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七、亂鴉又向寒林集(1 / 1)

孫元起此次北上,是為了準備參加中央學會的參議院選舉。“中央學會”是個奇怪的名字,現在幾乎沒人知道曆史上還存在過這樣一個組織,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存在時間非常短。從1912年8月袁世凱公布《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明文規定由中央學會選出參議院議員8人開始,到1914年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中央學會最重要的任務選舉參議院議員成為鏡花水月,中央學會也不了了之,總共不過存在一年半時間。若是算正式組建時間,恐怕還要更短。儘管中央學會一直以來寂寂無聞,但它在學術脈絡和政治體係的傳承中卻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根據1912年11月29日袁世凱簽署頒布的《中央學會法》,中央學會是全國性學術團體,直接隸屬於教育總長,以研究學術、增進文化為目的,涵蓋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從學術定位上看,中央學會應該是取法法蘭西學士院、美國國家科學院、日本帝國學士院的規製,並上接唐宋元明清以來最高學術機構翰林院的傳統,下開民國中央研究院、黨國中國科學院的先河。民初政府對於中央學會的建立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甚至把它與各省放在同等位置,分配了8名參議院議員名額,相比之下,各省也不過才有10個名額而已,由此可見其對中央學會的重視程度。當然。這份尊崇並非始自民初政府,而是脫胎於清朝末年的資政院,因為在資政院200人名額中。就有10個是欽定給碩學通儒的。在中央學會之後,這種傳統也一直保持,像後世民國國民大會有教育團體、技師團體、醫藥團體、社會賢達等名目,黨國的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也同樣有科學技術界、社會科學界、教育界等界彆。按照道理來說,中央學會在學術和政治上都有自己的獨特地位,不應該如此輕易夭折才對,怎麼會一歲而殤呢?根本原因就在於學會尚未成立。大總統府便急匆匆地頒布了《中央學會法》,致使中央學會先天存在嚴重缺陷,自然難以長命百歲。首先一點是中央學會的地位。從《中央學會法》第一條可以看出。中央學會是教育部直屬的學術機構,其主要任務是進行科學院就,推進學術和文化發展,性質類似於近代國家的科學研究院。但《中央學會法》的第十六條又規定。隻對學會會長、副會長及各部部長酌給公費。普通會員則分文皆沒。也就是說,學會會員僅是兼職,並非專職研究人員,這又與民間普通學術團體類似。另外,國家研究院一般直接直屬於中央政府,而中央學會是直屬於教育部。由此可見,中央學會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研究院,也不是普通的民間學術團體。應該看作是國家研究院的雛形,或者民間學術團體向國家研究院演變的中間過渡形態。故而中央學會的地位非常尷尬。其次一點是中央學會的定位。中央學會作為全國性學術團體。對其成員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成就應該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但《中央學會法》卻規定:會員由具備國內外大學、高等專門學校三年以上畢業者,或者有專門著述經中央學會評定資格者互選,滿五十票以上當選;外國人對於中國學術有特殊貢獻者可以推薦為名譽會員。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生就有資格當選為會員。儘管民國初年大學生還是鳳毛麟角,遠不像今天這般俯拾皆是,但每年也有近千人。一個以研究學術為己任的高層次研究學會隻要求大學畢業生即可入會,《中央學會法》所定會員資格未免有些失之過寬。袁世凱最初提出“中央學會”名稱的時候,孫元起還是教育總長,在他看來,中央學會應該是泛指一切全國性的學術團體,既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學會及其下轄的各種專業學會,也應該包括各大學研究所、清末民初政府設立的科研機構以及民間私人組織的學會(比如美國信寶珠女士1909年在上海創立的中華護理學會,丁福保1910年成立的中西醫學研究會)、詩文社等,而不是某個具體的社團。如此一來,中央學會既可以避免與中華科學院機構重疊,也可以囊括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兩大塊內容。沒等孫元起發表自己的見解,教育總長已經換成了現在的蔡元培。《中央學會法》頒布之時,孫元起正在全國各地忙著競選事宜,看著好端端的中央學會被折騰成四不像,忍不禁搖頭歎息:這哪還是什麼中央學會,分明就是民國版的全國學聯嘛!——全國學聯,全稱“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是中國高等學校學生會、研究生會和中等學校學生會的聯合組織。