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不易,請到支持作者,感謝有你發完電報,命人趕緊收拾好行囊,乘著五月天氣不熱、趕緊前往甘肅考察。作為校長,七月份學生的畢業典禮可不能缺席。估計這一趟來回怎麼也得兩個月,該準備的東西可不少。學校裡麵的很多事情也得要事先做好計劃,比如圖書館和留學生院的建築,比如留學生招生考試試題,免得走到半路上再折回來,那就惱人了。動身前一日,孫元起進了趟城,一是把考試試題送給外務部,二是向叔祖父告彆。老中堂大人聽說要去甘肅,眼睛一瞪:“百熙,你就這麼一走倆月?”孫元起心想,這學校的事情,已經安排妥當:留學生相關事宜,也告一段落,貌似沒什麼事情啦?當下點點頭:“嗯,事情都安排妥當了,差不多兩個月就能回來。”“那你上折子請假了麼?”老大人拈著胡星問道。“…………”孫元起真還沒想這檔子事兒,囁嚅道:“一直以來,都不用請假的呀!這還用請假?”說來也是,孫元起從光緒二十八年出任國子監博士廳博士開始,到現在已經三四年了,哪回不是想出國出國、想休息休息,還從沒向誰請過假,也沒有聽說要請假。“以前?以前你的那些品職,其實算不得真正的官,不過是掛著品銜辦差罷了。執行差遣,自然有上官發調,不用向朝廷告假。”老大人慢條斯理地給孫元起普及大清官製常識,然後聲調一轉:“如今,你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乃是朝廷命官,雖然差事清閒,不用日日到院中點卯,卻也不能隨便離京的!照你這樣,一去倆月,又不告假與逃官有何區彆?遇到禦史糾察,輕則開缺,降級罰俸:重則革職杏辦,永不錄用。這些,你難道不知道麼?”孫元起聽得滿頭汗水,原來官場還有這些規矩,自己聞所未聞,隻好老老實實地回答:“這些,真不知道!”挨了老大人一番i斥隻好老老實實寫份折子,說明自己要去西北考察,申請告假倆月,遞進宮裡。第二天上午,折子就發還回來上麵有慈禧的禦筆朱批:“另有旨意。”果然,下午的時候就有太監前來宣旨:“命翰林院侍講學士孫元起往西北陝西、甘肅等處公乾,考察興辦學校、洋務諸事宜,諭令沿路地方州道府縣予以保護,不得玩忽。此諭。”除了給太監塞了一封銀子時感到彆扭外,領到聖旨總體感覺良好:有了這道聖旨,路上的安全和飲食再也不用擔心。想來是自己給慈禧老奶奶節省一百萬兩銀子,她便投桃報李,給了自己個好處。一旦有了安全保障,孫元起的心思又活泛開了:要不趁著這個機會,把西北之行變成學校的一次實習?反正現在經費不成問題。把主意跟羅振玉他們一說,他們都拍手讚成,連盧弼、愛因斯坦這些年青老師也有些心動。商量一回,最終決定帶上教育係、曆史係、化學工程係、生物學係、地理學係等五個係的學生,再有部分老師,以及部分隨從保鏢,一行近百人,在五月上旬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大學。行前孫元起已經做好準備,代步工具是馬車往返所經過的線路不同,大體上是每天走六十裡,走兩天休息一天。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地方,或者天氣不好時,可以多休息幾日。為什麼帶那五個係的學生?孫元起有自己的考量:經世大學的學生要經世致用,學以致用。所以學生要走入社會中,進行實踐,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相印證。教育係學生要調杏西北地區的教育情況:生物係學生,要收集西北地區的動植物標本:地理係學生要考察西北地區的地質地貌,繪製地圖:化學工程係學生,要杏找各種礦物樣品:曆史係,要投集拓印各地的金石文字和圖書方誌。按照規定,每位學生每天都要寫考察日記。考察結束後,每人還要完成一篇考察報告。,學生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平日裡難得有這種集體外出的機會。這種類似春遊的實習,無疑讓他們接觸到更廣闊的社會,也讓他們有些嚴肅的表情恢複了活潑。在馬車上,大家圍在一起或談天說地,或讀書論辯,不時傳來一陣陣笑聲。偶爾,有學生發現一種新奇的植物,或者一塊無名的墓碑,大家一窩蜂跳下馬車,圍在那裡,指指點點。孫元起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不欲和地方上的官府聯係,隻想安安穩穩地一路考察下去。但他明顯是小瞧了這些地方官,他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知道了消息,早早在沿途接送、保護。在這些官員看來,首先,這位孫大人眼下是欽差大臣:其次,他本身就是翰林院侍講學士,外放便是地方大員,沒準那天就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第三,他後台為大學士、學務大臣孫壽州中堂…………所以,無論如何,好吃好喝好招待沒錯,要哄孫大人開心,不要給他添堵添亂。