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三、錦江春學曲江春(1 / 1)

腦袋裡一旦有了想法,就好比肚中多了個胎兒,時時刻刻在裡麵翻轉折騰,迫不及待想要出來見見世麵。,!但孫元起知道,如果沒有十個月的孕育磨練,急急忙忙出來見世麵的小家夥多半是先天不足。所以儘管他心裡好像發情的貓兒一樣焦躁不安,但還是老老實實坐在桌前考慮可能麵臨的困難。要建廠,首先得有資金。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如果沒錢,彆說建廠,就連活都活不下去!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孫元起是因為缺錢而籌劃建廠,但並不意味著現在手裡沒錢。相反,他手裡有大筆的錢財,僅四川藩庫裡就有好幾百萬兩銀子!而且他背後還有華熙銀行。華熙銀行雖然成立僅僅半年多時間,但資本已經突破千萬,一躍成為長江流域屈指可數的大銀行。憑著孫元起的關係,怎麼也能借兩三百萬兩出來用用吧?而且建廠用錢和編練新軍、揮師入藏、墊付虧空又大有不同,那些花錢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無法產生什麼效益。建廠則是以錢生錢,孫元起要生產的產品都是獨家專利,市場廣闊,不愁銷路,盈利是指日可待。彆說孫元起手裡有錢,就是沒錢,打著建廠去上海灘吆喝幾聲,那些財主們還不得屁顛顛地跑來奉上銀票?所以資金不是問題。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原材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原材料,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在曆史上,“天府之國”最早是指沃野千裡的關中平原,後來用來比稱“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四川盆地,而眼下這兩個地方都在孫元起的控製之下。隻要方法得宜,米麥棉麻等生產迷彩服、方便麵、脫水蔬菜的原材料是絕對可以保證的。生產步槍、迫擊炮等最重要的原材料則是鋼鐵,貌似中學地理課本上有提到,四川攀枝花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鐵礦石原料基地,也是全國四大鐵礦區之一。礦區就在自己手中。還愁沒有原材料麼?想到這裡,孫元起急忙拿過一張四川地圖,開始在上麵尋找攀枝花市。結果來來回回找了七八遍。愣是沒找到!——攀枝花市這個地名是因為蘭尖鐵礦附近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攀枝花村而得名,而發現鐵礦已經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事情。現在攀枝花市不僅沒有蹤影,甚至地盤還分屬四川省和雲南省兩省。孫元起怎麼可能在地圖上找得到?但孫元起確信自己記憶沒有出錯。既然記憶沒有出錯,那就有可能是曆史沿革、地名變化所致。孫元起有些悻悻然合上地圖:既然沒有捷徑可走。那就隻有麻煩經世大學地質係師生來四川鑽山溝溝了!原材料解決了,下麵就該考慮機器設備的問題。孫元起對這個問題倒不擔心,在此時外國列強對中國可沒有什麼禁購、限運。隻要有錢,什麼設備都買的到、運的來!對這一點,之前籌建北平鐵廠時孫元起就深有體會。問題也隨之而來:運輸。鋼鐵采選、冶煉設備都是龐然大物。如何能夠翻山越嶺運進四川?以後生產出來的產品又如何及時玩好地運出四川?這都是個大難題。陸路上的川漢鐵路不知猴年馬月才能修好,看來是指望不上了,眼下最靠譜的還是長江水道。可是長江三峽水流湍急,礁石密布,一不小心就有觸礁漂沒的危險。如果辛辛苦苦花大價錢采購來的設備在家門口被水龍王借去一用,孫元起豈不要哭死?看來趁著冬季枯水期水落石出之際,組織部隊炸毀礁石,疏通長江航道已經是勢在必行了!記下這件要緊事後。孫元繼續考慮建廠問題。解決原材料和設備之後。接下來就該考慮人力了。人力也分兩種:一種是普通工人,就是靠賣力氣賺錢的。這些人孫元起絕對不缺。川陝兩省人煙輻輳自不用說,即便被視為地廣人稀的甘肅,在宣統三年也有“編戶九十萬六千六百三十九,口四百六十九萬一千六百二十”(《清史稿》數字)。兩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大活人還不好找麼?