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等一下。”陳堪上完課之後,經過曆史係辦公室的時候被教學秘書郭琴給叫住了,她拿著一個檔案袋走向陳堪。“哦,郭老師,什麼事情?”郭琴將手中的一個檔案袋交給陳堪說道:“這是陳老師你之前的課題申請表,不過很遺憾,沒有通過!”“申請表?”陳堪還愣了一下,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郭秘書將檔案袋伸到麵前的時候,陳堪才接過檔案袋,看到檔案袋上的幾個字才明白是什麼意思,然後聳聳肩說道:“看來我還要繼續努力。”這是陳堪之前申請的三個課題,本意是想要通過課題能拿到科研基金,不過這些部門的工作效率實在是不怎麼樣,兩個多月了才給陳堪回複。“陳老師,你沒事吧?”郭琴麵帶憂色地問道。“沒事,我能有什麼事,沒通過這不是很正常嘛!”陳堪灑脫一笑道。郭琴是擔心陳堪因為這次的失敗導致他的自信心受打擊,畢竟之前陳堪是那麼優秀,第一次正式申請課題卻沒有通過,她擔心陳堪會想不開,本來想要安慰兩句,不過看陳堪臉上的表情不像是開玩笑,也就沒有在多說什麼。其實陳堪是真的不在意,陳堪當時申請課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囊中羞澀,所以想要申請幾個課題,拿些科研經費,不過現在沒有這個必要了。上個月校運會的六千塊獎金,加上工資到賬,還有幫劇組做的那個關於秦朝禮儀研究的五萬塊錢也已經到手,現在陳堪不差錢,所以課題能不能通過陳堪根本不在意。而且陳堪心中很清楚,這個課題能不能通過也並不是單純看你科研水平,陳堪敢毫不客氣的說一句,那些“滿腦肥腸”的審題人哪裡有能力去判斷什麼課題是真正有價值,他們更加看中“表麵功夫”。最直接的一點就是在申請的文檔中要做一份“開題報告”,這個“開題報告”裡麵有一個必填的叫做“研究意義”或者說“研究價值”。就是字麵上的意思,你要告訴國家,你這個研究課題到底有什麼價值,有什麼意義,值不值得國家出這個錢讓你做研究。而真正會申請的人,他們會在這一點上著重下一些功夫,即使是研究一顆紐扣,也要展示出那種驚天動地的價值來。當然這個還是要聯係具體的研究課題,不能隻是一個勁的狂吹,畢竟審題人也不是白癡,你要是寫一顆紐扣能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能打敗美帝國主義,這個就有些過分了。當然不僅僅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課題申請這裡麵的門道還有很多,每年的科研經費畢竟是有限的,有時想要拿下課題,你還必須要調動你的人脈資源去爭,特彆是國家級的課題,那絕對是“拚爹”。為什麼中師大曆史係拿不到國家級的課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已經就是沒有一個牛掰的“爹”可以拚。這些陳堪自然是懂,如何寫一份漂亮的申請報告陳堪也會,要拚資源,這個陳堪也很強的,陳堪是正兒八經的名師訓練出來的關門弟子,雖然主要資源集中在南方,但也能影響到中海,但陳堪並沒有這樣做。因為那個時候陳堪剛剛經曆過霍元甲位麵,那時候的陳堪心中有點感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還有些自傲,不想做這些小動作,想要堂堂正正的獲勝,還有點天真,要是換成現在的陳堪,那情況絕對不一樣。“陳老師!”經過係辦公室的時候,陳堪被老師叫住,而經過係資料室的時候,陳堪被一個學生給叫住了。“是方煢啊,有什麼事情嗎?”這個正是陳堪在中師大第一個認識的曆史係學生,大四的方煢。方煢猶豫了一會說道:“老師,您能幫我說一說南方大學的老師嗎?”“額,你具體想要了解什麼?”陳堪眉頭微微一皺問道,陳堪對於方煢的印象不是很好,這個女同學心機太重,經常自以為是,做事情帶著強烈的目的,之前研究生報名的時候,她也對陳堪進行了旁敲側擊。研究生報名必須要報學校,而且隻能報考一首學校,所以需要很謹慎,方煢對陳堪進行旁敲側擊的原因就是想問問陳堪有沒有能力將她送進南方大學。她是一個典型的陰謀論者,在她的認知中,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學者,那些出名的學者提出來的觀點也在她看來不過是稀疏平常,沒什麼了不起的,在她看來他們出名不過是人脈廣而已。在她看來陳堪就是屬於人脈比較廣的那一類人,否則陳堪怎麼能在碩士就拿下“論文百佳”,這絕對是“背景通天”。確實是不可否認,有那麼一些靠著人脈和炒作成為“專家”的人,大家更喜歡稱呼他們為“磚家”,那些人其實並不是這個圈子的人,是被專業圈子排斥的,他們的人脈基本上都不是圈內人,大多數是什麼媒體人之類的,讓他們成名的是媒體的運作,而不是因為學界的認同。因為媒體掌控著話語權,這就會導致出現一種情況,這些人東拚西湊出一本書,然後被一些媒體捧上神壇,然後難免會有一些圈內人從專業的角度去解析,給出一個不好但是相對專業客觀的評論。然後媒體就會開始引導了,讓吃瓜群眾認為那些真正的學者是出於嫉妒所以給了差評,是眼紅了,這就使得那些“磚家”的形象很符合群眾想象中那種被惡勢力打壓的英雄,由此讓這些人的名氣更上一層樓。真正的學者,是不會因為一個人去刻意批評他的作品,就比如《明朝那些事》和《品三國》,真正的學者,最多挑一些裡麵存在的曆史性錯誤,加以改正,但絕對不會去攻擊作者本人,簡單的說就是對事不對人,不會用自己曆史學者的這個身份去壓一個所謂的外行人。但某些磚家就會,有的時候就是揪住一個小錯誤,然後攻擊作者,因為他們需要關注,他們和那些明星藝人一樣,需要關注,內在的邏輯其實和藝人明星差不多,需要關注度,那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切。至於一些學者提出來的觀點看起來“稀疏平常”,這是因為沒有看見這個觀點背後的那座大山。做一個比喻,就好像中國的學生在翻譯古文和英文文章的時候,經常會有一種錯覺,就是看起來它們是什麼意思完全明白了,但是當你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動筆去翻譯成文字的時候,那翻譯出來的文章絕對會讓你想撞牆的,因為根本就不是人話,和心中想象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