免遭戰火之苦,已是萬幸。吳越立國數十年,並無暴虐之主。若要吳越百姓就此對大夏感恩戴德,無疑是個笑話。即使為長治久安計。也是先行震懾威伏,再施仁德。滅國就是滅國,就必須付出代價!”“戰車碾壓之下。縱有家財萬貫,在一夜之間或有可能一無所有。戰爭牽涉利益最大者,首先是官紳豪族,而後才是小民百姓。可命耿大將軍放出風去,同時命人拜訪幾個有名的豪紳,言明大夏乃威武文明之師,不會縱兵搶掠。但犒賞三軍還是必不可少,日後撤軍也耗用巨大。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隻能由官紳豪族帶頭納捐。由百姓自願募捐。納捐達到一定數目者,可授官或賜爵,以示恩遇榮耀。說白了就是連唬帶嚇,識相的乖孩子有糖吃。平日連求神拜佛都要花幾個香燭貢品錢。何況是為了保平安、送瘟神?”“皇上。來上這麼一手,再加上將吳越國庫一鍋端,您還會為缺錢發愁嗎?或許還能狠賺一筆吧?”皇帝聽得連連點頭,卻稍有猶豫之色:“朕就知道,但凡關乎銀錢之事,找你算是找對人了。……隻是吳越新伏,依你這麼乾,不還是刮地皮麼?”楊致解釋道:“您是想到了滅唐吧?南唐與吳越截然不同。不可照搬其例。滅唐遭遇激戰,需要免賦安撫人心。伐滅吳越則刀兵未動。需要的是震懾人心。吳越為何富庶?非但農桑發達,也有漁鹽之利,更有通商海外之便。刮一刮地皮不會傷筋動骨,並無大礙。”陳文遠歎道:“難為你竟是想得如此細致!”皇帝心頭的一絲不安不複存在,欣然道:“治大國如烹小鮮,古人誠不我欺!”楊致繼續說道:“耿大將軍麾下四十萬大軍,大體由東征的禁軍、南調的朔方軍、中原兩淮地方府兵、南唐降卒以及部分水師構成,賞撫或用現銀、或賜田土,相機行事即可。賞撫過後,下一步則是就地裁軍了。”這正是皇帝與陳文遠、王雨農最為關心的問題,幾乎異口同聲的問道:“就地裁軍?怎麼個裁法?”楊致胸有成竹的道:“即便要分兵撤軍另駐,也先要就地裁軍。裁撤軍士分為兩部分:一曰強製,二曰自願。”“家中獨子者,兄弟二人或二人以上皆在軍中隻留長兄,家中父母有一人亡故者,家中父母有一人年逾六旬者,軍士年逾四十者,軍士年逾三十而未娶妻者,儘皆強製退伍歸鄉。雖是強製,但也可彰顯皇上仁德關愛之心。所謂自願,就是願意回去就回去。既無心留下,大可不勉強,否則反而影響軍心士氣。”“所有裁撤軍士,均據原籍所在地路途遠近,統一發放相應盤纏、出具證明文書之後,就地遣散,各回各家。”皇帝與陳文遠都是精於兵事戰陣的行家,似這般就地裁軍的好處,自然不言而喻。陳文遠讚同道:“皇上,如楊致所言,耿進麾下大軍各有來路構成複雜。依照此法裁撤,四十萬大軍最多留餘四成。不僅分兵撤軍另駐的耗用大減,散兵過境生事擾民的可能性也不大。”楊致接口道:“準確數字隻有裁撤之後才能知曉,姑且先按老太尉所說的算吧!按我的想法,餘下的十六萬軍士,其中六萬留駐吳越,三萬移駐淮南,五萬退駐金陵附近。三部兵馬最好互不統屬,各選得力將領統率,以成互為犄角策應之勢。”王雨農插言道:“淮南本是原任驍騎將軍沈重駐防之地,先前所部兵馬正好也是三萬,自是方便無礙。可金陵周邊已有駐軍三萬,再行加駐五萬大軍,是否值得商榷?縱然一切如你與文遠所算,也還剩餘兩萬軍士,卻又移駐何處?”楊致答道:“老相爺,你先彆急嘛!撤軍三萬駐守淮南,正有趁順其便之意。之所以撤軍五萬加駐金陵,是因南唐曆經激戰才皈伏大夏,需安撫,亦需重兵震懾。況且於富庶膏腴之地養兵,也相對較為容易。至於剩餘兩萬軍士,皇上不是已經決定詔令耿進回京述職嗎?滅國之功不可抹殺,就命他順路押解吳越國主等一眾皇族、吳越國庫金銀珠寶,一同帶回長安吧!讓耿進風光一把,皇上更會麵子十足。”王雨農恍然道:“原來如此!”