隻要開得起價錢。十萬、二十萬人都能招到!另外一種則是技術工人,這就有難度了。現在普通民眾基本上都是文盲。能上得起學、認得些字的都不是平常人家,這種人家出來的孩子自然不大願意去做工人。但工廠裡偏偏不能缺少這些略通文墨的技術工人。好不誇張的說,技術工人才是工廠的中流砥柱,沒有一批合格技術工人的工廠是脆弱而沒有希望的!在最初興辦教育時,孫元起比較注重高精尖人才的培養,比如原子物理、電子技術等。他後來逐漸發現,高精尖學科的發展雖然可以以點帶麵,逐步提升中國的科研水平,但科研水平的發展對於工業水平的提升促進並不大,更多時候工業水平的落後會限製科技水平的提高。所以他在擔任湖北提學使之後,開始有意識地加強工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先後建立了湖北高等工業學堂、水木工業學校等技術類院校,開辦一大批諸如車輛工程、金屬材料加工、工業設計、冶金工程、采礦工程、兵工技術等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技術類專業,有力緩解了漢陽鐵廠、北平鐵廠、中華工業機械公司等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湖北高等工業學堂、水木工業學校等院校培養的學生連近在咫尺的湖北、京師、直隸都滿足不了,哪有餘力來援助川、陝、甘三省?孫元起記得兩句古訓:磨刀不誤砍柴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儘管心裡著急籌建工廠,而且不遠的將來甚至會麵臨資金短缺,他還是決定先抽幾天整頓一下四川的高等教育格局。這裡要特彆說明一下,清末民初的高等教育不能等同於現在的高等教育。那時候教育水平相對低下,教育製度很大程度上是剿襲日本,所謂的“高等學堂”、“高等學校”隻相當於現在的高中或中專。——當然,現在日本的高中還叫“高等學校”。——那時候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僅有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等寥寥幾所而已。即便教學內容僅僅相當於現在的高中水平,在此刻的四川也沒有幾所。就孫元起所知,現在四川的最高學府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四川中西學堂、尊經院合並而成的四川省城高等學堂(現四川大學前身),其次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立的四川通省師範學堂。接下來是所謂的“五大專門學堂”,即四川法政學堂(1905)、四川通省農政學堂(1906,現四川農業大學前身)、四川藏文學堂(1906)、四川高等工業學堂(1908)、四川存古學堂(1910),此外還有四川高等巡警學堂(1909)、四川武備學堂(1902)等。這些學校一起構成了清末四川高等教育的主要陣容。雖然水平不高,但門類齊全。對於如何整頓學校,孫元起在湖北時已經實戰過一次,可謂行家裡手。此次以總督之威駕輕車就熟路,更是得心應手。首先,他對學校裡麵的老師進行裁汰,不合格的一律清退遣散,有空缺則由經世大學畢業生前來補齊;其次對學生進行甄彆,根據實際水平重新劃定年級;第三,根據各個學校的特色,重新設置專業、安排課時、選擇教材,其中高等工業學堂更是調整的重中之重;第四,把位於成都城內的通省師範學堂、法政學堂、高等工業學堂等學校全部遷到城外新劃定的高教園區;第五,把高等巡警學堂、武備學堂、陸軍小學堂等軍事性質的院校合並成四川陸軍軍官學校,孫元起自任校長,一方麵招收中學生入學教育,一方麵對軍隊中的各級軍官展開培訓;……經過整頓,整個四川的高等教育局麵頓時煥然一新。如果不是手裡資金有限,孫元起甚至準備對基礎教育下手,在川、陝、甘普及推廣五年義務教育。不過他已經預謀在三年以後,也就是一戰爆發那一年,那時候自己也該賺得盤滿缽滿了,就把這個理想付諸實踐。忙忙碌碌中,時間進入了嶄新的1912年。在所謂的民國元年開始,南北局勢卻因為大總統的職位之爭而變得劍拔弩張。作為實力派和中間派,孫元起更是兩方積極拉攏的對象。在新年的頭十天裡,他這個北方內閣的學務大臣、南方政府的教育總長,至少分彆接到二十封電報催他趕快前來就職,仿佛都在用這種方法逼孫元起表態。而孫元起在完成整頓學校之後,也已經把出川之行擺上了案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