這些官員的認真保護,自然是有好有壞。好處是安全不再是問題,看看周圍幾百扛槍抬刀的兵丁就知道如何安全。聽說孫元起收集各地的圖書方誌、金石文字、動植物標本這類東西,第二天地方官員就能給你送來全縣的各種資料。就比如書吧,彆說各種手抄本、明清刻本,宋元刻本、整套的佛道藏都有。還沒走到陝西,車隊裡已經多了好幾車圖書,其中不乏各種珍稀善本。再說要植物標本,有位縣令直接把一棵百年古梅給連根挖起,送了過來,據稱,這株梅花非常奇特,花期長達數月之久………臨走,吃穿用品不說,銀票都是一遝一遝地送,弄得孫元起好生為難,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好處不少,壞處也不少。孫元起每天都要和這群官員周旋,免不了砒籌交錯杯盞狼藉。學生根本就不能出去走動,地方官員生怕這些人出去是體察民情,收集自己的黑材料,常常用“匪幫橫行”“野獸出沒”的話語來搪塞,采集標本啊、繪製地圖啊、尋找礦石啊之類的活兒自然乾不成了。甚至有苦大仇深的苦主,聽聞欽差大人過境,攔路告狀喊冤,孫元起那叫一個)為難啊………為了避免麻煩,隻得派人去前麵打頭陣與地方官約法三章,隻需要幫忙撥集地方上的植物標本、圖書方誌、金石文字,沿途稍加保護即可:至於財賄、請托、宴請,一體禁絕。在二十世紀初,在中國內地旅行無疑是一件危險而艱苦的經曆:危險,是因為路上安全都難以保證,荒山野嶺中,有馬賊盜匪橫行,劫財是小,甚者奸淫殺戮:加上飲食不衛生,中暑、風寒、霍亂、瘧疾等時常發病。艱苦,是因為道路交通實在太惡劣,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孫元起這一行均是青年小夥子1各地皆備好飲食,還有兵丁保護,自然沒有什麼危險。加上天公作美,這一路行來,睛天倒占十之*。而且本來就是越往西北,雨水越少。大家說說笑笑間,居然沒有人中途生病掉隊。那些文科學生,還時不時的寫幾首詩、填幾首詞,“呈孫學士斧正”。關河形勝1山川襟帶。渡過黃河,眼前景色一變1隻見千溝萬壑、莽莽蒼蒼。雖然已經夏初,舉目所見,卻沒幾點綠色,隻有裸露的黃土、乾涸的渠道、貧瘠的土地、饑謹的農民。在這裡,看不出生機1也看不到傳說中的天府之地、帝王氣象。孫元起站在山頂,學生們簇擁在周圍,更遠處是護衛的兵丁,乾燥的南風帶著塵土1卷起衣襟獵獵作響。指著麵前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作為曆史地理學家的盧弼1從黃土高原的形成講起,用真實案例向大家講述環境變化所帶來的災難後果:殷周時期,陝北一帶氣候溫暖潮濕,類似於今日的江南,山野之間草木叢生,河水清澈,野獸遍地,土地肥沃,物產富足。但在春秋以後,此,處戰爭頻仍,加上人口增多,肆意的砍伐導致植被嚴重破壞,隨之出現水土流失、生態惡化。環境破壞是一個惡性循環,最終是人類自己吞咽苦果。環境與氣候交互作用,讓原本富饒的土地顆粒無收,食不果腹、掙紮在死亡邊緣的農民最終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形成了李自成之類的流寇,以致覆滅一個碩大而文明的帝國。學生們聽得很仔細,不少人掏出紙筆做起記錄。孫元起聽罷,向前走幾步,指著峽穀間渾濁奔騰的黃河:“根治黃河水患,歸根到底,關鍵是保護環境、恢複植被。你們作為讀書人,如果不能親手植樹,至少也要把這個願望告訴你們的學生、你們的後輩。薪火相繼,終有一天能在此重現塞上江南!”身後是一群追隨自己的學生,眼前則是祖國的大好河山,這一刻,豪氣自然生發,熟悉的詞句湧上心頭:“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那位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都其樂無窮的偉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樣,在壯麗山河的激勵下,發出此等豪言壯語?西安地處關中平原,南有巍峨的泰嶺山脈,北有險峻的北山山係,橫亙東西,成為天然屏障:東有函穀關,西責大散關,雄峙兩側,成為通往東西方的咽喉要道。自古就被稱為“金城千裡”和“四塞以為固”的形勝之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曆史上,曾先後有西周、泰、西漢、前趙、前泰、後泰、西魏、北周、隋、唐等十個朝代在此建都,前後曆時達1062年。西漢末綠林、赤眉,唐末黃巢,明末李自成等匪寇也曾先後在這裡建立過政權。雖然自五代以後,此處已經逐漸沒落,可是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依然濃鬱。況且,碑林、大雁塔、長安故址等古跡名勝都值得學生們參觀學習。