儘管對袁世凱、趙秉鈞、蔡元培等人此舉頗有微詞,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孫元起也隻能任著他們折騰。按照12月大總統府公布的第一屆參議院議員選舉日期令,中央學會的參議院議員選舉定於1903年2月10日舉行。在此之前,中央學會必須儘快完成會員的互選與資格認定。這可是個浩大的工程!如果把戊戌變法時期興辦新式學堂視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那到現在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畢業的學生加起來至少有好幾萬,其中經世大學一個學校就要占據其中的半數以上。此外還有在國外大學畢業的、有專門著述需要中央學會評定資格的,林林總總估計將近十萬人。這些人散布在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經過朝代變革很多學曆、檔案已經散佚。驗證起來非常困難。要在短短的一兩個月內完成會員的互選與資格認定,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任務艱巨,但誰也不能否認中央學會是一塊大肥肉。試想一下。山東、河南、湖北、四川等人口數千萬的大省才有10個參議員名額,而不到十萬的中央學會中就有8個名額,比例懸殊數百倍,怎麼能讓人不動心?尤其還是國民黨在眾議院初選失利、新中國黨緊追不舍的情況,自然更不會輕易丟棄這一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國民黨和蔡元培等都是咬緊牙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儘管在接手之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不過事實證明,他們還是低估了這個任務的艱巨性。問題首先出在對《中央學會法》中的資格解釋上。首先提出異議的是前京師大學堂預科畢業生,他們向教育部要求取得選舉會員的資格。教育部有些愕然:雖然大學預科也屬於高等教育的範疇。是高中教育跨越到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但預科隻相當於補習班,水平、資曆都明顯低於大學專科畢業,根本達不到《中央學會法》規定的要求。怎麼可以提出參選要求呢?預科學生則振振有詞地解釋道:首先。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是大學;其次,預科是大學的一部分;第三,我們在大學裡學習了三年時間。這些完全符合“國內大學三年以上畢業者”的條件,為什麼沒有選舉會員的資格?教育部這才發現法案中的漏洞,趕緊補充解釋道:“高等專門”四個字應該和“大學”連起來理解,意思是在高等以上學堂學習專業課三年畢業者才有資格,大學預科雖然也是高等以上,但是學的都是普通入門科目。所以不能參選。就在教育部和大學預科生們打嘴仗的時候,又有一波留日學生跳了出來要求參選。這些人絕大多數畢業於日本大學、高等專科學校特為中國留學生設立的速成專科。——據統計,清末留學日本的數萬名學生中,學習速成科的占60%,普通科(預科)的占30%,中途轉學退學的占5—6%,進入高等專科學校的占3—4%,進入大學者僅占1%——也就是說,速成專科水平甚至不及預科。速成專科比較正規的是一年或兩年,後來留學日本的中國人多了,他們也開始蘿卜快了不洗泥,由一年縮短為八個月,由八個月縮短為半年,甚至還有數月乃至數日的速成科!速成科的名稱也極多,包括速成師範、速成法政、速成工藝、速成理化、速成警務等等諸多名目。按照《中央學會法》規定,至少也要在高等專門學校學習三年才有資格參選,速成專科最多也才是兩年,明顯不符合要求。但很多人卻在“三年”兩個字上摳字眼,比如日本法政大學清國留學生法政速成科第四期學員1905年11月入校,1907年5月畢業,在校時間隻有一年半,但卻占據了三個年頭。所以也理不直氣壯地到教育部要求參選。各地法政學堂、京師法律學堂的畢業生也聯名上書教育部,力爭互選資格。教育部更是一個頭兩個大:各地法政學堂學生都是已經入仕的官員或舉人、貢生、監生等,選擇品行端正、通曉筆墨之人經考試後入學,隻學習法政知識;京師法律學堂也是專選公職人員入學肄業,兩者顯然都不是法案中所指的中學畢業或中學畢業程度考入高等學堂的畢業生。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人在“高等專門”中間加了個頓號來理解,變成“高等、專門學校三年以上畢業者”,一下子把中央學會的學曆門檻從大學本科、專科降到了高中(高等學校)、中專(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高等學校”“專門學校”都算是半個舶來品,最先出現在日本的教育體製內,然後為中國所采用。在法案的製定者看來,“高等專門學校”的意思簡單明了,就是全日製大學專科畢業,沒想到在具體實踐中卻遇到了這些的不同解讀。會員選舉本來就人多事緊,沒想到還遇上了這檔子事,著實令教育部上下著急上火。各類學校的畢業生抗議不斷,請願隊伍天天堵在大總統府、教育部門口,更是令袁世凱、蔡元培等人一腦門子官司。肥肉雖然好吃,但也得有本事吃到肚裡才行啊!他們思忖再三,最後還是痛苦地決定:請孫元起出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