“還不止如此。”楊致笑道:“留駐吳越的大軍,可劃歸鎮守隨州的平南大將軍楊耀統一節製。不知皇上是否已有合意的統兵將領人選?如若沒有,我倒是可以舉薦一個現成的:耿進之子耿超!由禁軍副將外放為獨當一麵的大將,應該算是擢升重用了吧?且不說吳越到長安山高路遠,撤軍分駐淮南、金陵兩地,難道僅僅隻為相互策應?”調離禁軍係統,打發你遠遠滾出長安。這還不算,再給你頭上套上一根繩子,找兩個人緊盯著你。你還能蹦躂到哪兒去?這樣一來,耿進回京接替陳文遠出任樞密院太尉一職,也勉強可以接受了。皇帝心裡猶如三伏天喝了一碗冰鎮酸梅湯一般舒爽,假惺惺的道:“耿超本是朕之愛將,早已有意擢升重用,此議甚佳。”楊致嘿嘿笑道:“隻要皇上滿意就好。最後一步就是耿進如何安置了。晉爵賞賜當然是必須的,但他還不老,若是出任太尉,這個位子恐怕要坐很久。再說了,樞密院太尉已官至武職頂峰,下一回又給他安排個什麼職位呢?還有擢升餘地嗎?”皇帝鄭重點頭道:“有道理,有道理!朕確實未曾想到這一層,依你之見呢?”楊致笑道:“老相爺是龍淵閣大學士,徐文瀚是集賢殿大學士,可我至今都沒見過真有什麼龍淵閣、集賢殿。換而言之,不過是個含蓄點明出身的名頭而已。既然如此,皇上何不增設一個武英殿大學士?耿進晉爵二等公,加封武英殿大學士,命他入閣為相分管軍務,是不是很對得起他了?”王雨農當即表示反對:“皇上,老臣以為不妥!自古以來便是文武有彆,武臣入閣拜相,大夏尚無先例。據史書所載,亦是罕有其例。有如董卓、曹操者,莫不臭名昭著!”楊致據理反駁道:“老相爺,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大夏,皇上絕非弱暗昏庸之主,既無外戚乾政,又無宦官專權,更無權臣當道,豈能與東漢末年相提並論?罕有其例並不是沒有,尚無先例總要有人破例。武臣入閣為相不但不會影響文臣的分量和地位,反而能夠證明皇上用人不拘一格,令文武雙全的人才投身仕途有了更大選擇餘地。”“以武英殿大學士身份入閣為相,給耿進另加一個三品的文臣品階。不文不武,可文可武。如今宰輔大學士已有七位,莫說加他一個,就是再多幾個又有何妨?隻要有個合適的位置讓他老實呆著,有他不多,無他不少。甚至來不來上朝,都儘可隨皇上心意而定。”“如今大夏的統兵將帥,僅以現任禁軍大將軍周挺、討虜大將軍曾英明、平南大將軍楊耀、征燕大將軍羅輝祖等人為例,大多正當盛年。一旦卸任回京,莫非還能一股腦兒都塞進樞密院?我敢斷言,耿進絕不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特例!”皇帝的理解倒是比王雨農更為透徹:就是找個合適的地方,將一時身份不尷不尬的人暫且高高掛起。文人出身的丟到集賢殿,武將出身的扔進新鮮出爐的武英殿。對於這些人,日後皇帝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想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用。楊致這廝的腦袋到底是怎麼長出來的?這主意堪稱一絕啊!霸道的一揮手道:“你二人勿要爭辯了!朕意已決,楊致方才所議,一概照準!雨農,你稍後便據此擬旨吧!”隨即話鋒一轉,和顏悅色的問道:“致兒,今日政務便議到這裡。快與朕說說,朕的那個小外孫……,哦,你家那兩個小崽子長得怎麼樣?”———————分割線—————————————————ps:有位客官問,怎麼淨生兒子?其實鄙人很想有個女兒,無奈家有三隻兒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